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白夫长
万维读者网 > 军事天地 > 帖子
平型关战役真相
送交者: 历史记录 2002年10月27日18:17:27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平型关战役真相

历史记录

  最近中共十大元帅最后一位聂荣臻先生辞世,终年九十三岁。本来这消息并
无什么惊人之处,人老了总是要死的。倒是杨尚昆的一段悼词引起了笔者的兴趣,
并引出了本文。杨尚昆的悼词发表在《人民日报》上,有一段是这样写的:“抗
日战争爆发后,我和荣臻同志先后抵达山西抗日前线。他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副师
长、政治委员,率部匆匆赴晋东北,抵御南进日军。当时,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
日军长驱直入,骄横一时。出师不久的一一五师战平型关,一举歼灭日军板垣师
团第二十一旅团一千多人,创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

  如果我们将这一段文字给当今的少先队员或共青团员看的话,他们只能得出
一个结论:平型关一战是聂荣臻指挥的,再加上杨尚昆。但是文革中长大的一代
都知道,平型关大捷是林彪的成就。《中国之春》四月号马怡阳的文章《对林彪
的再评价》中说:“抗战初期一九三七年林彪在山西平型关指挥战役歼灭日军三
千多人,是为第一场对日大军团作战的胜利。当时林彪采用机动和伏击战术,利
用山地抑制了日军飞机、火炮和坦克的优势,是一次以低劣装备战胜精良敌军的
范例。”

  在大陆读过书的人都知道,在百家学科中,最难念的绝不是数理化,而是中
共党史。理科书籍可以数年不变,但中共党史课本却一年可好几变,叫人越念越
糊涂。象赫赫有名的平型关战役,一下就可读到两个版本,不能不令人好奇:究
竟是歼敌一千还是三千?此战役中,日军究竟动没动用飞机、坦克?凭着这点好
奇,笔者查阅了一下中共出版的一些资料。相信你也会有兴趣读读。

  平型关一战是一九三七年九月二十五日上午开打,持续约一天。第二天,九
月二十六日,朱德司令就打电报给南京蒋委员长、军事委员会、中央日报等等,
报告战果:“九月二十五日,我八路军住晋北平型关与敌万余激战,将进攻之敌
全部击溃,一部分被俘缴械,获汽车、坦克车,等等。”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二十日由中共所属的抗战出版社发行的《第八路军》一书
是这样报导的:“二十五号那天,敌人著名的板垣师团的第十和二十二联队,进
入平型关……战毕,我军俘获敌人一千余人,敌伤亡在五千以上,我军又夺得坦
克车、装甲车及马车共七十四辆。”

  文革中或之前出版的资料记载是:“九月二十五日,天色微明,日军进攻平
型关的兵力部属已隐约可见。这时板垣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约四千人,一百余
辆汽车,两百余辆大车,走入我们的伏击圈内,大约五时半光景,战斗开始了。
……在这次战斗中,歼灭日军三千多,毁汽车一百多辆,大车二百辆……我军伤
亡近千人。”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的《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大事记》
也沿用了以上说法:“歼敌三千”云云。

  但是,一九八三年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龚古今、唐培吉编的《中国抗日战
争史稿》却是这样记载的:“二十五日拂晓,日军第五板垣师团二十一旅团第二
十一联队第三大队和辎重部队一部进入我军伏击圈…据统计,此次战役,歼灭日
军一千多人,毁敌汽车八十余辆,我军伤亡六百余人。”

  由此我们看到三处重大修改:

  ⒈“第二十一旅团”改为“二十一旅团第二十一联队第三大队和辎重部队”

