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中國改變日本
送交者: sunnychina 2002年10月06日19:36:27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目前,在日華人已超過38萬,其中在工廠和農場勞動的研修生有5萬人,在大學、專門學校學習的留學生有9萬人。這些“在日華人”對日本企業的生存方式具有相當大的影響。

  從東京出發沿關越高速公路向西北方向驅車兩個多小時,就到了位於雄偉的赤城山腳下的群馬縣利根沼田地區,受高原涼爽氣候影響,這裡盛產蔬菜。

  中午時分艷陽高照,幾個外國年輕人正汗流浹背地默默勞作。當看到我們走近時,便親熱地和我們打招呼。他們是來自中國、泰國和印度尼西亞等地的外國研修生。

  近年來,在日本蔬菜種植區工作的外國人越來越多。據接收研修生的援助團體― ―國際研修合作組織透露,在該組織的幫助下,2001年來日研修生中有1887人從事農業生產,這一數字為1997年(498人)的四倍。

  目前日本菜農正面臨着嚴峻的挑戰。在通縮的壓力下,高成本體制下的日本農被迫與廉價進口的蔬菜展開價格大戰。尤其是近幾年,人工費僅為日本1/20的中國蔬菜進口量急劇增加。去年四月,在自民黨農林派議員的壓力下,日本政府對中國的大蔥、鮮香菇和藺草蓆實施臨時性緊急進口限制措施,令人至今記憶猶新。

  進入今年以來,中國產冷凍菠菜屢次被檢查出殘留農藥超標,日本消費者中出現了不願購買中國蔬菜的苗頭。但日本國產農產品也接連發生了瘋牛病、偽造產地和向果實噴灑無許可農藥等違規事件。

  然而面對如此嚴峻的局面,一日本經營者卻非常自信地斷言:“日本蔬菜產業完全有能力抗衡中國”。他就是從事有機蔬菜大規模栽培的“綠葉農場(Green Leaf)”(群馬縣昭和村)場主澤浦彰治(38歲)。

同中國競爭並非壞事

  “如果我們能以靈活的思路開發出中國無法效仿的技術,蔬菜生產就會成為一項大有前途的業務。日本農業之所以喪失了國際競爭力,是因為日本農民有一個老觀念:農作物只要種好就行了,別的就不用考慮。受此影響,日本農戶懶於進取”。

  澤浦在赤城山腳下種植了25公頃的生菜和白菜等多種蔬菜,直接銷售給大型連鎖餐飲店。同大型企業簽訂供應合同一方面確保了穩定的購貨量,一方面節省了流通費用。澤浦同時還推出了多項靈活措施,如讓保鮮貨車直接開進菜地裝貨,以保持蔬菜的鮮度和味道。即使在中國蔬菜的進口急劇增長的時期,澤浦憑藉削減成本、提高附加值和確保安全性三項措施,確保了其銷售的增長。就這麼一個12年前由一家三口人創建的農場,其銷售額去年已經達到了2億80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

  但澤浦也有其難為之處。這就是日本農村人口的急劇減少和老齡化,使得勞動人手不足問題日趨嚴重。

  澤浦的農場現在雇用8名外國人,他們是綠葉農場保持競爭力的得力助手,而不是廉價勞動力。在日本政府許可的一年研修時間內,接收方必須負擔食宿費等基本生活費用。一年以後可以轉為最長為期兩年的技能實習,但是必須發放日本最低工資法所規定的最低薪金以上的工資。

  “因語言和文化習慣的差異導致的誤解、麻煩等這些無形成本也不低。僅就費用而言,或許還是雇用日本臨時工更划算一些”(澤浦)。

  同大型連鎖餐飲店等締結合同後,為了保證穩定的供應量,需要一定的人手。但是,蔬菜的含糖量在氣溫較低的清晨最高,因此收穫工作需要在一大早進行,就連難以召集臨時工的節假日也是如此。更何況當地的年輕人對農業敬而遠之。

