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解放军大战海南 |
送交者: KANGWEI 2002年07月06日23:06:26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
1950年春,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受命解放海南岛。四野渡海兵团认真研究了金门作战的教训后,在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训练。组成渡海兵团的两个军——第4O军和第43军、都是有光荣历史的英雄部队,它们同第38军、第39军、第41军一样,都是第四野战军的头等主力。第40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三纵队,系抗战胜利后进入南满的八路军山东部队组成,成立后在东北解放战争中战绩卓著,是有名的“旋风队”。第43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该部是人民解放军历史最悠久的部队。 该军第127师最早的前身是1925年成立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34团(后改称独立团,由叶挺任团长),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建立的一支武装力量,以后参加过南昌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红军时期就是红四军和红一军团的骨干部队,进军东北后也是主力之一。这两支部队过去虽然从来没有水战的经验,但是部队的军事素质较高,士气高昂,在海边又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实地演练,因而很快就较好地掌握以简陋的器材渡海作战的要领。 当时,国民党设在岛上的“海南防卫司令部”系由国民党琼崖保安司令薛岳的属下以及逃到岛上的余汉谋部和“海南行政长官”陈济棠的部队三方组成的。辖有陆军5个军共19个师、海军第3舰队及海军陆战队1个团。配备有各型舰船5O艘,空军有第1、3、5、2O大队,计战斗机、轰炸机和运输机42架。“海南防卫司令部”的三军总兵力约为10万人。虽然在全中国迅速被解放的隆隆炮声中,海南守敌已成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但是,薛岳自持有海峡屏障,又占据着海空军优势,加紧部署构建环岛立体防御工事,以图长期固守。 薛岳的“海南防卫总司令部”在岛上的兵力分布为:以32军为主编成第一路军,重点担负琼东区的防卫任务;62军、暂编13师、教导师和琼北要塞纵队编为第二路军,担负琼北区的防卫任务、4军、64军编为第三路军,担负琼西区的防卫任务;63军、琼南要塞纵队和海军陆战团编为第四路军,担负琼南区的防卫任务。而其海空军的主力大部配备在琼北地区,以在战事爆发时立即封锁解放军的进攻通道琼州海陕。为了保证“后方安全”薛岳还命令岛上守军加紧清剿我军琼崖纵队,并摧毁该纵队的根据地和游击区。薛岳在琼岛构成了环岛立体防御体系后,曾得意洋洋地用他的字号“伯陵”将这个防线命名为“伯陵防线”,声称其“固若金汤”。 1950年3月5日19时,由40军118师352团一个加强营(共799)人,在118师参谋长苟在松的带领下,乘13艘木帆船,从雷州半岛西南端的灯楼角启肮。解放海南战役开始。 1950年4月10日,渡海作战兵团指挥所决定,兵团主力分成第一、第二梯队向琼北实施大规模强渡登陆。第一梯队由40军主力和43军一部构成,务于4月13日前集结完毕,等有利时机起航。第一梯队的登陆点是以海南岛北部的马袅港为界,港西为4O军,以东属43军。兵团要求,第一梯队登陆后,必须迅速夺占并巩固滩头阵地,坚决顶住敌人的反冲击,保证后续部队的登陆安全。第二梯队由43军主力担任,其任务就是在第一梯队登陆后立即启航,紧跟着“第一冲击波”登陆上岛,协同一梯队歼灭岛上守敌。兵团还命令琼崖纵队和先遣偷渡部队,当强渡战斗打响后,要积极主动出击牵制敌军,以策应主力部队的强渡。 1950年4月16日下午19时30分,渡海作战兵团第一梯队共5万余人,分乘350只战船,分成东路、西路两编队,自雷州半岛南端各港湾同时起锚,以势不可挡的进军态势,直杀海南岛。 第一梯队的我43军128师登陆后,直接威胁到敌心脏机构——海口市的安全。4月19日,薛岳调敌62军集结于澄迈地区拦截,同时命海口市的敌32军252师驰援该地。4月20日清晨,我128师在澄迈县城以北与敌252师师部及所属的2个团相遇,128师先敌动作,当即将其包围,展开攻势。这时,我43军127师先遣偷渡团已进至美仁地区,占领有利地形,准备打援。薛岳见其252师主力被围,急令62军和暂编13师、教导师及25师的另一个团直扑我128师,又在我军外围构成了一层包围圈。负责指挥整个渡海作战的我15兵团司令员邓华在分析敌我态势后,决定趁敌主力部队围攻43军登陆部队之际,在澄迈及其以北地区迅速展开一场大规模的围歼战,以求将薛岳主力一举歼灭。