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蒙古在21世纪中何去何从? |
送交者: 宝玉 2002年06月01日18:11:48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
其实,在北纬46度以北,俗称外蒙古的“蒙古国”,才是国际社会中的蒙古。 这个国家有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其面积大于全球半数以上的国家,论面积,蒙古应列“大国”之林。 可是,蒙古国的人口只有两百四十多万人,比新加坡人口还少了近40万人,再加上经济落后,外汇存底还不到两亿美元,从人口、从国力而言,蒙古国又是个地道的“小国”。 在人类已迈向21世纪的科技时代,这个仍以游牧、农业为主轴的蒙古国的现况到底如何?它要迈向何方? 基于这一片好奇心,我在8月19日代表香港凤凰卫视前往蒙古首都乌兰巴托,试图在几天内探出个简单的答案。8月20日下午3时,我也在蒙古总统府和刚在今年6月当选连任的总统巴嗄班迪进行了45分钟的面对面访谈,这项访谈节目9月中旬将在凤凰卫视中文台的节目中播出。
这就是我想从蒙古总统巴嘎班迪口中得出的解答。 从乌兰巴托的总统府广场前十多栋大楼的建筑外形可以看出,前苏联从50年代到90年代之间,不但提供钜额外援经费援助蒙古,也把俄罗斯文化带进蒙古。举个例子:蒙古人的平均收入远低于中国许多城市,但是和东欧人民及俄罗斯人一样,蒙古人民,尤其乌兰巴托人对服装的品味、衣着西化,时髦的程度,对衣着考究的程度,远超过中国内地的一般百姓。 正因为如此,我们的摄影人员进入总统府之前遇到前所未有的困扰:蒙古外交部的工作人员要所有的男摄影师都得穿上西装上衣,不能穿牛仔裤,女职员要穿套装衣裙,这么一道通知使我带去的六个工作人员折腾了许久,四处张罗西装和衣裙。 进入蒙古国总统府又是另一种不同的景象,喏大的总统府,寂静无声,而且极少见工作人员走动。但是,对于我们带去的摄影器材的检查程序,又是我经历过的各国元首(包括美国白宫)的办公室的安全检查中最严格的,巴嗄班迪总统的贴身侍卫不但腰间的手枪明显突出西装上衣,而且不让我们的工作人员为总统配戴无线麦克风,其贴身侍卫把麦克风拿出去检查半天后,才回到客厅亲自为巴嘎班迪佩戴。此外,其安全人员也不准我们的摄影机超过巴嘎班迪的背部,使我们无法拍到“过肩”的镜头。
换句话说:我和巴嘎班迪在访谈中,只不过是照他所事先安排的“脚本”,大致照本宣科而已。 但是,我当场告诉达兰黛,我可以照原来提出的问题范围发问,但是不能照本宣科。其实,根据我多年的采访外国政要经验,“小鬼难缠”,真正的政要们未必那么拘谨。因此,这天和巴嘎班迪展开对谈后,我提出了至少七个“出轨”的问题,巴嘎班迪面对三架摄影机,并未拒绝回答。 上唇留着两撇地道蒙古式小胡须的巴嘎班迪出身食品工程技师,今年才51岁,身材矮小,不苟言笑,为了使访谈轻松一点,我曾经在访谈中提出轻松的问题,想使他笑几声。有好几次,他的翻译都不禁笑出声,但是,巴嘎班迪依然一副扑克面孔,正襟危坐和我四目相对,就是未展笑颜。 蒙古是个内阁制的国家,行政大权操在总理手中,但是,总统巴嘎班迪也并非纯粹的虚位元首,他曾当过国会议长,也是蒙古执政党人民革命党的重要成员,两度当选总统,自有其声望,对国家与人民当然有重要影响。我对他的访谈集中在三方面:一、中蒙关系;二、蒙古的外交关系与政策;三、蒙古何处去 。 蒙古和中国不但接壤四千六百多公里,在历史上也有深厚渊源,但是,独立后的蒙古从1962年开始与中国交恶,一直到1989年才恢复正常关系,对蒙古政府与人民而言,心中存在的一个老疙瘩,便是:怕中国有一天要收回蒙古。 澳门回归中国后,蒙古一家大报曾在其头版头条新闻中说:“港澳已回归中国,在台湾与中国统一之后,下一个目标就是蒙古。”换言之,虽然中国当局未必愿意收回蒙古这个穷亲戚,蒙古上下却极具戒心。正因为心中这个疙瘩,蒙古在迈向21世纪时,极力避开最可能帮助它的近邻——中国。 从国力而言,目前蒙古的两大邻国——中国与俄罗斯,只中国有能力支援蒙古,因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已自身难保,对此,蒙古在心存对中国戒心的状况之下,要推展“第三邻国”的外交,目的在于争取美国、日本的支援(当然欧洲也在其拉拢的目标之列,但是以商业利益着眼的欧洲国家对蒙古的兴趣不大)。这种舍近邻而追远亲的外交政策,十足说明蒙古政府及人民对于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彷徨。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