  目前日本為二戰後經濟最不景氣時期,失業率超過5%,但是想要擴大蔬菜貿易卻仍然缺乏勞動力。對澤浦來說,最初接收研修生是萬般無奈的事情。

  然而,結果卻出人意料。儘管期限限定在最長三年,但是研修生們獲得的收入是他們在祖國收入的幾倍到十幾倍。因此他們勞動積極性相當高,就連一些日本臨時工不願意干的艱苦工作也能接受,而且個個都年輕充滿活力。受他們工作精神的影響,連那些經常消極怠工的日本人也受到感染,改變了工作態度。

  不僅如此,由於召集到了必要的人手,所以在同大企業簽署合同時澤浦能夠全力以赴爭取。因此銷售額如願得到擴大,利潤也通過銷售規模的擴大得以增加。這樣一來,綠葉農場前年首次錄用了大學畢業生作為正式員工,同時臨時工人數也大為增加。外國人成了擴大日本人就業的催化劑。

  “同中國的競爭並非都是壞事,在同外國研修生的國際交流中我們擴大了視野,還湧現出一些新的想法。將來等中國更富裕了,或許該進口我們的美味蔬菜了”

中國力量改變日本(2)

中國的經濟迅猛增長,那麼我們剛好借這股東風……。在大阪經營金屬加工業務的山中正和(化名,63歲)正是這麼考慮的。

  東大阪地區的中小企業雲集的街道。從大路一步入小胡同,就可看到密密麻麻的老廠房、倉庫、住宅和私人商店。山中經營的山中精密(化名)就位於這裡。預製結構的建築物一樓是廠房,二樓是辦公室,這是一個典型的街道工廠。

  “由於我們還沒有告訴一些客戶真情,所以請一定不要公開本公司的名字”

  我們一邊聽着廠方的叮囑,一邊進入生產車間,手工操作的機床一字排開。身穿工作服的年輕工人正在機床上麻利地切割着金屬。仔細看去,他們胸前的名牌上分別寫着諸如“劉”、“王”之類的姓氏,顯然他們來自中國。山口的三家日本工廠共接收了15名這樣的中國研修生。

  “雖說是研修生,但在這兒工作的中國工人都擁有或即將學成一流技術。三家工廠中,位於總部的這家工廠只安裝手工操作機床,用於加工難度最大的超精密零部件。其中也包括著名美國廠商使用的測量儀器的核心零部件,這裡是熟練技術工人的練兵場。”

  山中之所以建立這個“練兵場”,是為了將那些已經進入高齡的日本工人的精湛技術能夠保留在日本。

  最近,數控(NC)機床的性能迅速提高,只要導入最新設備,即使在中國也可以進行精密加工。目前,使用數控機床的批量生產正迅速向中國轉移。然而,一小部分試製品和需要特殊超精密加工的零部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要依靠熟練工人手工操作。

有助於日本技術的傳承

  “只要日本各大製造商還把研發基地保留在日本,那麼就存在這種需求。正因為日本經濟不景氣、中國經濟持續增長,日本零部件企業要麼倒閉、要麼遷往中國,所以現在這正是在日本國內增加技術成分、爭取訂單的大好時機。

  山中於5年前起便委託中國的合作工廠物色優秀的年輕技術人員,他還親赴中國進行面試,精挑細選研修生。這些研修生勤奮刻苦,在日本熟練工人的指導下,一年以後他們便可成為具有一流技術的工人。儘管經濟不景氣,但山中精密在日本的三家工廠仍然處於滿負荷運轉狀態。正因為山中在日本對年輕有為的中國人材實施技術培訓,因此熟練工人充足,確立了足以滿足客戶任何苛刻要求的生產體制。

  不僅如此,接納中國研修生實際上還起到培育技術繼承人的效果。由於車間內瀰漫着機油和金屬粉塵的氣味,加之年輕人同負責指導技術的年長的熟練工人之間存在着代溝,因此以前不少剛進廠的日本工人往往很快就叫喊着要辭職。可是他們同來自中國的年輕研修生們年齡相仿,相互之間是一種共同學習技術的夥伴關係,他們就會想“怎麼能輸給這些研修生呢?”,因此也會不甘落後,加入到競爭之中。

