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战时期,纳粹德国还缴获并组织生产过一种外国手枪,这段历史非常可惜,因为这款手枪设计得非常好,但短暂的生命大部分时间段都是在为德国侵略者生产,战后因为地缘政治影响干脆灰飞烟灭,仿佛从没有存在过,这就是波兰Vis wz.35手枪。
波兰Vis wz.35手枪,这把是二战爆发前波军自用的产品,有代表波兰的鹰徽和拉多姆布洛尼工厂(Fabrika Broni Radom)的铭文Vis wz.35手枪的研发工作始于1927年波兰军队制式手枪选型,一战结束后波兰重新独立,初创时期波军武器装备全部依靠协约国援助和德国赔偿物资,手枪型号更杂,为统一国内武器装备型号,1927年波兰决定为国防军选一款新型手枪作为制式武器。一开始,波兰考虑过比利时F.N.公司的新锐产品勃朗宁HP手枪,但同时期F.N.公司与波兰政府为授权生产BAR自动步枪的事情闹得很不愉快(这事儿全怪F.N.的营销人员信口开河,详见彩云旧文:营销宣传上你们出偏差,那是要负责任的!——波兰版BAR,wz.1928极简史),所以波兰政府对F.N.公司极不信任,最终,是由波兰枪械设计师彼得·威尔尼沃茨基(Peter .Wilniewczyc,他后来设计了PM-63冲锋枪)和简·斯科尔齐平斯基(Jan.Skrzypiński)借鉴柯尔特M1911、勃朗宁HP等多款外国先进手枪融合设计的方案获胜。起初两位设计师想以两人姓名的首字母命名该型手枪为Wis,但在军械部门的要求下,首字母W最后被改为了V,变成Vis手枪,因为单词Vis在拉丁语中是“力量”的意思。1933年3月16日,波兰国防部与国家军械公司签定合同,买下了Vis手枪的生产权,由拉多姆兵工厂小批量生产,发给波兰陆军试用,1935年生产定型,被波军方正式采纳,并正式命名为Vis wz.35手枪。由于该手枪的生产厂家为位于拉多姆的布洛尼工厂(Fabrika Broni Radom),枪身上会打上“F.B. RADOM”的铭文,因此也有些资料称其为“FB Vis”手枪或拉多姆手枪。还是首图那把二战爆发前波军自用的Vis wz.35以及配套枪套。Vis wz.35手枪外观很像柯尔特M1911手枪,在结构上它的确借鉴过柯尔特M1911一些设计,但驱动枪管偏移开闭锁的不是M1911的铰链,而是近似勃朗宁HP的斜面;柯尔特M1911的枪底把左侧后方有手动保险,往上推可卡入套筒底部缺口,同时锁住套筒、扳机和阻铁,Vis wz.35同一位置只是一个套筒卡锁,用于在分解手枪时将套筒强制固定在挂机位置,而在套筒左侧后方另有一个击锤待击解脱杆,按下解脱杆击锤可安全释放待击,在膛内有弹时安全携带,只是作为单动手枪,下次再要射击时需手动压倒击锤待击,而不是直接扣扳机击发。
Vis wz.35手枪近景:1击锤待击解脱杆;2套筒卡锁;3空仓挂机杆。
Vis wz.35有类似柯尔特M1911的握把保险,握把后方还有安装木制枪托的T型槽,这种今天看来无用的拓展功能在1920-1930年代大型军用手枪上很流行。
1935年Vis wz.35手枪正式定型,由拉多姆的布洛尼兵工厂组织生产,但该厂尚未做好生产准备,待生产线建设调试完毕正式投产已经是1937年,进入稳定批量生产已经是1939年,也就在这一年的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波兰很快就沦陷了。在战争爆发前,布洛尼工厂总共为波军生产了约46,000支Vis wz.35,这批波兰自己生产的Vis wz.35质量上乘,金属表面有蓝黑色的烤蓝,套筒左侧有代表波兰的鹰徽和拉多姆布洛尼工厂(Fabrika Broni Radom)的铭文。
