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探索島嶼封鎖作戰
送交者: 魏岳江 2002年05月12日19:20:54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架設"海上長城"—探索島嶼封鎖作戰

島嶼封鎖戰役,是指使用以海軍力量為主,在陸軍、空軍、第二炮兵配合下,採取兵力、火力、障礙物等手段控制某一海域,不讓敵人通過或切斷敵對外海上聯繫的作戰行動。

島嶼封鎖戰役,通常不以直接殺傷敵有生力量為主要目的,而是旨在通過強行隔絕,疲敵心志,耗敵潛力,孤立守島之敵,切斷敵外援,使敵政治孤立、經濟無援、力量消耗,迫敵就範,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或為以後登島作戰創造有利條件。島嶼封鎖戰役在實現祖國統一的鬥爭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深入研究高技術條件下的島嶼封鎖戰役理論,對於做好軍事鬥爭準備將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力爭政治、外交上主動,有利於下一步軍事行動,及時宣布封鎖的海域,做到師出有名。

登島作戰發起之前,通常都實施海上封鎖,這是傳統戰役指導原則,也是未來登島作戰的基本要求。未來島嶼封鎖戰役,政治性強、地位作用特別突出、戰場環境更加複雜:封鎖戰役行動不僅取決於軍事鬥爭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取決於國家戰略和政治、外交鬥爭的需要;封鎖範圍往往會涉及國際公共海區和空域,涉及到多國的海洋利益,可能會使第三方的國際貿易運輸活動和其他活動受到影響。某些國家出於自身的政治、外交和經濟利益,可能會採取不同方式對封鎖行動進行干預。因此,實施海上封鎖作戰之前,最高決策者要站在國際戰略全局的高度,結合戰場環境,並考慮有關國際公約、封鎖區周圍的國際環境等因素,考慮到有利於實施下一步作戰行動,及時宣布所要封鎖的海域,避免與非交戰國發生衝突,力爭政治、外交上的主動,力求做到師出有名。

宣布封鎖區時,要遵循國際法準則,充分考慮國際環境、有關國際法規和封鎖慣例,避免涉及第三方領海,力求避開國際海峽、航道,爭取政治上主動。同時,綜合運用政治、外交、軍事等多種手段,通過對外宣傳我實現統一祖國的決心,封鎖作戰的正義性和作戰能力,來得到多國的支持和理解。1990年的海灣戰爭,為加強海上封鎖,布什總統考慮再三還是決定讓第七艦隊司令莫茲中將兼任中央總部海軍部隊司令,全面籌劃對伊拉克海上封鎖作戰行動。封鎖作戰伊始,第七艦隊司令及時宣布了多國部隊海上封鎖的範圍,包括波斯灣、北阿拉伯海、紅海和東地中海,總面積達65萬平方公里。莫茲中將之所以規定了如此大範圍的海上封鎖區,不僅是要在世界範圍內監控和堵截駛往伊拉克的商船,更主要的目的則是要在上述海域集結打擊伊拉克的海上兵力,為對伊發動全面軍事行動預作準備,並快速組織快速部隊進入封鎖區。

二、力爭奪取控制權,集中優勢力量實施聯合立體火力打擊,做到重點封控。

控制權是主動權,沒有控制權,也就談不上封鎖作戰行動。奪取和保持控制權,必須使用較多的海、空軍兵力,並且還要經常換班。美國對島嶼的封鎖通常是投入絕對優勢的海、空軍兵力,並迅速建立優勢的海空兵力兵器配系,特別是重視建立信息優勢,實施嚴密立體封鎖。1962年美軍對古巴實施海空封鎖時,命令下達後的第2天,主要作戰兵力便進入陣位,命令下達後第11天,包括太平洋艦隊增援的艦隻和陸戰隊在內的全部作戰兵力,共計240艘作戰艦隻、8艘航空母艦和386架作戰飛機全部抵達預定位置,控制了古巴周圍800公里範圍的制海權制空權。海灣戰爭中,美軍在對伊拉克實施封鎖作戰中,調集了33顆各型偵察、監視、通信衛星,15種型號近百架偵察、預警和電子戰飛機,對伊拉克形成了絕對的信息優勢。

我軍在未來海上封鎖戰役中,要針對封鎖範圍廣,持續時間長,封鎖目標多的特點,集中優勢力量,重點封控,努力掌握控制權。要根據戰爭的規模、所要達成的戰役目的、以及瀕海地區的地理環境和國際海洋法有關公約,合理劃定主要封鎖海域,包括海上封鎖區和海戰區。

根據我軍的作戰能力和要達到的作戰目的,劃分敵大中型戰鬥艦艇編隊、近岸港口、機場、岸基和縱深內遠程打擊兵器,特別是"愛國者"導彈發射陣地。要充分發揮我軍沿海地區地理優勢和諸軍兵種聯合作戰的整體威力,將整個戰場劃分為若干封鎖分區,集中主要力量,對敵要害區域和重要目標實施重點封鎖,一舉阻斷敵主要海空通道,迫敵陷入被動與不利境地。綜合運用電子戰、海空機動戰和破襲戰,並視情進行火力襲岸戰,破壞敵反封鎖作戰體系,殲擊敵制空、制海力量,奪取戰役控制權。