为此,指挥部一面命令43军登陆部队坚守阵地,顶住数倍于己的敌人的进攻反扑,一面命令40军主力战胜饥饿疲劳,飞兵东进,尽快将围攻我128师的敌军再围它一层,同时还指示琼崖纵队三总队及独立团部队,积极协同登陆兵团主力作战。 4月21日拂晓,敌62军等部在飞机大炮的支援下,开始向我128师阵地发动猛攻,128师在这种情况下,果断以少量兵力抗击外线敌军的围攻,而将主力集中于内线,抓紧时机力求尽快歼灭已被包围的敌252师主力。 为了配合128师的战斗,127师先遣偷渡上岛的379团在琼纵3总队和独立团的协同下,顽强顶住了敌62军2个团的多次轮番进攻,而先遣上岛的381团1营1连,在战斗中连续抗击了敌军从1个排到1个营猛烈冲击,牢牢坚守住了阵地。在向内线敌252师主力发动强攻的激烈战斗中,我军382团3营7连向敌一处核心阵地攻击,数次受阻,全连只剩下1名排长和6名战士,在这时,副师长孙干卿直接指挥,营长刘连科用机枪掩护,冒着炮火硝烟冲入敌阵,将疯狂吐着火舌的地堡一一炸毁,占领了这一敌人阵地。战后,刘连科和刘万成被43军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在128师全师上下英勇奋战之际,40军接到兵团命令后,于19日夜间即率主力7个团从加来、多文地区出发,沿途冒着敌机的轰炸、扫射、马不停蹄地起往澄迈县城。在到达该地后,即又兵分两路北上,于21日17时抵达美亨东西两侧地区,将围攻我128师的敌军严密包围起来。这时,战场态势出现了包围与反包围、内线与外线犬牙交错的复杂局面,在战斗中,敌我双方都不敢开炮,在许多地方展开了短兵相接的肉搏战。 4月22日,兵团命40军、43军与琼纵3总队独立团一方面向敌发起总攻。在我军强打猛列的攻击中,薛岳这才弄清禁与之作战的并非“共军小股偷渡部队”,为避免主力全部被歼,急忙下令其残部向海口市退守。此次场面壮观的琼北围歼战,我渡海第一梯队全歼敌32军252师,重创其62军、暂编13师和教导师等薛岳的主力部队,彻底捣毁了其环岛防御体系的核心阵地。4月23日清晨,我40军119师一部协同42军128师,于琼山地区一举歼灭敌62军2个师的大部,击毙62军少将参谋长温轰,攻占了琼山县城。上午8时,40军118师与43军127师先遣团一道向海口市发起攻击,但敌守军已于22日夜间逃窜,我军未遇抵抗即占领了海口。 攻占海口后,渡海作战兵团第二梯队于23日19时开始启渡,于24日凌晨1时至4时左右在海口市以西的天尾港沿岸登陆。至此,参加渡海作战的我10万大军全部登上了海南岛。薛岳眼见其苦心经营的琼北、琼东各防御体系及指挥机构倾刻间土崩瓦解,溃不成军,遂于22日下令全线南撤。其情势为:第一路军撤往乐令、万宁地区,第二路军残部撤往陵水、保亭地区,第三路军余部撤往北黎、八所地区,第四路军和海、空军集结于榆林、三亚地区。薛岳在部署三军南逃方案后,同时又致电台湾,要求火速派舰船来琼接运残部撤离海南。这两道“使命”完成后,他即于当晚与岛上的军政要员们乘机开溜了。 薛岳残部分路南逃后,我渡海作战兵团即部署部队分东、西、中三路大军展开追击战。从4月24日开始,40军主力和43军128师、琼纵3总队、5总队及独立团组成东路追击部队,经万宁、陵水两地直插榆林、三亚地区,以切断敌退路。这场比谁跑得快的战斗,我军打得游刃有余。也许是残敌自知大势已去,几乎没有哪个部队敢停下脚步负隅顽抗,他们唯一的希望是尽快逃到海边,坐上军舰也如他们的最高长官薛岳一样,到台湾去避开这场充满战火硝烟的噩梦。 这样一来,我军在连续作战、毫无休整、极度疲劳的情况下,依然士气旺盛,个个奋勇杀敌,人人力争夺功。40军118师的1个加强营,乘缴获敌人的汽车沿东线环岛公路展开追击,到第2天上午追上一股敌军,当即抓获2000余名俘虏,其势犹如牧民赶羊。4月27日早晨,靠“铁脚板”追击的118师、在万宁地区截住敌32军大部和62军残部,并在该地的乌场港内对正在往4艘赶来接运的敌舰上撤退的敌军发动攻击,当即击伤其中的3艘,抓获敌兵3000余人。 40军119师在大追击中歼灭敌62军151师师部及2个团的残部,俘虏中将副军长兼151师师长韩潮及其官兵800余人;并于30日上午占领了敌空军在三亚的机场。43军128师在陵水的新村港截歼候船逃跑的敌军2000余人,并乘胜占领了榆林、三亚两港。西路追击部队由40军118师一部组成,水陆并进,配合中路友军追歼敌第三路军。中路追击部队由43军军部率129师及127师38O团组成,该部在远距离追击作战中,克服种种困难,昼夜兼程,终于在4月30日赶至小岭、北黎、八所地区,将敌4军286师和90师1个团截住,在西路友军和琼纵1总队的协同下,将其全歼,捕获敌286师少将副师长邱国粱及其官兵3500人。1950年5月1日上午,我军占领北黎、八所,海南岛全境获得解放。在这次解放海南的渡海作战行动中,我军共歼灭敌军5个师9个团,总计33,148人,其中俘虏26,469人,缴获火炮418门、飞机4架、坦克和装甲车7辆、汽车140辆,击落敌机2架,击沉敌舰1艘,击伤5艘。我方亦伤亡4614人,其中400余人是在海战中牺牲的。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