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白夫长
万维读者网 > 军事天地 > 帖子
中国历代统一时间表再探
送交者: 任汉生 2002年11月07日14:52:59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与葛剑雄博士商榷

葛剑雄博士在其《普天之下――统一分裂与中国政治》(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一书的基础上,又推出了新版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三联书店,1994)。葛著对于澄清有关中国统一与分裂的历史真相,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当然了,作为基本上属于初步的探讨,虽然新版己做了尽可能的修正后仍存在一些“技术”层面的疑问,那也是很正常的。本文仅就新版里围绕着“历代统一时间起讫表”(79页)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不同看法,与葛博士商榷。

首先是判断统一与否的“第一标准”。它“以中国历史演变成一个统一的,也是最后的封建帝国――清朝所达到的稳定的最大疆域为范围”(39页)。照此,中国仅仅统一了八十一年!这看似有悖常识,但它自有其合理之处。它实际上是在说:与盛清时的中国疆域相比,过去的乃至清亡后至今的中国,都不能看作是统一的。那么,与盛秦的疆域相比,夏、商、周三代以及楚汉相争时都不能看作是统一,这种说法不也是同样合理的吗?但问题在于,如果说判断清朝以后的中国是否统一要以盛清的版图为标准是完全合理的话,那么对秦、汉、晋、隋、唐、元、明也用同一个标准,究竟是否很恰当呢?

葛著写道:“随着统一国家的形成、疆域的扩大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的概念是在不断变化和扩大的。”(34页)既然中国基本的趋向是逐渐扩大,所以拿前代的“统一”中国与后代的“统一”中国相比,前代的多会比较小。那么是不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前代的“统一”就需要逐一地被后代所否定呢?如果五百年后出现一个比盛清还要大的中国,那么是不是盛清的统一也要不算数了呢?

“统一”究其本意,只是相对于“分裂”而言的。分裂与统一各自本身,也都是历史地变化着的,很难找到非常明确的尺度来衡量它们。因此,它们之间的区别,也就离不开具体的历史背景。秦与汉相比,隋与唐相比,前者的版图要小得多。如果以后者为标准,它们的统一是否要被否定呢?可秦与战国相比,隋与南北朝相比,你能说前者够不上统一吗?

葛著又写道:“正因为‘中国’的概念是变化的,范围是不固定的,所以始终是模糊的、不确切的。”(35页)的确如此!既然是这样,既然历史的中国是一系列历史的变化着的存在,那么人们也就永远无法用一条固定的边界线一劳永逸地把它划出来,或者拿某个时期的版图来最终标明它。既然历史中国的范围是变动的、而不是固定的,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那么,我们也就必须用历史的、相对的眼光来看它,否则,就将陷入自相矛盾的困境。因此,“前后采用同一个标准”(40页),这如果是可能的话,那也不宜采用像盛清这样个别的、具体的判例,而应从整个有关的历史变化中抽象出一般的、能尽可能全面的照顾到所有有关情况的标准来。

总之,拿盛清的最大疆域作为判断清以前所有时期的中国是否统一,不能不让人感到有些勉强。当然了,这里不是要否定“第一标准”的合理性,但需要淡化其特殊性,而赋予其广泛性。“第一标准”实际上是从清代疆域稳定扩大的极限开始计算其统一时间的。我们只须将“清代”换成“某代”就可以了。这样得出的结果,中国统一的时间就至少不止是盛清的八十一年了。西周暂且不论,至少秦、两汉、西晋、隋、唐、元、明各代盛时,都应该毫无疑问地视为中国的统一。按这样修正过的“第一标准”,中国各个统一时期的开始时间(年)依次如下: 公元前214 (秦取河南、岭南地)

60 (西汉设西域都护)

公元 94 (西域诸国全部附东汉)

280 (西晋灭吴)

610 (隋置海南三郡)

692 (唐复取安西四镇)

1312 (元击降八百媳妇国)

1409 (明设奴儿干都司)

1759 (清平定天山南路)

(至于它们的结束时间,暂时看作与第二标准的结束时间相同。)

