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新型导弹艇 |
送交者: 麻原彰黄 2002年08月27日18:56:45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
3月25日,日本海上自卫队新型导弹艇隼级1、2号艇于三菱重工下关造船厂服役,配属于日本北部负责日本海方向任务的舞鹤地方队第2导弹艇队。为了加强对付所谓不明船只的能力,该艇除了担负反舰任务外,还加强了对付快艇和小型船只的能力。 计划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来自苏联两栖攻击的威胁下,日本海上自卫队开始研制导弹艇用来进行海岸防御。最初的计划是制造18艘导弹艇,分别部署在有可能参与北方作战的大凑、舞鹤及佐世保地方队(海上自卫队共有5个地方队,另两个是面向太平洋方向的横须鹤和吴地方队),每地方队配备6艘,这样当对方登陆舰队企图遂行两栖攻击任务时,以2艘艇为1组(对大型目标则以4艘艇为1组)进行攻击。之所以给每个地方队配备6艘艇,是考虑到通常舰艇的出动率大约只有2/3的缘故。后来,随着冷战的结束,来自北方的登陆威胁几乎消失,海上自卫队遂决定将每个地方队的导弹艇数量减少为3艘,以保证有事时每个地方队能够出动2艘艇执行任务。其后,日本在1990年确定了2艘导弹艇的计划,并于1993年装备了第一批2艘50吨级别的水翼导弹艇(原型艇是意大利的Sparviero级导弹艇,装备90式反舰导弹,日方称为1号型导弹艇,均在住友重工浦贺造船厂建造),1995年又装备了该级艇的3号艇,配齐了大凑地方队的导弹艇队。但是在部队的实际使用中,日方发现该级艇对海况要求较高,抗浪性和适航性不足,几乎无法在冬季的日本海使用。且该级艇通常方式航行与水翼方式航行之间速度和机动性差别太大,使用中存在诸多不便。海上自卫队随后决定自行设计一级新的导弹艇来装备另两个地方队。 经过初步的设计和论证,2000年海上自卫队的200吨级导弹艇1、2号艇预算得以通过,这就是现在的“隼”号和“若鹰”号,起初两艘艇的预算共有190亿日元(约合1.5亿美元),由于2000年3月发生在日本能登半岛海域的不明船只事件,自卫队又要求给艇上加装红外线夜视装置、防弹板以及卫星通信设备等装备,并追加了27亿日元的预算,2艇如前所述,于今年3月服役。 隼级导弹艇的3、4号艇预算(总值186亿日元)也于2000年通过,5、6号艇预算(总值188亿日元)则于2001年通过,这4艘艇均应于2003年年底完工。届时,海上自卫队将完成这一阶段的导弹艇配备方案,与巡逻机、海上保安厅巡逻船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海岸防御系统。 总体情况 隼级艇的简要情况如下:排水量200吨,轻质合金船体,长50.1米,宽8.4米,高4.2米,吃水1.7米,主机采用3台通用动力公司的LM500-G07燃气轮机,总功率16200马力,3轴喷水推进,最大航速度44节,装备双联装90式反舰导弹发射装置2座,奥托·布莱达76毫米炮1门,12.7毫米机枪2挺,乘员18人,另可载3名司令部人员。 为了提高适航性和降低雷达截面积,隼级艇的标准排水量增加到上一代艇的4倍,上层建筑采用全封闭结构,舰桥部分为2层,主要结构内侧均有包含防火复合材料的防弹板。舰桥舱室内部空间较为拥挤,但座椅均安装了减震装置和5点式安全带,以对付高速条件下艇体的剧烈颠簸。舰桥底下是士官室,士官室后面便是综合战斗情报中心,里面安装有全套的战斗指挥装置,中心与士官室之间的通道处布置有空调机器和艇携轻武器。该级艇艇体内部由舰首方向开始依次为主炮供弹室、卫生间/浴室、军官寝室、食堂兼休息室、主机操纵室、辅机舱、主机舱和推进器舱。食堂有10具同样安装有安全带的座椅,平时供艇员就餐,需要临检船只时,这里可供临检队员待命休息使用。 该级艇在设计时,为了克服前一型艇的适航性问题,考虑过多种艇型,其主要区别在于使用双体结构还是单体结构。经过论证,双体型艇的最大速大约在40节左右,此时由于不明船事件的发生,自卫队要求艇的最大航速要达到44节。为此,设计者在原定的2台主机中间又增加了一台主机,这也使得艇体结构必须采用单体形式。此外,设计者在艇体尺寸上也下了工夫,以前的鱼雷艇等快艇经常将长宽比设定的较大,在高速航行时艇首可以扬至海面以上,更容易得到升力,但是这样也使得艇体耐波性下降,且在40节这样的航速时,船体底部受到的波浪冲击十分强烈,对艇体强度要求很高,为此,隼级艇的长宽比较大,艇体相对狭长。