  ⒉“歼敌三千,毁汽车一百多辆,大车二百辆”改为“歼敌一千,毁汽车八
十余辆,”两百多辆大车也删除了。

  ⒊“我军伤亡近千人”改为“我军伤亡六百人”。

  可以看出,一九三七年发表的数字过为离谱,故再无人引用。马怡阳的数字
是以前发表的宣传数,显然夸大了,而杨尚昆引用的数字则是经过修改了的,相
对来说,更具权威性。

  为了这点好奇,费时半天。毕竟有所获,故也踌躇满志。不料这踌躇心不久
被重重捅了一下。

  话说有一次教会集会完毕,大家在一起用午餐。与我同桌者恰好是两名国民
党军队退休将军。闲聊中,他俩大叹大陆的青年对八年抗战史所知几乎为零。笔
者听了极不服气,当即掷地有声地回答:“平型关大捷,抗日第一战,是我八路
军所成就。”此两位老人听了神色黯然,但清楚地说道:“不错,八路军是参加
了平型关战役,但指挥官和主力军都是国民党军队。”这一席话叫我好不惶惑。
什么?平型关一战竟也有国民党军队的份?这摘桃子摘得也太离谱了。不过两位
老人都是虔诚的基督徒,不该说谎才是,另外,中共篡改历史,编造历史倒也是
路人皆知,莫非本秀才又被中共骗了一次?出于谨慎,又跑去了东亚图书馆,查
翻了十来本书,补课的结果如下:

  抗战初期最重要的战役之一是太原会战。这一次大会战历时几乎两个月(九
月十二日至十一月八日)。在战争学上,会战是指双方参加兵力皆在十万人以上。
太原会战时,国军投入约三十万兵力。日军投入约十二万兵力。

  太原会战由两个主要战场构成,一是晋北战场,有日军五万。二是晋东战场,
有日军七万。

  晋北战场有如下重要作战构成。

  ⒈广灵、灵邱作战(九月十二日至九月二十日)

  ⒉平型关作战(九月二十二日至九月二十九日)

  ⒊淳县平原作战(十月一日至十月十一日)

  ⒋忻口作战(十月十一日至十一月五日)

  平型关一战是晋北战场的一个重要战役。林彪率领的第一一五师就是九月二
十五日投入这八天战役中的一个伏击战。

  在稍微详细介绍平型关作战之前,我们不妨来看看当时的历史背景,看中共
的八路军是怎样与国军并肩作战的。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西安事变”发生,国共开始再次合作。

  三七年七月中共致电蒋介石委员长:“我全体红军,愿即改名为国民革命军,
并请授命抗日前锋,与日寇决一死战。”

  八月九日中共部队总司令朱德随周恩来抵南京晤蒋。

  八月二十二日,中共部队改编为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为正、副总指挥。辖
一一五师林彪,一二0师贺龙,一二九师刘伯承。每师兵力约一万五千人。归第
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指挥。

  同日中共提出四大诺言:

  ㈠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指中共)愿为其彻底实
现而奋斗。

  ㈡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力政策,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

  ㈢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

  ㈣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之统辖。

  红军接受改编成八路军后才半个月,便爆发了太原会战。

  现在回到平型关战役:

  九月十五日,国军主力第六集团(总司令杨爱源)及第七集团军(总司令傅
作义)开赴平型关一带。九月二十二日拂晓,有日军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四至
五千人,由灵邱向平型关前进,薄暮,日军被国军一九七旅王恩田所击退。九月
二十三日拂晓,日军第五师团主动向平型关口一带发动更猛烈的攻击。国军伤亡
惨重。

  二十四日九时,傅作义,杨爱源与一一五师林彪联络,并决定:⒈第七十一
师与新编第二师为主攻部队。⒉独立第八旅协同七十一师攻击。⒊第一一五师担
任敌后攻击,以东河南,蔡家峪为目标。这一作战计划由第六集团军总司令杨爱
源发布。

