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白夫长
万维读者网 > 军事天地 > 帖子
为了对付美苏航母,中国曾欲打造“水上高达”?
送交者: 岚少爷 2024年08月31日14:16:04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对于自古以来就有着浪漫且宏伟的飞天之梦的中国人来说,我们对100多年前诞生的飞机这一航空器的技术敏感程度并不低。当莱特兄弟于1903年成功试飞人类首架真正意义上的飞机“飞行者一号”后,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制造师、飞行家,且有着“中国航空之父”美誉的冯如,就迅速认识到了这种航空器在军事领域和国家战略层面的巨大价值。他是第一个提出“航空救国”主张的人,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军事航空思想家。在“飞行者一号”升空6年后的1909年,冯如就造出并成功试飞了由中国人自行设计的第一架飞机,即大名鼎鼎的“冯如1号”。不仅如此,在水上飞机这一固定翼航空器的分支科技树上,中国人其实也很早就有了行动,且我们也是当今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仍在持续推出新型水上飞机的国家。

图片

  “冯如1号”飞机缩比模型

  刚才说到,身为“中国航空之父”的冯如先生研制并成功试飞了中国人自行设计的第一架飞机“冯如1号”,那由中国人设计生产的第一架水上飞机是哪款呢?对于这件事,基本存在两种说法,一是认为其应该是1911年前后由与冯如同为旅美华侨的谭根所制,即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谭根水上飞机”;另一种说法则认为是由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的中国赴美学子巴玉藻和王助,于1919年制成并试飞的“甲型1号”水上飞机。

图片

  在水上飞机领域取得成就的谭根

  之所以存在两种不同的声音,主要原因就在于人们对于“中国人自行设计生产”一事的标准和看法不同。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谭根水上飞机”并非是原创产物。根据为数不多的存世资料可知,“谭根水上飞机”的母型是美国寇蒂斯公司的的F型水上飞机,即采用了近似船型造型、被命名为“F飞船”的水上教练机。在“F飞船”的基础上,谭根对该型机的副翼位置和尺寸进行了优化升级,以及使用了新的传动系统,这些都让“谭根水上飞机”有了比寇蒂斯“F飞船”更好的飞行性能。但如果以现代的航空器知识产权标准来评判,即有无总体集成能力,那“谭根水上飞机”确实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自行设计生产”。

图片

  “甲型1号”水上飞机复制模型

  与之相比,出自巴玉藻和王助之手的“甲型1号”,则是二人学成归国后于中国第一所飞机制造单位——福建马尾船政局“海军飞机工程处”内自行研制成功的。作为一款单发双浮筒双翼水上飞机,诞生于1919年的“甲型1号”可在搭载2名飞行员和4枚小型炸弹的情况下从水面上起飞,最大飞行速度为126公里/小时,续航时间约3小时,整体飞行性能丝毫不亚于同时期的欧美水上飞机,可用于人员培训教学、航空侦察和对地面或水面目标实施轰炸等任务。笔者从个人角度出发来想,将这架完全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和制造的“甲型1号”水上飞机称之为“中国首款水上飞机”,或许确实更加恰当一些。但与此同时,谭根在“最早于水上飞机领域进行探索的中国人”的意义和地位亦不应被互视,其也是近代中国航空事业的一位重要先驱。

图片

  “甲型1号”水上飞机老照片

  然而,受当时的中国国力极度薄弱、航空工业受重视程度不高,以及军阀割据混战和接踵而来的抗日战争的影响,国产“甲型1号”水上飞机开的这个好头,并未能让中国人在此领域顺利地走下去。全面抗战胜利后,随之而来则是解放战争,多年的战火和动荡不稳的大环境显然都不利于投入力度大、投入周期长且见效速度慢的本土航空工业有所发展,作为分支的水上飞机自然就更是如此了。从巴玉藻和王助制成“甲型1号”后的近40年后,中国人才终于又回到了自行研制国产水上飞机的道路上,即新中国成立后的1958年。

