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阵,空军歼-16D在南边爆锤对手、海军815A电侦船在太平洋肆意撒欢的种种逸闻,看得大家都很眼热。歼-16D之前就很受关注,技术状态也比较清晰,相较之下815A就显得比较神秘了。
▲海军815A这阵很受关注
1999年海军在当时的中华造船厂(后来并入沪东),造了一艘名为“东调232船”的辅助船只,主要用于电子情报搜集和弹道导弹监测。这艘6000吨的军舰,从舰首到舰尾搭载了5部大型天线,舰桥上各型电子设备密布,保密级别很高。不过,当时国产电子技术水平不足,“东调232船”没有解决好舰载设备彼此干扰的问题,再加上海军经费不足,所以只造了一艘就停止了。数年后,海军解决了技术问题,又对“东调232船”进行大幅改进,从外表上看,原本都是裸露的天线,全部都配上了天线罩,颜值飙升,同时获得了815型电子侦察船的正式编号。
▲815A系列首舰天王星舰
2009年,基于815基础型改造而来的815A首舰——天王星舰正式下水,之后基本保持每年一艘的速度下水,目前外界已经看到至少9艘815A。其中2017年之后出现的新舰,与之前型号又有所不同,有传闻称其是“815B”,但还没得到证实。总体而言,快速建造的815A系列,使得海军海上电子侦察水平飙升,但和传闻中的一些说法并不相同。“给演习中的美军军舰放喜洋洋”、“无声插入美军和盟友通话”等操作,看得大家热血沸腾,深为815A而骄傲。有一说一,这种形式的宣传对传播国防教育很有好处,毕竟在此之前,恐怕没有多少人听过815A这款军舰,不过这还是小看了815A的价值。
▲815A不仅性能出众,数量也很惊人
“电子侦察船”的名号,听起来就没有“万吨大驱”、“4万吨两栖攻击舰”响亮,但并不代表这个领域真不重要。苏联海军在80年代,以“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舰体为核心,建造了一艘排水量3.6万吨的超大型核动力电子侦查船,一度成为美国海军的梦魇,可惜刚服役不久就随着苏联解体而荒芜,但电子侦查对大国海军的意义也可见一斑。国内发展军事装备的理念,与追求体大身壮的苏联海军不同,所以815A是以中型船体加壮观数量的模式,但投入的资源也一样可观。
▲体型惊人的苏联核动力电侦船
从技术上来说,专用电子侦察船的价值,就在于能搭载更大尺寸、工作精度和距离更出色的侦测系统。815A系列在舰首甲板搭载了一座光电跟踪系统,外形与海军驱护舰相应设备相仿,但体积远远超出,这是815A在上百千米距离上,监视对手的基础设备。舰桥前部的主被动搜索雷达是关键设备,官方报道过其在700千米距离上,跟踪对手大型军舰的消息。一般认为这款雷达还是主力驱逐舰的超视距雷达基础上,大幅升级硬件而来。船体中部的被动雷达侦测天线,以及舰桥上密密麻麻的通讯、雷达信号测频测向接收天线,则是815A最核心的武器。其赋予的全频谱电子侦测和电磁探测能力,使得815A所到之处,对手军舰的通讯和雷达工作信号,都一览无遗。
▲与澳大利亚海军P-8A近距离接触的815A
也就是说,815A最大的作用,是趁着对手军舰演习时,各种雷达、通讯设备开机时,收集其电磁特征和信号。这是后续国内分析对手装备性能、进行反制,和平/战时进行电磁识别的关键信息,可不是突然发声吓对手一跳,给对手放动画片那么简单。此外,815A和隐身一点不沾边,对手之所以甩不掉,是因为其主要设备工作距离都在上百千米以上,轻易甩不了那么远。即使对手军演下定决心飙船跑开,海军815A也有自己的解决办法——再呼叫增援一艘815A,从两面包夹,这事在澳大利亚附近海域发生好几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