关于“第二标准”,葛著指的是“基本上恢复前代的疆域,保持中原地区的和平安定”。(79页)这里的疆域是指“第一标准”所说的那种“稳定的最大疆域”(39页)呢,还是指王朝土崩瓦解后、与最大疆域相比小得多的“中国”之内的各个分争势力地盘的总和呢?这至少在字面上是不明确的。当然了,误解的可能性不太大,读者能够很自然地想到这里指的是后者。但进一步的疑问又来了:莫非有两种“中国”,其中一个较大,一个较小?这确实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事实上,(修正过的)第一标准和第二标准判断中国何时统一的空间尺度,本来就是双重的。这种双重性,实际上概括了中国政治大势演变的两种空间特性。

在观察历史中国各个时期的统一进程时,经常遇到两种大小不一的“中国”。小的那个曾被简单称为“中国”,或称为“中国本部”,我们也可把它称为中国之本体,或主体部分。它基本土就是华夏-汉民族生活的主要地区,农耕文化占优势的地区。大的那个是由主体部分加上可以称之为外藩、副体、边缘部分合成的。这两种“中国”各自的范围当然都不是固定的、绝对的,但相比起来,主体部分的稳定性更强,以至发展到了如果一个王朝统治不了它的全部,就无论如何不能说完成了统一(如北宋)。边缘部分的稳定性比较低,各个统一时期对其控制的多少,变化幅度很大,动辄数千里的出入也很寻常。所以,(修正过的)第一标准,就只适于以其稳定扩大的极限来计算,而不能以完全恢复前代的最大疆域来强求;而第二标准也只须以恢复主体部分为满足,而用不着考虑是否能占据虽然前代已扩大到、但仍不能被确认为中国主体部分的地区。

有了以上的进一步界定,我们再来看葛著中按第二标准所做的统计(附上顺序编号及标志事件):

①公元前221-209 (秦)

(秦灭齐至陈胜起义)

②公元前108-公元22 (西汉)

(朝鲜降汉至赤眉新莽成昌之战)

③50-184 (东汉)

(北方八郡民迁还至黄巾起义)

④280-301 (西晋)

(晋灭吴至八王开战、巴氐起兵)

⑤589-616 (隋)

(隋灭陈至瓦岗军大海寺之战)

⑥630-755 (唐)

(唐灭东突厥至安禄山反)

⑦1279-1351 (元)

(元灭南宋至红巾军起义)

⑧1382-1644 (明)

(明取云南至李自成入北京)

⑨1683-1850 (清)

(清灭郑氏台湾至太平天国起义)

笔者完全同意以上的①、③、④、⑦。对⑤、⑥、⑨部分同意,对②、⑧则意见不同。下面就意见不同之点逐一说明之。

⑤以589年为隋统一的开始,但590年原陈地爆发了广泛的抵抗,称帝称大都督者不少。隋不得不继灭陈室之后再次进行大规模的江南、岭南平乱之战。这实际上是灭陈战争的继续。因此,似应把隋的统一推后一年计算。

②以征服朝鲜为汉统一的开始,但朝鲜显然从来也不属于中国的主体部分。那么往前推,前1ll年的平南越,或前127年的取河南地,能不能算?还是不成。岭南地区不属战国范围,而秦统一后也只是短暂攻取。秦亡当年,赵陀在此地自立为南越武王,从此南越一直到被汉军攻取以前,始终实际上独立于中国之外(虽然有时形式上受汉之封)。河南地虽然在战国时曾被赵国一度占有(前三世纪初至约中叶),后又被秦“恢复”,但在此时期显然尚未成为中国的主体部分。西汉直到建国七十五年和九十一年后才分别夺取河南地和岭南地,时间相距如此之长,也是一个突出的证明。另一方面,虽然前202年刘邦击灭项羽并称帝,但也不能以此年做为西汉统一的开始。因为以汉为首的诸国联合灭楚,同以楚为首的诸国联合灭秦一样,产生的是类似于战国形势的多国并立格局,最多是某种很松散的联合体,所以还不能看作是统一。从项羽败灭后到前195年间被消灭的十个异姓王中,有一半是自立或项羽所立。他们中有六个是通过战争被消灭的,有三个是以强夺或捕杀的方式被消灭的,一个是自杀的。汉初剪灭异姓王的战争,实际上是楚汉相争之后兼并战争的继续。因此,汉时统一应以这些战争的结束为始。这就是击灭燕王卢缩的前195年。

