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白夫长
万维读者网 > 军事天地 > 帖子
2002,世界战争年?
送交者: 华声 2002年01月03日18:42:07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2002,世界战争年?

  华声

  回眸即将过去的2001,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个新世纪的第一个年头,世界发生了太多的变故。既有大功告成的喜悦,也有飞来横祸的惊悸。震惊世界的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造成了3000多人的死亡或失踪,并导致美对阿富汗动武,爆发新世纪第一场战争。世界也因此而改变。一时间全球反恐呼声高涨。“打击恐怖主义”成为有关方面动用武力的最好借口,巴以冲突、印巴对峙等热点地区的热点问题再度爆发,莫不若是。

  继阿富汗之后,美国还会以“反恐”为名打击哪一个目标?印巴之间是否会爆发第四次战争?我们即将迈进的2002年是否将演变成为一个战争的年度?都为那些在炮火与硝烟中度过不利流年的世界人民所关注。

  美锁定伊拉克为下一目标,布什言称2002年为战争年

  自十月份美对阿采取军事行动以来,虽然国际社会有不同声音出现,而且美出兵并没有得到联合国的授权认可,但在全球反恐呼声高涨的情况下,美国还是得到了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支持与配合。在美国强大的军事力量面前,塔利班显得弱小而无还手之力,节节败退。最终美国用了70天时间,就迫使一直支持本·拉登的阿富汗塔利班交出政权。

  以武力的方式、用不大的牺牲代价,取得在阿富汗的阶段性成功,鼓舞并坚定了美以武力推翻异己政权的信心与决心。同时也纵容了美国的为所欲为。有人开始猜测美国的下一个打击目标会是谁?有消息说,已有9个国家上了这个打击对象“黑名单”,包括索马里、利比亚、苏丹等等。但在海湾战争以后,受国际制裁和美英轰炸十年之久的磨难却能昂立不倒的伊拉克萨达姆政权似乎更为美国所“厌恶”,对这个眼中钉、肉中刺,美早欲除之而后快。并一直在为此做着各种各样的准备,有分析认为,伊拉克将是美国下一个攻击目标的最大可能。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西方各国媒体频频炒作美已将伊拉克选定为继阿富汗之后的下一个打击目标,并宣称早在“911”之前,美军方就已有针对性地向海湾调集兵力,做了部署。进入12月份,兵力调往海湾更为频繁。据报道,美军目前为止已在海湾部署了4万多人的兵力、做战飞机400架。此外,在海湾和阿拉伯海还部署了三个航母编队。美军方人士表示,即使伊拉克的阿拉伯邻国不同意美军使用其基地,美军也可凭借远程轰炸机、航空母舰、巡航导弹等实施空袭。

  而对伊实施打击的最好理由便是:一批由萨达姆长子乌代亲手培训的敢死队员曾参与“911”恐怖袭击事件。这是比人权、制裁等武器更为有利的幌子。美国《纽约时报》的报道说,美对伊开战,已不是打不打,而是何时开打的问题。美似乎在等待政治条件成熟的最佳时机。据27日的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说,正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克劳福德牧场休假的布什总统最近再发惊天之语:“2002年将成为战争之年”、“这一年,美将继续不遗余力打击包括阿富汗在内的其他地区恐怖势力”。不知这是否预告了新的一年里,美国将可能在新的地区采取更大的军事行动。

  “反恐”成为动用武力的借口,以色列放弃对话选择战争

  在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对打击恐怖主义达成共识的前提下,“反恐”将成为动用武力的一个最好借口。“911”事件以后,一直推行强硬政策的以色列沙龙政府便祭起了“反恐”大旗,将巴勒斯坦人反对以色列占领的斗争统统称为“恐怖主义”,对巴实施了一系列军事打击,甚至还炮击了巴民族权利机构主席阿拉法特的官邸。由于不满以色列沙龙政府的强硬政策和美对以的有意偏袒,12月初开始,在耶路撒冷、海法等地相继发生数起自杀性爆炸事件,造成近30名犹太人丧生,数百人受伤。 沙龙称其为恐怖行径并借机发难,宣布阿拉法特领导的巴民族权力机构是“支持恐怖主义的实体”,决定不再与阿拉法特合作对话。在美国布什“打击中东恐怖主义时机已到”的默许之下,以军方对巴解总部、阿拉法特官邸等巴境内目标多次发动大规模袭击。巴以再次陷入爆炸和鲜血的恶性循环。