图片

  “飞龙1号”水上飞机老照片

  在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在航空工业方面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不仅远无法像今天这样“随心随遇”地研发和制造自己想要的各类用途飞机,就连种种配套设备和基础设施都严重不足,其中就包括需要耗费巨资和较长施工时间才能建成的大中型机场。在这种情况下,依托较为平静的水面即可实现起飞和降落的水上飞机,就进入了国内科研团队的视野之中。想必已经有粉丝朋友猜到笔者要说的是哪款飞机了。没错,那就是在1958年出自上海飞龙机器厂的国产“飞龙1号”水上飞机。

图片

  苏联雅克-12轻型联络机

  说起这“飞龙1”号,基本上我们可将其视作是“陆机下水”思维下的产物,也就是由陆基型飞机发展而来的水上飞机,该机的母型是1947年成功首飞、1949年被提供给中国的苏联雅克-12轻型联络机,中国于1950年获准对其进行仿制。雅克-12虽然名气并不大,但收到的好评还是不少的,包括苏联和其他一些用户国都对该机的飞行品质稳定、维护保养方便、操纵难度较低和坚固耐用等特点大为赞誉。正因如此,上海飞龙机器厂相关团队的科研人员就萌生出了将雅克-12改进成为水上飞机的念头,成果就是新中国的第一架水上飞机“飞龙1号”。

图片

  雅克-12轻型联络机

  整体来看,当年国内在雅克-12变身“飞龙1号”一事上所采取的方式方法还是较为简单的,基本就是将原本的固定式后三点起落架全部拆除,然后在机身下方加装两具浮筒后就完事了。这样一来,“飞龙1号”确实能浮在水面上并起飞降落,但问题很快也来了,那就是颇为低下的飞行性能。毕竟,在发动机不做改变的情况下,两具“大鸭子脚”一般的大尺寸浮筒所带来的空中飞行阻力,以及连接浮筒和机身的多条支撑杆所带来的额外的重量,都让“飞龙1号”的飞行性能远逊于身为母型的雅克-12.但至于说为“飞龙1号”换装输出功率更为强劲的新型航空发动机,则又大大超出了当年的国内航空工业实力上限,故“飞龙1号”水上飞机也就只造了1架并仅试飞了一两次,就被草草放弃了。

图片

  旧日本海军的二式水战

  其实吧,类似的一幕早在十几年前就曾经上演过,那就是旧日本海军因对“水上飞机打空战”一事情有独钟所得的产物,即二战各主要参战国中极其罕见的专用水上战斗机——二式水战。当年为了节省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中岛公司就以当时已经很成熟的三菱零式战斗机为基础,在零战21型的身上以拆除起落架和加装浮筒的方式,发展出了二式水战,该机主要配备于不便修建陆上机场跑道设施的太平洋岛屿基地,如所罗门群岛和阿留申群岛。

图片

  二式水战的模型

  这些二式水战经常会与美英等同盟国的陆基型或舰载型战斗机交手,虽然也有日本海航老鸟飞行员曾以二式水战击落过诸如美国F6F“地狱猫”这样的高性能战斗机,甚至还有击落敌机数量较多的水上战斗机王牌诞生。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二式水战在与同盟国战斗机交战中的战绩基本是败多胜少。原因很简单,在不对零战21型的发动机和机身气动外形做优化的情况下,浮筒和支撑杆所带来的更大的空气阻力和机身重量,让二式水战的飞行性能比零战21低了不少,前者的最大飞行速度只有约488公里/小时,升限、爬升率、俯冲速度和转弯速率等亦全面逊于零战21.整体作战效能并不很高。