与之相似的,是对⑧以取云南作为统一开始的疑问。一方面,明是否统一不能以是否完全占据元之版图、包括其在南方的版图为准,这不但是第二标准所规定的,也是(修正后的)第一标准所内含的。主要为非汉族居民的云南地区,自唐中叶时的南诏国起,一直到后来灭于蒙古,独立存在了约五百年之久,之后又过了近一百三十年才被汉族统治的中国所取得。因此,一则仅仅是时间之长已使我们无法把云南看作当时中国的主体部分,二则云南作为蒙古-元的征服之地也超出了第二标准所应考虑的范围,正像不能把是否征服蒙古本部作为中国是否统一的标准一样。因此,似应以明军平定甘肃的1372年作为明统一的开始。

②把公元22年,⑧把1644年,⑨把1850年分别作为西汉,明、清统一的结束之年,也是有疑问的。这就牵涉到根据什么明确的标准来判定分裂已经出现的问题。自然,在统一与分裂的宏观区分中,对统一王朝存续的过程中出现的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叛乱、内战、外侵等等,一般都是忽略不计的,而是把那些或成或败,但都引起连锁反应,从而不可逆地形成统一王朝或快或慢从瓦解走向覆灭的特定事件,作为分裂出现的标志事件。但是,也不能不分大小轻重地把所有那些打头的事件都当作分裂的开始。它们还必须发展到够大的规模,才足以让我们确认分裂已经出现。那末,它们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规模呢?

笔者以为[1],对整体(系统)完整性的宏观判断,应以其最高一层子系统与系统的关系为依据。只有当所有这子系统都统一于整体(以“中央”为代表)时,整体(系统)的统一才存在;而一旦出现如上面界定的那种不可逆的子系统分离,就应判定统一已不存在,具体来说,这些子系统我们可以称之为“地区”,它们是政治结构中仅次于中央、并且规模足够大的政治-地理区域,一般是根据山川形便的自然分布,人文、政治的传统沿革,以及现实统治的战略需要所划定的。历史中国曾被划出十个左右到二三十个这样的地区单位,其名称各有不同,如两汉时的刺史部或州,唐的道,元的行中书省,明的布政使司和清的行省等。(秦的郡,隋的郡或州因为规模比较小,不包括在此类)分裂时,独立或半独立的分立型政治实体就是以至少一个这类地区单位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只有当起义、叛乱等以取代现王朝为目的的势力达到地区级规模时,才能判定为分裂的开始。当然,其中的具体情况也各有不同。它们大致有以下三种:

一、这类势力已上升为地区级势力。这往往表现为在与至少是地区级的王朝军队的会战中取胜。如公元21年的绿林军云杜之战,616年的瓦冈军大海寺之战,1351年的刘福通红巾军与元军主力之战,1621年的后金辽沈之战,1853年的太平军攻克武昌之战。至于原本就握有地区级大权的安禄山的叛乱,自然从其发动之日起就造成了唐的分裂。――这实际上已经回答了前面的疑问。22年的赤眉之战固然重要,但在前一年已有绿林军击灭荆州军之战。在1644年李白成进北京之前,早就发生了后金使明朝关外领土大部丧失的几次战役。而当太平军于1850年开始发动后,两三年内一直处于挣扎苦战的困境之中,并没有在地区一级立稳脚跟。

二、首义的起义军虽然较快败灭,但其引发的土崩瓦解之势已在同年形成。如公元前209年的陈胜起义,公元184年的黄巾起义。

三、虽未出现以上两种情况,但起义军已成为王朝所无力图歼的强大流动军事势力。如876年王仙芝-黄巢起义军于东出大败后复西进,取得战略主动权的战役之后。(唐后期的问题下面就要谈到,这里先一并提出。)再如晚于后金辽沈之战的明末起义军主力1622年南下荆襄,也是可以参考的一例。