  由于有美国对以政府的“自卫”和“反恐”行动的支持,使以色列对巴的军事打击变得有恃无恐,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沙龙政府对巴镇压和军事打击的气焰。以政府以“反恐”为名,甚至对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动武,不但使中东和平进程严重受阻,而且也加剧了这一地区的紧张局势。

  以“反恐”为名对巴动武,这是个危险信号。这同时是否也预示着它会以同样的借口对约旦、黎巴嫩、叙利亚等中东国家进行军事打击?新一年里的中东和平进程前景因此而平添了许多不确定因素,2002年的中东地区注定是一个可能会被随时引爆的大火药桶。如果那里爆发战争,将不会令人感到意外。

  印巴之战,2002年第一战?

  12月中旬以来,南亚地区的两个“宿敌”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关系因恐怖袭击事件而骤然紧张,危机逐步升级,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

  12月13日印议会大厦遭恐怖主义袭击,共造成包括5名恐怖分子在内的13人死亡。印度指责这起事件为巴基斯坦支持的穆斯林武装分子所为,要求巴方对这些恐怖分子采取行动。巴基斯坦拒绝了印方的指责,要求印方提供通过公正调查获得的证据,遭到拒绝。双方遂由口水战升级为各自在边境集结军队,甚至是导弹也运到了边境线上,摆出互不妥协的姿态。两国间还爆发了外交战和制裁战。而同时,双方军队也频繁在边境地区和克什米尔实控线两侧用各种轻重武器交火,并造成了人员伤亡。大批边民被迫后撤,逃离原本属于自己平静生活的家园。双方军队在边境线一带高度戒备,双方剑拔弩张,形势十分危急。巴基斯坦一位官员表示,如果没有国际社会的强有力干预,一场印巴大战将在所难免。双方均表示不排除兵戎相见的可能。

  由于印巴两国都拥有核武器,虽然双方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攻击对方,但一旦开战,其后果谁都难以想象。连日来,国际社会纷纷呼吁印巴保持克制。八国集团首脑也于28日发表联合声明,对日渐升级的印巴局势“深表关注”,呼吁印巴双方恢复外交对话解决争端,避免爆发战争。

  印度和巴基斯坦自1947年分治以来,由于克什米尔等领土问题的纷争以及宗教等方面原因,两国已经发生了三次大规模战争。克什米尔归属问题一直是横亘在两国之间一个解不开的结。多年以来,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大小冲突与争端也一直不断。此次印巴再现危机,既有恐怖事件的诱因,也是历史积怨已久,双方互不信任的结果。如果双方或其中的一方一时“想不开”,妄图趁“乱世”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战争将不可避免。也许,2002年的头一战的枪声不久将在我们身边的南亚大陆响起。一旦战争爆发,又将生灵涂炭,损失难以估计。

  不过,从目前情况看,虽然形势千钧一发,但仍有缓和之余地,2002年1月4日至6日,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举行的南盟首脑会议上,印巴首脑如能通过对话解决危机,将是两国人民之幸。而作为正在全面展开反恐战争的美国来说,出于其现实利益和其在南亚地区长远利益的考虑,也会从中积极斡旋,避免印巴战争。毕竟一旦印巴开战,将使巴基斯坦调走守卫在巴阿边境线上的6万多人的军队,无法再继续给美的反恐行动提供支持,打乱美国的全盘围剿计划,这是美国所不愿看到的。国际社会的积极干预,这场一触即发的大战胎死腹中将成为可能。

  美退出反导条约,战争危险增大

  不久前,美以“911”遭袭为借口,义无返顾地退出了1972年签署的反导条约(ABM),使保持了近30年之久的国际战略平衡被打破。美退出ABM,不可避免地将加剧世界军备竞赛。这不但增加了发生摩擦激发战争的危险,并将最终导致国际格局的重新整合。这一结果告诉我们:世界还不太平,决不能掉以轻心。

  应该说,除军火商们以外,更多的人会选择和平,而不是战争。战争带给人类太多的灾难,但却能给军火商带来巨额利润和滚滚财源。美国是世界最大军火出口商,且早已从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尝到了甜头。在彻底结束阿富汗战争,找到本·拉登以后,美仍有可能以这样或那样的借口采取进一步的军事行动。拉登一天没有找到,美国也就一天也不会停止反恐战争。

  或许,2002年真的是如美国总统布什所宣称的那样,将是一个战争频发的年度。这样的结果确非我们所期盼。毕竟世界需要和平,人类需要安宁。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