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目前,台湾的台北市长选战持续增温,选战话题中,“大陆对台武力威胁”的问题又再次成为热点。如果台海大战打响,台军恐将面临3种威胁,而如果因应这种情况则是台军目前的研究重点。 如何抵御解放军大规模地面战
根据台湾军方对于大陆可能投入的登陆兵力研判,解放军一旦进行全面性的登陆作战,将会同时动用16个师的部队,其中北部海岸8个师,中部海岸3个师、南部海岸3个师,东部海岸2个师。尤其是台湾军方对于解放军攻击台北的计划,更是极为重视。因为由近年来台湾情报系统所搜集的资料显示,大陆对于占领台北市这个政军经济中心的战略构想从未间断,所以不可以排除解放军大举在北部地区登陆并进占台北的可能性。 因而当战争由“登陆作战”进展至“滩头战斗”时,台军将会大举投入攻击直升机部队,配合战车群及已完成火力标定的炮兵,进行高精密度的歼灭作战,全力避免解放军扩大战果。不过,万一有一天解放军果真进入台湾,并且与台军展开猛烈战斗,不管是台方,或是解放军所发射的枪弹,摧毁的建筑物都将会是属于台湾所有,这将不可避免的会伤及无辜百姓。 在台湾军方执行整个反登陆作战时,不论是在“登陆作战”、“滩头战斗”,或是已进入“内地决战及反空降作战”等阶段,台湾军方所面临的最大难题将是“火力协调”的问题,这个被称为“火协”的射击权责划定,实际上可能产生的隐忧并不是在沙盘或兵棋推演中所能真正显现的。 台湾军方认为,理论上台湾陆军在北、中、南三个军团各编配有一个“工蜂六”火箭营,凭其强大威力,是足以应付所担负的火力支持的任务,但是在弹药的补给上,以及阵地的占领等方面,台军认为自己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最佳的应变方式,是将“工蜂六”火箭的编制扩大,并且在各打击联兵旅成立1个火箭连,以弥补师炮属兵火力上的不足。 另一方面,台湾岛在地形上的限制,也使的台湾军队在执行滩岸战斗时会受到很多非军事面的不利影响,究其原因,乃是由于台湾岛四周海岸,有数量极多的溪流出口,且水源区又布满高密度人口,根本就无法进行军事工事的构筑,在既无战争准备,又无战力部署的现状下,一旦面临真正战斗必定会造成战区指挥官极大的身心压力。 反登陆作战将决定台岛的存亡
台湾方面认为,在台湾军的战略指导中,反登陆作战已是面临“整个台岛存亡之秋”的重要战斗,若一旦进入反登陆作战,除已表示解放军已兵临城下之外,更可以说台湾全岛已进入遍地烽火的时候了,狭小的台湾岛,在双方部队极尽全部火力互攻的高密度火网中,根本就找不到一块安全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台湾军的反登陆胜算到底有多少? 台军认为,自从国民党政府撤守台湾之后,“国共”两军在台湾海峡之中所爆发的大小冲突,除了大陈列岛的一江山战斗之外,台军主要打的是反登陆作战。而一江山之所以会以惨败收场,主因除了是因军事补给线过长之外,没有制空权才是造成整个战役以失败收场的主因,而当年若非美国的掩护,代号“金钢计划”的大陈列岛撤退行动将无法实施。 但是,目前以台湾、澎湖所划定的5个战区,配合金门、马祖两个防卫司令部,以及东引、乌坵、东沙及南沙等守备区共同形成的领土防卫作战来分析,解放军只要在大陆东南地区进行兵力集结,台湾军方也会同时增加战备部队的待命数量。这对整个战略预警,已是逐渐形成对台湾有力的情势。再加上当年一江山的战斗,在战场环境及战斗条件上,与现阶段的台海反登陆作战完全不一样,所以台湾军所面对的这场反登陆作战,将是一场在世界战史中根本就找不出任何战例的特殊战斗。 台军认为,台湾的反登陆作战之所以会特殊,其原因有(一)台湾岛人口密度的分布极为均匀,无法进行军事上的关键性决战。(二)岛区作战纵深浅,容易被入侵部队做多方向之贯穿及分割。(三)战争状态中,外援将会变得更加困难。 因此,台军认识到,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反登陆作战计划才可应付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目前这项计划也称为“固安作战计划”。由台军地面部队依“固安作战计划”的战术指导显示,整个反登陆作战可概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一)泊地攻击。(二)滩岸战斗。(三)内地决战及反空降作战等三大部份。 所谓“滩头攻击”,其意义是针对敌人由海面进行登陆作战时,台湾守军在敌人仍于海面上以水陆两栖载具行进时所展开的攻击。基于登陆部队在水面行进时的战斗力最低,所以台军在执行泊地攻击计划时,便是针对大陆对登陆作战所拟定的计划准备、装载出发、预演佯动、海上运动及突击上岸等5个程序来进行反制演练,因此特别重视泊地攻击的火力运用及陆空支持及协同。 换言之,台湾军方在实施对敌泊地攻击时,将会尽可能动用长程火炮,以及工蜂六型、雷霆2000型多管火箭系统进行高密度的火力协调。这种争取初发射弹即落入目标区的战力,事实上已列入台军地面部队的火力支持计划之中。 二次大战的德国名将隆美尔曾说:“反登陆作战的胜负取决于最初24小时,而将敌人歼灭在海上及滩岸,又是获得最佳战果的方式。”就理论而言,隆美尔的反登陆作战原则是符合台湾岛进行反登陆作战的。不过,由于台湾岛地区在人口密度上的平均分布,尤其是在适于进行登陆的海滩等腹地,更是人口及商业行为分布最密的地区,打起仗来并不是当年隆美尔在法国所能想象的。因此,台湾陆军对于反登陆作战是有一套完整的作战方针的,除了兵力、火力之外,各战区的预备部队以及后勤作业体系也是一套与各国不尽相同的体制。 如何应对大陆军队三栖进攻