以武力實施攻擊,消滅、摧毀敵軍的反擊力量。以空中作戰集團為主,其他作戰集團的有關力量,採取以預警指揮機為核心、高性能作戰飛機為骨幹,建立空中禁飛區並實施禁飛。以殲擊航空兵為主,採取空中截擊的手段,消滅來襲敵機,並以地面防空兵力為主攔截敵空中兵器。以海上作戰集團為主,廣泛採取佯動誘殲、設伏圍殲等手段,打擊敵海上目標。以航空兵、戰役戰術導彈部隊為主,突擊敵港口、基地、碼頭。總之,要組織好潛艇戰、水面艦艇戰以及其它軍種的聯合打擊,才能達到封鎖的目的。具體行動上,要求在力量使用上,應圍繞主要方向和關鍵時節,集中精銳,形成局部上絕對優勢;在封鎖目標上,應突出敵反封鎖體系中的行動上,正確處理重點與非重點的關係。

三、力爭巡邏檢查無衝突,綜合運用多種封鎖手段,切斷敵海空交通運輸線,做到使敵無隙可乘。

封鎖敵港口和環島航線,是阻敵海上運輸的關鍵環節。通常應以海軍兵力為主,空軍、第二炮兵、陸軍戰役戰術導彈部隊及海上民兵共同實施。基本方法是障礙封鎖、潛艇封鎖、火力封鎖和布雷封鎖。障礙封鎖,是通過布設水中障礙,阻炸敵艦船,以封鎖敵港口和切斷其環島航線的方法;潛艇封鎖,是使用潛艇兵力,阻止敵艦船航行或將其消滅,以封鎖敵港口和切斷其環島航線的方法;火力封鎖,就是以戰役戰術導彈和其他遠戰兵器為主,對敵港口和環島航線實施火力控制,威懾敵進出港船隊,殲擊敵運輸艦船和反封鎖兵力,以封鎖敵港口和切斷其環島航線的方法;布雷封鎖,就是使用水雷這種有效的輔助性封鎖武器,對要實施封鎖港灣和重要通道實施布雷。

1982年的英阿馬島戰爭中,英軍對馬島周圍200海里範圍內"海上禁區",布設了大量水雷。1945年3月至8月,美國使用航空兵對日本本土進行了全面的攻勢布雷封鎖。美軍使用B-29型飛機,共布水雷12050枚,使日本海運船隻總噸位損失80%以上,剩下的船隻在航率只有50%,而且水雷封鎖,艦船多數不能出海,使日本軍國主義的"本土決戰"企圖化為泡影,不得不無條件投降。我軍未來海上封鎖作戰,在採取多種手段實施封鎖的同時,對重點的封鎖區域要實施嚴密封鎖,還要採取監視巡邏,以防敵軍乘隙出入。巡邏檢查包括對一切過往艦船的檢查,特別在涉及第三國艦船的檢查時,要講求策略,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衝突。1990年海灣危機中,美英等國的軍艦和飛機,對波斯灣、阿曼灣、紅海和東地中海近65萬平方公里過往繁雜的船隻進行監視。美海軍"海豹"突擊隊、第4陸戰遠征旅特別行動小組和第13陸戰遠征分隊,直接參與了機降登船檢查行動。對於採取不合作態度的涉嫌船隻,多國封鎖力量還使用航母上的戰鬥機在其上空做低空飛行,迫其接受檢查。

四、力爭剝奪敵海上行動自由,採取海上攔截手段,對過往船隻進行臨檢、拿捕和扣留,做到慎用武力。

當海、空力量進入預定戰區,並已完成前沿部署後,通常從非戰爭行動開始,實施海上攔截。主要方式有發令停船、臨檢、拿捕、扣留、警示性炮擊和損壞性炮擊等。主要兵力有:以艦載機保持對海、對空控制權;以空中預警機和偵察機對封鎖區實施航空監視;以潛艇兵力和海上機動作戰編隊遂行較遠海域的臨檢、拿捕等行動,以特種部隊乘水面艦艇和武裝直升機對較近海域和重點港口封鎖作戰區範圍內的船隻實施臨檢、拿捕等行動。其目的是有效地利用海空作戰力量,監視敵在封鎖海區可能使用的海空運輸航道,阻止違禁物資和敵方艦船、飛機進出,破壞敵海上經濟活動,削弱其戰爭潛力,從而達成戰役目的。

具體行動時,對敵作戰艦艇及海上航運輸船團要堅決予以攻擊;對敵方無護航而單獨航行的民用船舶,應將其拿捕;對第三方船隻,其駛離被封鎖島嶼向外海航行者,可予以放行;對由外海駛入監控區並有進入封鎖企圖者,應及時對其進行阻止或警告,命令其改變航向;對敵方違禁艦船和第三方可疑船隻,實施臨檢並視情驅離、拿捕,並主動攔截;對威脅封鎖安全的敵戰鬥艦船應堅決予以摧毀。海上攔截時,對非敵國船隻力爭做到慎用武力,方法應根據對方艦船態度而施。通常是通知對方改變航線不得駛入封鎖區,當對方拒絕,可開炮示警,在確實弄清其情況後,也可實施損害性炮擊。美軍在海灣封鎖作戰中,先後查詢了3000多艘船隻,臨檢260次,對拒檢船隻實施強制登臨檢查,通常由3~4艘戰艦包圍拒檢船隻,並用數架直升機提供掩護。隨後在拒檢船隻上空盤旋,機降小組順着直升機拋下的繩索快速機降到甲板上,迅速控制拒檢船隻。其他戰鬥艦船用小艇向拒檢船隻上運送更多的部隊,以確保安全實施檢查

來源:人民網 2002年5月10日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