  在山中的練兵場完成三年的進修後,研修生們將返回中國的合作工廠。這時,他們已被培養成熟練的技術工人,能夠勝任在中國國內的工作。“我們願意在與中國競爭的同時,保持合作關係,以圖共同發展”。

  澤浦和中山這兩位在日本同中國競爭的經營者之間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他們都通過接納年富力強的外國人,成功地激發出日本工人的工作積極性,使整個企業活躍起來。一旦個人能力被激發出來,那麼公司的發展與公司設在哪裡、工人來自哪個國家便沒有什麼必然關係了。

中國力量改變日本(3)

弱小企業要想生存就必須突出自己的特色--。一家日本企業就是在這一信念的鼓舞下,以驚人的速度實現了國際化發展。這就是石渡賢一(53歲)的高級音響製造商 CEC(?玉市)。

  該公司成立於2000年,是一家只有10名員工的小公司,主要產品為獨自設計的面向音響發燒友的CD播放器和功放,並以自家品牌銷售。產品的組裝分別委託給各國的合作廠商:每台40多萬日元(約合人民幣2.5萬元)的最高檔機型在日本生產、每台2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25萬元)的高檔機型在台灣生產、以OEM(以對方商標生產)形式供應給著名廠商的普及型款式則委託給中國的合作企業製造。

  但從這一點來看就可以說CEC已經相當國際化,但其真正的特色在於技術團隊的組成。

  廣東省東莞市是全世界最大的計算機和AV(視聽)產品的工廠聚集地。與CEC 有合作關係的香港廠商--雅士電子的工廠就設在這裡。在寫字樓四樓有一個房間門上寫着“CEC Office”,這就是CEC的技術團隊辦公室。

摒棄“純日本血統”

  8月下旬,距離即將上市銷售的新款CD唱機“CD3300”還有一個月,這正是技術人員爭分奪秒進行最後調試的階段。負責開發的有簽約工程師、德國Carlos Candeias以及技術部長谷口實、技術課長韓國職員陳錫柱。

  Candeias負責CD中將數字信號轉換為模擬信號的D/A轉換器電路、谷口負責機械部件及機殼、陳錫柱負責控制旋轉和讀取數字信號的電路設計。技術隊伍中還有兩名中國技術員。可以說CEC的產品是德、日、韓、中四國工程師共同勞動的結晶。

  石渡並非有意要建立一支多國籍的技術隊伍。事實上,CEC的前身是1954年創業、名為中央電機的中型企業,主要以OEM方式為三洋電機提供錄音機,同時也生產自家品牌的高檔機型。但進入90年代後,因為CD的普及和泡沫經濟的崩潰,公司業績開始惡化。同時,中國的崛起也進一步加速了CEC業績惡化的進程。96年其音響部門被三洋電機的子公司併購。即使如此,CEC也未能走出困境,2000年春決定停用CEC品牌。

  無論如何也要保住CEC的品牌!71年進入中央電機、當時在三洋電機子公司任音響部長的石渡利用退休金和海外代理商等方面的共同出資成立了新公司,買下了 CEC品牌。為確保不虧損,職員人數壓縮到了最低限度。

  但作為成熟商品的高級音響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須有區別於其他公司產品的自主設計能力。

  石渡解釋說:“日本各大製造商均採用分工設計,很少有工程師能獨自完成全部的電路和機械部件的設計。為了能夠雇用儘可能少的人員開發出個性化的產品,自然要從海外召募人材”。

  現已與一名中國女子結婚並定居上海的Candeias說:“在我的故鄉德國,比日本早10多年就開始承受源自亞洲的產業外流壓力。對我而言,與不同國藉的同事一起工作是非常自然的事情。日本企業也一定能夠適應同中國的競爭”。

  在中道(NAKAMICHI)和天龍(DENON)等曾經知名的品牌相繼破產或被外資收購的情況下,獨立闖出一條國際化道路的CEC作為日本企業生存了下來。如果能摒棄非日本人不用狹隘的種族觀念,日本企業與中國的競爭才會雙贏。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