图片

  95式水上侦察机

  至于说旧日本海军为何对“水上飞机打空战”如此津津乐道,原因在于早年间的侵华战争得来的所谓“成功经验”,即以95式水上侦察机承担海上防空任务时,该型机能与当时的中国空军打成至少“五五开”的程度,这让旧日本海军认为水上飞机有着不低的制空作战能力,进而沿着这一固有思维搞出了二式水战。只不过其似乎忘了一件事,那就是与其他各主要参战国相比,当年的中国空军在战斗机装备质量、装备规模和人员整体训练素质等方面均明显低一个水平,这才让客串战斗机的日本95式水上侦察机与中国空军战斗机打了个平手。

图片

  国产运-5丙水上飞机

  咱就是说,在对抗烈度极高且技术迭代飞快的太平洋战场上,面对诸如美国P-38、P-47、P-51、F6F和F4U,以及英国“喷火”和“飓风”等代表那一时期全球先进活塞式战斗机水平的西方型号陆基或舰载战斗机时,就连正儿八经的零战都被打得喘不过气来,更遑论飞行性能比零战还要低一个量级的二式水战呢?所以说,由陆基或舰载机发展水上飞机固然可行,但如果不对动力系统和气动外形进行升级或优化,那水上飞机的飞行性能注定不可能与母型保持一致,稍微懂点牛顿老爷子的物理学知识的人都能想明白这件事。只不过苦于当年中国国内航空工业才刚刚起步,对很多事情尚处于摸索阶段,这才让“飞龙1号”走了近似于旧日本海军二式水战的弯路。痛痒由陆基型飞机运-5运输机发展而来的水上飞机型号,即运-5丙,也因在航程、速度和载荷能力方面全面逊于母型运-5.而并未被解放军海军航空兵部队大量使用,仅有6架被交付部队。

图片

  解放军退役的别-6水上飞机

  至于说真正满足部队军事用途所需的首款国产水上飞机,则是1970年才到位的“青-6”。在“青-6”之前,解放军海军航空兵部队仅有2款军用水上飞机,即不成功且服役时间很短的国产运-5丙,以及性能较为理想故颇受重视的苏联别-6.而“青-6”就是对别-6水上飞机的自行改良产品。别-6进入中国的时间是1955年,其是一款搭载对海搜索雷达,安装有机炮炮塔并可挂载诸如鱼雷、航空炸弹、深水炸弹和水雷等弹药,具备一定的航空反舰和航空反潜战力。在当年全球范围内,别-6都是综合性能颇为上乘的水上飞机,大受部队欢迎。但毕竟当时的中国百废待兴,口袋里掏不出那么多钱,故只买了6架别-6后就停止了进口。

图片

  对别-6的国内改进产品名为“青-6”

  而通过对别-6的使用和对“飞龙1号”与运-5丙的总结,国内在自行研发新型国产水上飞机之前,做出了一个更加谨慎稳妥的决定,那就是对手中的几架别-6进行局部改进,这就是“青-6”的由来。相比起苏联原装的别-6.“青-6”水上飞机拆除了前者的尾部炮塔,在原位置上安装了一台磁异变探测器和声音处理设备;机内增加了声呐浮标和投放装置;用功率更大一些的苏制AL-24涡桨发动机取代了原有的ASH-72发动机,这种国内改良化的别-6就成了“青-6”。不过请注意,笔者说的是改良,而不是新造,故解放军水上飞机部队的装备总量并未出现增长,在“青-6”这里取得的部分成功经验最终是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国产水轰-5水上飞机的身上,才实现了开花结果。

图片

  与潜艇部队协同演练的水轰-5

  好吧,到了水轰-5这里,可能对其有所了解的小伙伴们就多一些了,其于上世纪60年代启动研发、70年代开展试飞,经过漫长的测试和修改后,终于在80年代中期正式列装部队,那就是解放军海军航空兵部队独立三团,成为了新中国首款相对成功且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军用水上飞机。也就是在那一刻起,已经坚持服役了30多年的别-6和“青-6”完全退出了现役。而从解放军对水轰-5的定位和装备配置中,我们就不难看出其与别-6和“青-6”的一脉相承,水轰-5同样可遂行海上航空侦察和搜救、航空反舰和反潜等作战任务。不仅如此,得益于尺寸更大的机体和更好的飞行性能,其机载电子系统还远胜于作为前辈的别-6和“青-6”,安装有诸如多普勒导航雷达、地形回避系统、火控计算机、激光轰炸瞄具等先进设备,可发射自导鱼雷和空对舰导弹等制导弹药。