波军自用版Vis wz.35的套筒铭文
德国占领波兰后完整缴获了拉多姆布洛尼兵工厂的生产设备,占领当局发现Vis wz.35手枪质量上乘,又是9x19mm帕弹口径,与德军制式手枪弹药通用。为弥补其战争的消耗,他们决定利用布洛尼兵工厂的生产设施就地生产Vis wz.35手枪供应德军,并将该枪命名为P645(p)或P35(p),后缀“p”代表来自波兰。
德军直接缴获的波军Vis wz.35,把套筒上的波兰鹰徽和波兰文铭文磨掉,再打上“F.B.RADOM VIS Mod.35 Pat. Nr.15567”的铭文。
由于忌惮强征的波兰工人偷窃武器支援地下抵抗组织,德国占领当局只在布洛尼兵工厂生产除枪管以外的零件,然后送到同为德国占领下,但同文同种,更为可靠的奥地利,由斯太尔公司生产枪管,并完成最后总装。
由于战事吃紧,德军需要的手枪越来越多,为了提高产能,德国占领当局组织生产的Vis wz.35手枪质量标准一再放宽,比如金属零件表面不再进行装饰性抛光,加工痕迹不予去除,直接发蓝,产品外观变得越来越粗糙。
战争中后期德国占领当局控制下生产的Vis wz.35/P35(p)手枪,握把背后接驳枪托的T型槽取消了,金属表面不再做装饰性打磨,满是加工的刀痕。
因为战时环境,简化武器的表面加工,精简掉一些不实用的功能倒也正常,同样是德国占领当局控制下生产的武器——F.N.公司的勃朗宁HP手枪也是如此。但比利时毕竟在1944年9月解放,F.N.为德军生产勃朗宁HP手枪的历史也终止于此,所以直到德军撤离,为德国生产的勃朗宁HP依旧维持了较好的质量。而拉多姆布洛尼兵工厂在德国控制下的时间更长,在战局每况日下的恶劣形势下,Vis wz.35/P35(p)手枪的生产也日益粗糙,一些牺牲实用功能的改动也出现了,比如取消枪底把上的套筒卡锁,原始安装孔打了几个空心销钉进行封堵。
1944年下半年生产的简化版Vis wz.35/P35(p),枪底把左侧靠近后方的套筒卡锁没了,金属零件表面道痕遍布,犹如狗啃一般,彩云初中学工时做的一把小铁锤都打磨得比它光洁。
但这还不是Vis wz.35/P35(p)的最终结局。1944年底随着苏军日益西进,德国将Vis wz.35/P35(p)的零部件生产也全部转移到奥地利斯太尔公司,在那里生产了最终简化版Vis wz.35/P35(p)。最终简化版连原先的塑料握把片都没了,换成了粗糙简陋的木制握把片,拉出几条横纹就当防滑纹,金属零件改用二战末期德国推广的磷酸盐磷化工艺,但因为溶液成分关系,加工好的零件呈难看的灰绿色。这种末日版Vis wz.35/P35(p)既是这款枪悲惨的结局,也反映出纳粹政权临近末日的疯狂绝望。
1945年斯太尔生产的末日版Vis wz.35/P35(p),塑料握把片都没了,换成了粗糙难看的木制握把片,金属零件表面因为磷化工艺呈现难看的灰绿色。
从1939年德国占领波兰,在占领当局监管下开始生产,到1945年4月在奥地利斯太尔最终停产,一共有约312,000至380,000把Vis wz.35/P35(p)被提供给德国,装备该枪较多的主要是德国伞兵、警察、后方治安部队、武装党卫队等。
二战结束后波兰属于苏东阵营,武器装备全盘苏化,重新生产Vis wz.35手枪已无必要,命运悲催的Vis wz.35手枪正式停产,在历史长河中默默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