这个话题,是台军近半个世纪来,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尤其是近年来对于解放军攻台的基本命题,均着重在“量化”的基础上,往往将大陆要如何藉其数量庞大的军队以泰山压顶之势解放台湾做为一个忧心的前题。 台军认为,在现代化的战争型态中,“量化”的观念并不是一个“绝对”的要素,而是一种“相对”的互动。再加上台军部队长年来的整军经武,在战斗力上已经不再是居于绝对的劣势,相对的,以守势作战的任何想定中,30余万的台军在新一代兵力逐步完成整备的情况下,事实上整体战力实际上已远远超过台湾的防卫所需。 在这种情况下,两岸间军事攻防的基本命题必然要加以修正,整个思考逻辑应将台军的防卫力量视为主体,要以“台军将如何反制解放军”取代过去的“解放军要如何攻台”做为命题基准,并将海岛防卫上所谓的“局部优势”,视为台军反制解放军在数量上优势的有力保证。 台军目前对于解放军5年之内的犯台能力评估为: 一、可动用战机、轰炸机约2500架。其中包括5年内可以成军的200架苏制战机、50架轰七型轰炸机、150架的歼八战机、250架改良完成的歼七型战机,其余战机仍为老旧的歼六、强五、轰五。整体战力与台湾相当。 二、第二炮兵所能展开的战略/战术攻击是以550枚“M族”地对地导弹为主,战略性的“东风”系列导弹可资运用之数量则约80枚。 三、一个军级的空降兵部队(第15空降军),以及可以动员攻台的快速部署部队(完成整编后约为15万人),在空军全力提供运输机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连续4波的空降作战,每波空降的兵力约在8000人左右。不过这项想定的前题是,大陆是以军机运输为主,若采民航机进行强行着陆的非正规战法,台军方预估,大陆可以在1天内进行至少6次的空(机)降作战。 四、大陆海军运输传团的运输能量至今仍是一个未定数,但若以中国海军为数近80艘的两栖舰艇研判,登陆解放军的正规作战实力可以达到六个轻装步兵师,约10万余人。另如果动员商船运输,则可在18小时内运送25万人的部队跨海而来。 五、大陆海军的作战舰艇虽多,但在大型作战舰的数量及武器命中精密度上,仍不及台军。 台军还准备与解放军拼装备
台军认为,解放军力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的地位。但是,大部队战前动员是瞒不过世界上的先进大国的,因为太空中近百颗的间谍卫星可以毫不保留的将解放军集结的情报,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送到台湾,解放军是根本就没有机会进行突袭作战的。 这同时也是台湾军在进行沙盘推演的一惯想定,因为解放军虽握有攻击的主动权,但却因运输能量的不足,无法突破“逐次投入兵力”的战术劣势,致使已踏上台湾的部队必需要有独立作战的准备。 所以在这个前提下,台军部队所要面对的解放军侵台部队,将是一支以高战力为主的空降兵、海军陆战队、快速部署部队,以及借由快速舰艇进行渗透攻击的解放军特战兵。 就军事战略的观点而言,解放军的打的侵台作战是属于“外线作战”,而台湾由于是属于防守的一方,所以打的是一场以“内线作战”为主的生存之战。基本上,台军的战力部署是以大兵力集中台湾本岛的方式,将重要的战备物资及战略预备队留滞本岛,使内线作战有可资运用的有生战力,也是台军方一贯秉承的“集中原则与节约原则”。 相较于解放军而言,由于大陆高层对于台军方的各项建军方案均极为重视,因此,为能有效一举击溃台军,大陆也是采取其战争原则中的“集中优势兵力,形成局部优势决战”的战略指导,有可能以一种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地位迫使台军屈服。不过,在解放军的渡海能力提升之前,大陆期望的集中原则,仍然是空有理想,对于一战而胜是毫无把握的。 所以,台军对于如何反制解放军攻台的“戏本”,就以众所周知的“制空”、“制海”、“反登陆”做为台湾防卫作战的战略指导原则,同时也是台湾军整建新一代兵力的优先级。 制空作战方面,基于台海一旦发生冲突,不论规模的大小,空军介入战斗的比率已高达百分之百,加上空军又是三军中最具有高度弹性与立即反应的作战力量,所以台湾在整建新一代兵力方面,对于空军新式战机已视若“国宝”,优先排在各项建案前。(田铭哲根据台湾媒体编辑整理) (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