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应该展开“护牌行动”
态度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湖南要在新世纪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必须打理思路,重整旗鼓。总结起来,振兴湖南思路要强调六句话:
思路前瞻是强省之魂,不理清思路则湖南无有方向;
教育质量是立省之本,不提高质量则湖南难以立身;
科学研究是晋省之源,不潜心研究则学术无从提升;
广聚人才为荣省之构,不爱才若渴则氛围难成大气;
科技产业为建省之辅,不发展产业则经费难以从容;
从严治官为治省之器,不从严管理则风气难成方圆。
而这六点归结起来又落实在人才二字上。湖南号称人才首都,人才是湖南的招牌,也是湖南的核心竞争力,湖南兴,要看人才,湖南衰,也将源于人才。
对于湖南的治政者来说,什么时候都要爱惜“惟楚有材”的招牌,人才兴则湖南兴,人才衰则湖南衰。
人才的基础又在于教育。湖南近代人才群落的崛起,与其说是风云际会,不如说是教育领先的必然结果。
一部近代湖南的教育史可以作证:
岳麓书院的千年学统造就了陶澍、魏源、曾国藩。
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集团的崛起造就了湖南的尚武传统,为维新运动开了先河。
维新运动中湖南学会风起,南学会指点江山,时务学堂激扬文字,开创了湖南新学之风。
到20世纪初,湖南的教育水平已经领先全国,1902年,长沙设立省城大学堂,全省各地也相继设立中小学堂,1903年湖南还在全国率先推行6~14岁儿童的“强制教育”,明德、周南、雅礼等私立学校和教会学校也陆续开办。
1906年,长沙设立了中国最早的省级图书馆——湖南图书馆。到1907年,湖南全省已经有各类新学校700多所,入校学生数万人,不少学校兴起了外语教学。
与此同时,湖南开始了中国近代以来最大规模的留学风潮。数以千计的湖南青年东渡日本,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章士钊为代表的辛亥革命元勋集团由此诞生。
到辛亥革命时期,湖南已经成为中国内地最西化的地方之一,教育质量闻名全国,在一代名师杨昌济和长沙教育大王徐特立的倡导下,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学生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成立了新民学会,成为了五四运动的中坚组织之一。
1920年,湖南文化书社开业,大量新思想涌入湖南,中国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主干在新教育、新思想的熏陶下,开始凝聚。湖南人才终于迈入了鼎盛时代。
罗列了一大堆光荣历史,并不是为了显示湖南老祖宗的功业,而是意在鉴古知今。
“何敢自矜医国手,药方只贩古时丹。”湖南的教育盛景,还有再现的可能性吗?
马克斯.韦伯在论述德意志民族的精神时说:什么力量也不能改变也不许改变德意志民族庄严肃穆的悲怆精神。
我们两位作者在艰难梳理湖湘文化的源流变异时,常常在深夜里为这句话激动。
湖南人的精神,湖湘文化的精髓不就是这样吗?
永远不屈服于悲剧性命运的安排,永远不惧怕天地雷火的威压,永远坚持自己内心中的原则和尊严,这就是湖南精神。
让我们感谢湖南人的精神导师屈原吧。
屈原是湖南人崇敬的偶像,可是屈子精神在世纪末也遭到了攻击和侮辱。
现在有很多人认为屈原很傻:既然楚怀王不给用武之地,屈原尽可以投奔别处。即使不去他国,也尽可以落个浑身轻松,哪怕当个退休干部,你屈原既会喝酒,又善于歌舞,诗写得也那么好,人长得也格外精神,女孩子追捧的肯定不少,你为什么也死守着那个信念不放呢? 所以,这些人对屈原的评价是:屈原虽然聪明,却并不精明,而是太傻太硬,是个典型的硬气的大傻子,在市场经济社会肯定吃不开。
然而,不幸的是,湖南人一开始就继承了屈子这股精神:独立不迁,宁折不弯,为国分忧,九死不悔。
屈原的悲剧就是湖南人的悲剧。
屈原的悲剧精神就是湖南人的悲剧精神。
这是湖南人无法逃避的宿命!
让我们缅怀湖南的历代先贤的功业和伟岸吧。
陈独秀曾在《新青年》上发表过一篇文章《欢迎湖南人的精神》一文中说到:“湖南人这种奋斗精神,并不是杨度说大话,而是可以拿历史来作证明的。二百几十年前王船山先生,是何等艰苦奋斗的学者!几十年前的曾国藩、罗泽南等一班人,是何等‘扎硬寨’、‘打死战 ’的书生!黄克强(黄兴)历尽艰难,带一旅湖南兵,在汉阳抵挡清军大队人马;蔡松坡(蔡锷)带着病亲领子弹不足的两千云南兵,和十万袁军打死战;他们是何等坚毅不拔的军人!……不能说王船山、曾国藩、罗泽南、黄克强、蔡松坡已经是完全死去的人,因为他们桥的生命都还存在。我们欢迎湖南人的精神,是欢迎他们的奋斗精神,欢迎他们奋斗造桥的精神,欢迎他们造的桥,比王船山、曽国藩、罗泽南、黄克强、蔡松坡所造的还要雄大精美得多。”
湖南人应该像陈独秀先生希望的那样,为湖南的振兴造桥,为中华民族的复兴造桥。
什么力量也不能改变也不许改变湖南人庄严肃穆的悲怆精神。就像任何力量都不能改变中华民族如同黄河泰山的民族意志一样。
对这个对湖南人生死攸关的问题,每个湖南人都应该手按胸膛,做出自己的回答。
凤凰 ,浴火重生。是湖南先民的精神图腾,也是湖南人命运的写照。
所以,湖南人永远应该是大写的战士。
1996年,湖南人黄永玉为湖南作家沈从文的陵园刻了一块墓碑,题词为: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
这就是湖南人精神的最生动的诠释。
一个精神萎靡的民族无法实现现代化,一个精神侏儒的民族永远不能屹立世界民族之林。湖南人,“为王前驱”,责无旁贷。
在千年纪元的转折点上,我们只有企盼并相信:“家国荒矣,魂兮归来”。“天下绥矣, 魂将归来”。
湖南人,请记住,你是中华民族永远的马前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