到此,有关葛著中“历代统一时间起讫表”的讨论,仅就其表内而言已经结束。但还有一个表外的问题,最后再略加说明。这就是:唐后期算不算统一?葛著对此当然是否定的。但笔者以为,虽然此期未能象东汉恢复西汉,清继承并扩大明那样,成为疆域辽阔的盛大王朝,可就第二标准而论,此期可以看作基本上恢复了统一,尽管恢复的质量不太足,但考虑到其比较特殊的背景,是可以理解的。当然,也不能以安史之乱的平定(763年)作为统一的恢复。因为战乱虽已暂息,但战乱中形成的藩镇割据的分裂之局并未改变。事实上,与其说是唐廷平定了叛乱,倒不如说是用妥协的方式安抚、“招安”了大部分叛乱势力:叛乱者放弃改朝换代的要求,而唐廷则放弃消灭他们的目的。新的形势是,不仅原来叛乱的降将正式取得了地方上的控制权,而且在平定以及遏制叛乱的过程中,又众建新藩镇。结果藩镇的造反虽一时平息下来,而藩镇体制却进一步得到确立!这些藩镇实际上是独立或半独立的国中之国。他们自己执掌地方上的人事权、军权、经济权等。不仅如此,其中的一些还三番五次地发动反唐或抗唐的战争,其中最大的有781-785年的“五镇连兵”,815-819年淮西、成德、平卢等镇与唐廷的战争。但是到819年的唐廷平定平卢李师道为止,终于使历时六十四年之久的分裂、战乱、藩镇跋扈告一段落。紧接着,唐廷进行了藩镇体制的改革(例如众建方镇而分其地),大大削弱了他们的实力和独立性。其后虽有821-822年的河朔三镇再叛,但涉及面已小,巳无碍大局。除了这三镇外,自主世袭的情况已不存在。而三镇虽能自立世袭,但为了保持自己地位的合法性,也需要朝廷的承认。和其它方镇比起来,他们不过是自治程度更高一些而已。唐廷还在844年平定了自立抗命的昭义镇,再次证明了自己的主导地位和控制能力。

总之,笔者认为应把唐后期,即819-876年这一段看做第二标准下的统一。统一并非只能是中央集权不可。中央与地区在一个整体内的分权(无论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有名的还是无名的),也是统一的一种形式。唐后期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藩镇自治而非独立。唐廷的中央地位并没有从根本上被动摇。唐朝在这种“封建制”下,避免了被瓦解的命运。唐廷付出了高度地方分权的代价,从而又维持统一达五十七年。(唐后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比较特殊的情况,是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但这已超出本文的范围。)

至于安史之乱中失于吐蕃和南诏的大片主地,除了河西走廊一带,实际上中国的主体部分并不在其内。唐后期虽基本上已无力恢复这些失土(河西十一州后由张汉潮领导于848-851年间收复),但通过此前三四十年的军事和外交努力,终于以和约稳定了边界的形势。819年吐蕃入侵的十五万大军被击破。821、822年唐、吐分别在长安和拉萨会盟约和。还在794年唐就与南诏联合反吐。829年南诏虽大举攻蜀,但同年唐与其达成和约,从此三十年无战事。

总括以上的意见,下面列出修正过的第二标准下的统一时间表,作为本文的结束:

公元前221-209 (秦)

(秦灭齐至陈胜起义)

公元前195-公元21 (西汉)

(汉灭燕至绿林军云杜之战)

公元50-184 (东汉)

(北方八郡民迁还至黄巾起义)

280-301 (西晋)

(晋灭吴至人、八王开战、巴氐起兵)

590-616 (隋)

(隋灭陈至瓦冈军大海寺之战)

630-755 (唐前期)

(灭东突厥至安禄山反)

819-876 (唐后期)

(平李师道至王黄义军西进)

1279-1351 (元)

(元灭南宋至红巾军起义)

1372-1621 (明)

(平定甘肃至后金辽沈之战)

1683-1853 (清)

(灭郑氏台湾至太平军克武昌)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