为了减少由此带来的纵摇以及相关后果,艇首部分船体使用深V型线形,进行了防浪设计,人员区域都布置在位于艇体重心位置附近的舱室。 隐身性也是隼级艇设计的一个特征,雷达截面积的计算贯穿了该级艇设计的始终,从外观上看,为了减少雷达反射面,该级艇各个外结构面都向内倾斜,尽量避免垂直结构出现,前甲板上的76毫米炮也是海上自卫队第一次使用的隐身外形火炮。主桅采用大倾斜角的三脚结构,为了追求隐身效果和电子兼容效果,支柱截面也均被设置为菱形。高度也以不与射击指挥装置冲突为标准,据说这种桅杆结构将用于今年开工的金刚级改进型舰。同样为了隐身性能,射击指挥仪的固定位置带有一些仰角,90式导弹发射架和卫星通信装置支架的侧面都安装了一定角度的轻质合金板,以减少垂直面,甚至连喷水推进装置的转向架支柱截面也被设计为菱形。 动力情况 隼级艇采用无人机舱设计,从舰桥或主机操纵室均可操纵主辅机运转,主机是由通用动力公司研制,石川岛播磨重工许可生产的3台LM500-G07型燃气轮机,单台功率5400马力;辅机使用的是2台新泻铁工所制造的6NSE-G电动机,单台功率380马力,发电机使用的是东芝公司的产品,功率200千瓦。推进器则使用的是三菱重工制造的MWJ-900A型喷水推进装置,可以根据喷水方向来调节船体机动。 采用燃气轮机后,该级艇可以在接到任务后立即以全速出航,而使用柴油机的船只还需要在全速前进行30分钟的暖机作业,这对该级艇的预设任务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不过这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燃料,使得使用成本增加,还使得烟囱的体积比使用柴油机的船只要大不少。为了防止烟囱排出的热气影响烟囱后部进气口效率,烟囱顶部后端比前端略高,且在两侧增加了辅助进气栅。 武器及电子设备 隼级导弹艇武器及电子设备的核心是QYQ-8B战斗情报处理系统,这是由1号艇上系统改进而来的。该级艇使用的是普通的商业计算机,但安装了专用软件,虽然性能不如大型驱逐舰上的专用指挥系统,但仍然可以通过卫星通信装置与海上自卫队参谋部和所属地方队实施实时数据传输。不过由于配属部队是地位不那么重要的地方队,隼级艇上使用的是已经稍显落后的11号数据链。该级艇其它的电子设备还包括OPS-18-3型对海雷达、OPS-20型航海雷达、NOLR-9B型侦察雷达、OAX-2型红外线夜视装置,以及GPS导航系统等,无源干扰装置则是在舰桥两侧布置的火箭箔条发射装置。 隼级艇的武器布局较为简练——包括舰首的76毫米炮,舰桥顶部两侧的机枪和舰尾布置的90式导弹发射装置。 奥托·布莱达76毫米炮的外形经过了完善的隐性设计,炮身是在日本制刚所许可制造的,其余部分购买的是奥托公司的原产品。主炮由舰桥顶部的2型31C式火控装置控制,虽然火炮的供弹和冷却装置与意大利的原设计不同,但射速依然能够达到100发/分。 该级艇的主要反舰武器还包括布置在艇尾的2具双联装90式导弹发射装置,90式反舰导弹全长5.1米,直径0.35米,翼展1.16米,重667千克(连同发射筒重1017千克),最大速度0.9马赫,战斗部重量250千克,最大射程100~150千米,采用惯性制导+主动雷达制导。本来在设计时工厂方面还考虑过将发射筒也进行彻底的隐身设计,但后来因成本原因作罢。 为了加强对付所谓不明船的能力,该艇上层建筑两侧还各安装了1挺12.7毫米机枪,并可以和OAX-2红外线夜视装置搭配使用。不过从去年海上保安厅击沉不明船的经过来看,这种武器对付船只似乎仍显威力不足。此外,在艇身中部烟囱之前位置,还放置有一条供临检时使用的综合作业艇,重880千克,长6.3米,可载10名突击队员。从外形上看,这艘小艇对抗浪和速度的要求不高,并不适合对船只进行追击或强行拿捕。 使用设想 海上自卫队认为,该级艇主要将作为沿岸防御系统的一部分使用。与其共同使用的还应包括P-3C巡逻机、通信卫星,以及地方队所属驱护舰只等。在战斗中,P-3C巡逻机将负责目标的搜索工作,并将所得情报传回海上自卫队参谋部或地方队指挥部,也可以直接传输给导弹艇。海上自卫队参谋部等后方指挥机关则通过战场数据链与前线保持实施数据传输。在典型的反舰任务中,隼级艇将在关闭雷达的情况下出击,通过接受后方情报,以及本艇ESM系统所获得的信息,确定目标的位置,在适当的时刻协同发起攻击。当然,从日本现在面临的周边环境来看,隼级艇未来最有可能执行的任务,是对小型船只进行驱赶以及攻击,或使用突击队员对各种可疑船只进行临检,这也是当初海上自卫队设计导弹艇计划时所没有预料到的。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