  二十五日,林彪率领的一一五师伏击一日军运输队。据林彪当时最原始的报
告是“歼敌一营”估计为五、六百左右。

  二十六日,日军大批军队压向平型关增援。林彪从蒋家峪搬退。

  二十七日到二十九日,日军与国军又有相当激烈的交战。国军出境不佳,阎
锡山乃令各部队转移。平型关战事结束。接着展开淳县,原平、忻口之战。

  平型关战役,国军参战总兵力为十五万人。第一一五师约一万四千人,占参
战总兵力百分之八点八五。国军伤亡甚惨,达三万多人。中共的一一五师参加了
一天的战斗。不管是看整体的会战,还是局部的平型关一战,我们都应实事求是
地承认,国军是这次抗战的主力,为民族流的血也最多。八路军也有勇有谋,为
民族立有大功。

  本来此文写到此便可结束,但在查阅这些资料时,有若干感想,现不揣浅陋,
一并写出,就教于各位:

  ⒈国军与日军正面大会战计有二十三次之多。每次国军都有惨重损失。特别
是前期战役,国军伤亡人数总是在日军五倍至八倍之上。何如此呢?届因为日军
装备大大优于国军。日本人处心积虑几十年,大力发展军工业,成为当时屈指可
数的军事强国。日本人当然有常识:中国地大人多,如果战胜中国没有把握的话,
它是不会贸然去发动这场战争的。如果没有美国人的卷入,抗日再打八年也是可
能的事。根据日本公布的数字,日本人八年阵亡不到五十万人。而国军阵亡官兵
差不多三百万人。可见双方实力悬殊相当大。

  难怪日本人要叫嚣“三个月之内消灭中国”。战争一开始,日本人就希望与
中国主力决战。在强敌面前如果立即决战,吃亏的无疑是中国军队。按“三十六
计,走为上计”之策,国军提出以我之长,攻敌之短,即“主动的诱敌进入更大
范围的全面战,更长期的持久战。”因此“持久战”立即获得全民的共识与支持。

  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写了《论持久战》,日后共产党宣传说抗日的胜利是
毛泽东思想指引的结果,这真是天大的笑话。这就好象民主已成为潮流,我艾暮
思写一篇“论民主”,日后民主成功了,我就说这成功归功于我的那一篇文章。
毛的文章固然写得好,但不过是千百篇优秀文章中之一篇,如此而已。

  在这种情况下,国军作出有计划的搬退。这就是杨尚昆和共党宣传所说的:
“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及“不抗日”。毛泽东曾有一“辉煌”思想。“敌进
我退”(其实这不过是套用了孙子兵法),如果八路军在强敌面前可以搬退,国
军为什么不能搬?我们可以从均势的角度探讨国军搬退的利弊,但要以此去全盘
否认国军就不合事实了。

  ⒉近年来,大陆学者开始正面对待国军在抗战中的作用,例如拍出了《血战
台儿庄》的电影,第一次歌颂了国军的功绩。但这方面工作做得还远远不够,中
共宣传的主调仍是抗日战争是中共领导下获胜的。事实上大陆出版的抗日著作寥
寥无几,而且都很单薄。为什么呢?很简单,中共在抗日战争期间乏善可陈。中
共的主要精力用在扩大自己的武力。按林彪的话说:“到抗日战争结束时,已经
成了百万大军,并且还有二百多万民兵。”

  大家还记得抗战初期中共仅有军队三万多。难怪毛泽东对田中角荣说:要不
是日军侵华,中共就不可能打败国军,取得政权。所以要谢谢日本人,谢谢的办
法之一就是不要战争赔款。

  如果中共真是将日寇打得落花流水,战果频传的话,中共为什么只拍有《地
雷战》、《地道战》?与此相比较的是,中共不时推出描写内战的片子,最近推
出的是战争巨片《大决战》三部六集,放映时间长达十一个小时。此片耗时六年
多才摄制完成(国共内战才打了四年)。马怡阳的资料说:“投资六千万人民币”。
实际投资肯定远远超出此数。《人民日报》介绍说:“计有三百二十万人投入拍
摄”。如果每人一日补贴金是二十元的话,就要人民币六千四百万。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