图片

  “鹰击-1”超音速空对舰导弹

  而更“绝”的一点在于,国内甚至还曾想为水轰-5配备用于空对面作战的机载相控阵雷达,以国产“鹰击-1”超音速空对舰导弹和“鹰击-8”亚音速空对舰,应对可能面对的来自美国海军和苏联海军的航母编队威胁。要不是当年国内在机载航电系统方面技术水平薄弱且进展缓慢,那中国首款搭载相控阵雷达的军用飞机估计就不是空警-2000大型预警机,而是存在感不怎么强的水轰-5了,足见军方何等重视这款机型。但是别着急,还记得刚才笔者是如何形容这款国产战机的吗?咱说的是水轰-5是“新中国首款相对成功且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军用水上飞机”。注意,是相对成功,而不是非常成功,这个“相对”是与此前的“飞龙1号”、运-5丙、别-6和“青-6”相比。平心而论,在水轰-5的研发一事上,部队和研制团队都出现了一个失误,那就是贪大求全。

图片

  水轰-5成了“万金油”

  与普通的陆基型或舰载型固定翼飞机相比,水上飞机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进行维护保养,在机身密封、尤其是关键零部件和精密设备的密封防水方面更是要做好,这些都大大提高了水上飞机在研发、生产和日常使用等环节中的成本。不仅如此,为了追求军方设定的海上反舰、海上反潜、海上布雷、一定的对陆打击、海上搜救、海上航空侦察、对潜艇进行海上补给等性能,功能无比“全面”的水轰-5就拥有了当年堪称梦幻般豪华的机载电子设备,这进一步推高了该机的采购价格和维护成本。可以说,除了不能执行对空作战任务,水轰-5几乎就是一架啥都能干、同任何对手都能过上两招的“水上高达”式的“万金油”装备。于是问题这不就来了,贪心的面面俱到所带来的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的面面不到,即啥都做不精。

图片

  国产新一代水陆两栖飞机AG-600

  在任何一到两项专业任务上,都有其他型号的国产战机能比水轰-5做得更好,且其他型号的国产陆基型固定翼战机还在装备采购和日常使用方面比水轰-5便宜不少,装备效费比不高就成了困扰水轰-5一生的麻烦。最终,部队只采购并列装了个位数的水轰-5后,就不再继续增加装备量了。而当时间进入21世纪后,作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国产大飞机三剑客”之一的AG-600水陆两栖飞机的身上,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其功能定位明显专业了许多,那就是以海上巡视、搜救和灭火等用途为主,不再盲目堆砌诸如反舰和反潜等功能,这就从水轰-5的身上总结出经验教训后的一种回归务实的做法。

图片

  国产新一代水陆两栖飞机AG-600

  总的来说,中国发展水上飞机之路确实颇为坎坷,有过低谷也有过高潮。笔者相信,在国内航空工业已发展到今天这一高水平的情况下,AG-600将全面超越以往多型“前辈”,让国产水上飞机问鼎全球同类型装备的桂冠。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3: 绝对令人耳目一新
2023: 抗大三周年纪念
2022: 我又来晚了?
2022: 如果趙纸羊有点耐性,不急推
2021: 空军新闻发言人:中国空军历史性跨入战
2021: 蒙古军队为什么天下无敌
2020: 环球时报:中国的实力数倍于印度 该动
2020: 三个装甲师迅速集结完毕 四个导弹旅打
2019: 中美贸易战金融战的主要原因是美国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