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白夫长
万维读者网 > 军事天地 > 帖子
对超视距空战的一点想法
送交者: wsp 2003年01月08日17:44:20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无论从历史还是从技术的角度看,空战距离都在向远距发展。自91年海湾战争以来的历次空战表明,超视距空战正在成为空战的主流。那么,超视距空战打的是什么(或者说其关键是什么)?怎么打?面对未来严峻的形势,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战略,来保证我们立于不败之地?

笔者认为,超视距空战真正关键的要素,不是导弹,不是雷达(当然,不是说这两者不重要),而是信息。换句话说,超视距空战其实就是信息战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并不是黑掉对方网站、堵塞对方信息通道才算信息战。

在超视距空战过程中,信息的获取、筛选与应用贯穿每一个阶段——搜索阶段,利用各种传感器确定目标空间位置;识别阶段,利用IFF确定目标身份,甚至通过传感器信号特征确定目标机型;攻击阶段,通过传感器连续获取目标和己方攻击兵器的空间位置,以特定算法连续修正己方攻击兵器飞行轨迹,将其引导到预定交汇点摧毁目标。不难发现,在整个过程中,信息占据了绝对重要的地位。

雷达固然重要,导弹固然重要,但它们都是为信息这个主轴服务的。雷达是获取信息的工具,导弹则是将信息优势以具体形式表现出来的工具。没有雷达,可以从其它传感器获得信息;导弹不好,可以采用其它武器,或者利用信息优势出奇制胜。但是,如果没有制信息权,超视距空战必败无疑。这一点,在99年北约空袭南联盟的行动中表现的非常明显。战前南联盟有11架可以飞行的米格29B,装备的N-019雷达、P-27中距导弹虽性能和北约最先进的装备有差距,但也是一时之选。但在实战中,米格29甚至连对方在哪儿都不知道就被打下来6架。从表面上看,是米格29状态太差,雷达、告警器大部分失修不能工作(能工作的告警器也因技术落后而失效),导致这次惨败。但往深处看,其实就是制信息权的丧失。米格29雷达不能工作,使之丧失了主动获取对方信息的手段(能工作也不行,其作用范围远远小于北约预警机,加上地面雷达站被毁而无法提供引导信息,使得米格29飞行员对空中态势的了解远不及其北约对手),雷达告警器失效则使之丧失了被动获取对方信息的手段。盲人骑瞎马,如此怎能不败?一个瞎眼的巨人肯定打不过一个耳聪目明的侏儒,何况对手是一个更加高大的巨人呢?

笔者认为,从信息的角度看,未来超视距空战将主要沿着信息的获取与反获取、信息共享的方向发展,以达到利用信息优势构建“单向透明”战场,夺取空战绝对优势的目的。

在超视距空战中信息的获取,就是利用各种可能的传感器定位目标,识别目标,确认目标。信息的反获取,则是利用各种手段(例如雷达和红外隐身,通讯加密等)避免或减少己方飞机信息的泄露。信息共享,则是每个作战单位都可以接收甚至应用来自除自身外其它传感器的信息。

目前而言,超视距空战中的主要信息获取手段仍然是机载雷达。因此,各国都在尽力提高雷达的作用距离、抗干扰能力。随着有源相控阵雷达逐步投入使用,未来机载雷达性能将大幅度提高,现有的对付PD雷达的一些干扰手段和机动动作可能将完全失效。由于机载雷达是主要信息获取手段,雷达隐身成为目前主要的信息反获取手段。现有的雷达隐身技术主要是吸波涂料、隐身外形设计(即通过精心选择雷达波反射和散射方向,使之不能返回原雷达接收天线来减小被发现的概率)。至于信息共享,目前最好的水平也只是利用预警机进行自动化指挥引导而已。作战飞机尚不能完全共享来自友机传感器的信息。

不难想象,由于天线直径、雷达功率的限制,相对较小的作战飞机机载雷达的作用距离、抗干扰能力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都不可能超越采用大型飞机机体的预警机。也就是说,作为单个作战单位,战斗机的信息感知范围始终相对较小。同时,我们目前所了解的超视距空战战术、机动动作都是针对单个传感器的。另一方面,就隐身技术而言,也是针对单个传感器的。现代隐身飞机,包括F-22、B-2在内,也只是前向30度范围内RCS较小,而其它方向则否,特别是其设定的散射方向——照射到飞机上的雷达波能量是一定的,不可能凭空消失,除了一部分被吸波材料吸收外,另一部分就被集中到几个设定方向散射出去,其强度甚至超过非隐身飞机。但对于单个传感器而言,即使接受到这样的信号,也是一闪即逝,难以捕捉和稳定跟踪。

那么,设想一下,如果我们能够实现较高级别的信息共享,各作战单位之间能够使用彼此传感器的信息甚至制导信号,结果会怎样?首先,战斗机的信息感知范围大大扩展,只要射程够得上,它可以攻击己方传感器范围内的所有目标。同时也可以真正实现“发射后不管”——即使它挂的是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其次,隐身飞机的隐身效果将大为削弱——对于能够信息共享的雷达网(实际上这就成了正在研制中的多基址雷达)而言,它那“四波瓣”、“八波瓣”散射回波就像黑夜里扫过的探照灯柱一样难以遁形,从而大大增强我方的信息优势。如果没有了隐身优势,F-22并不比苏-27强多少。这样以现有技术基础建立起来的隐身机群将被置于无用之地。

当然,到目前为止这些都还只是设想,但由此可见,信息共享技术将成为未来超视距空战中至关重要的“力量倍增器”。

那么,针对未来的形式,我们应该如何发展呢?

雷达方面,从已公开的部分雷达性能看,我们确实和世界先进水平存在相当的差距。由于我们电子工业基础薄弱,短期内赶上的可能性也不大。隐身方面也差不多,发达国家研究了几十年,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储备,我们才刚刚起步。只有在信息领域,大家的起点差不多,并且,由上述设想看,发展信息技术的效费比也最大。

因此,笔者认为,我们目前应该将发展重点放在信息技术方面。

第一阶段,发展两机之间的高速数据链,保证其带宽可以容纳雷达制导信号。这样,在超视距空战中就可以采取一机攻击、一机制导的协同作战方式,从而具有更大的灵活性。特别是这种方式可以弥补P27P必须全程制导的缺点,从而克制AIM120、MICA的优势。

第二阶段,发展多机之间的高速数据链,主要是保证空中作战机群和预警机之间的信息共享,从而大大提高我飞行员对空中态势的感知能力。

第三阶段,发展空地传感器之间的数据链,实现整个防空体系的信息共享。

以上是笔者对超视距空战的一点想法,谬误之处还请多多指正。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2: 对目前印巴局势的几点看法
2002: 关于中国人的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