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主义的基本理论 VS 马克思理论 |
送交者: 司马昭 2003年01月21日18:16:33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
1)司马昭主义的基本理论 司马昭主义理论认为,生存、追求利益和利益最大化是人的本质。这一本质决定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决定了国家利益的本质。推动社会发展的源动力是阶级利益的垄断和反垄断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国家间的关系是每个国家全球利益的垄断和反垄断的矛盾关系。是主要矛盾。是主导国家关系前进与发展的动力。利益垄断和反垄断的极端化,是这一矛盾发展的两个过程,是矛盾发展的规律,不可避免。利益最大化追求是矛盾极端化发展的主要原因。利益的竞争与合作,是利益垄断和反垄断这一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利益垄断中,利益合作是主要方面,利益竞争是次要方面;反利益垄断中,利益竞争是主要方面,利益合作是次要方面。利益垄断的极端化,就是消灭利益竞争和强制利益合作;反垄断的极端化就是利益恶性竞争和拒绝合作。主要矛盾的极端化发展,必然破坏人类社会、国家现存的利益竞争与和作的相对平衡关系,引发严重危机。在一个国家内部,就是被压迫阶级通过革命 ,重组垄断阶级主导的利益竞争与合作关系,达到新的利益关系的相对平衡;在国际上,通过革命战争的手段,改变利益垄断国家(帝国主义)或国家集团主导的国际利益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达到重新建立全球利益分配关系。在革命到来时候,利益垄断阶级或国家,出于对抗成本的考虑,会做出一定的妥协,延缓对抗的发生时间。但是这不可能改变垄断走向极端化的方向。因此,最终是要通过革命来彻底解决利益竞争与合作关系严重失衡的问题。国家间最终不是消灭利益垄断者,就是被垄断者消灭。而利益垄断国家每征服和吞并一个世界上反垄断的国家,必然要付出代价。直到这个垄断国家无法承受其代价。于是新的国家秩序将建立,国家关系进入新的循环,将出现全球政府直到无政府。一个国家内,垄断阶级在强力维持极端垄断利益时,由于反垄断阶级的抵抗,也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最终导致垄断阶级的解体,建立新的利益分配关系。社会进入下一个循环。社会财富增长,会使其国家变得强大。当一个国家的国力处于世界所有国家之上时,帝国主义就出现了。垄断世界利益就成为其既定计划和目标。利益竞争是主要的,合作是次要的,但二者缺一不可。利益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失衡是绝对的、永恒的。造成这一矛盾的根本原因是人的本质—追求利益和利益最大化。发动革命的阶级精英群体,终究必将蜕变为追逐政治或经济利益,或成为垄断阶级的一部分或成为垄断阶级金钱的奴隶。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就在人类社会阶级利益的垄断和反垄断矛盾斗争中不断发展、前进。 也许你注意到,司马昭理论中,很少提及马克思理论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间的矛盾。这正是司马昭理论否定马克思理论的关键之处。因为,司马昭理论认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是利益的垄断和反垄断的矛盾,是主要矛盾。而马克思提到的两个矛盾是次要矛盾。因此,只要一个社会,通过行政、立法和道德的力量,建立起允许社会各阶级参与利益竞争与合作的相对公平的机制,所谓生产力的发展,根本不是问题。是不必特别考虑的问题。更没有必要进行人为强制的去改造和促进,甚至进行革命。直到这种相对公平的机制被垄断所破坏后,社会就需要制定新的破除垄断,鼓励利益竞争与合作的新机制。但是决不能在破除旧的垄断体制下,又建立一个新的垄断体制。垄断必败。毛主席就是在这方面,被马克思和斯大林理论误导。过分强调对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强力改造,对生产力的发展的促进作用。请问,一个高度垄断的体制,如何能激发人的生产力?!实践证明大锅饭加精神宣传,改变不了生产力低下的根本问题。是彻底抓错了矛盾。误将次要矛盾当成了主要矛盾。这样的社会实践怎么能不失败!世界上坚持马克思、斯大林主动改造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国家,已经从计划体制的垄断经济纷纷转向市场经济(中国探索了很多年才定下走市场经济的路),说明了马克思理论的重大缺陷。同时需要强调的是,建立良好和相对公平社会准入机制,必然带来社会财富的高速积累和社会健康的发展。这也是执政者的施政着力点。 司马昭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应该以利益垄断阶级特点加以划分。分为: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智能社会和星际社会。导致社会发展和升级的推动力是利益垄断和反垄断的主要矛盾。在这一主要矛盾作用下,社会各阶级、国家间利益的竞争与合作,促进了农业设施、工业机器、电脑管控机器和智能人的生产工具的出现。按照物质决定意识理论,也相应出现与于之相配套的管理理论。识别一个国家处于何种社会的的主要依据是主要就业人口中70~80%人口的就业领域。农业社会是从事农业品开发生产;工业社会是从事工业品开发生产;信息社会是从事智能、通信类产品的开发生产;智能社会是从事智能机器人的开发生产,依次类推。每个人类社会,又分为低度垄断、中度垄断和高度垄断三个发展阶段。不同社会具有不同水平的低中高度垄断的内涵和周期。阶级间利益竞争与合作的矛盾发展,从总体上决定社会发展的空间和速度。 中国第一个高度垄断的农业社会为秦朝。最大的高度垄断的农业社会为元朝。美国和主要西方发达国家,目前已经基本完成工业社会的发展,即将进入信息社会。但是美国在向信息社会转化过程中,遇到重大障碍,必将出现严重危机。中国社会实际处于低度垄断与中度垄断之间的工业社会。距离高度垄断的工业社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马克思错定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通过主动、强制改造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方式,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大失误,导致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失败。毛主席领导集体,错误的按斯大林模式,建立了高度垄断的计划经济工业体制。造成处于正从高度垄断的农业社会过渡到低度垄断工业社会的中国,强制进入高度垄断的工业社会的重大方向错误。中国被强迫进入打破旧有的农业社会利益垄断,没有经过任何社会基础发展、财富积累的过渡,就建立新的、毫无基础的高度垄断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混合物。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工人和农民的竞争力和追求利益欲望下降,人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力消失(这是两个决定个人财富创造力的指标)。生产力进入长期发展低潮。工业品和农产品长期供应不足。最终在与工业社会的竞争中失败,爆发危机。 社会各阶级之间围绕各自的利益进行利益竞争与合作的工具有两个----资本和知识(包括人本身);展开竞争与合作的地点---市场;利益竞争与合作进行斗争的周期---利益的垄断和反垄断极端状况之间(司马昭周期)。统称司马昭三要素。司马昭主义认为,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三段) ,利益竞争与合作的矛盾,会发生主要和次要的变化(在一个司马昭振荡周期内)。这种变化就是市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自动平衡杠杆。是人追逐利益的反映。在低度垄断社会,由于社会创造财富能力不发达,利益竞争是主要的加速促进经济增长方式(提倡资源兼并);在高度垄断社会,由于社会创造财富能力发达,利益合作是主要的加速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式(提倡资源分拆)。这是利益垄断与反垄断主要矛盾斗争的结果。市场经济具有自己内部的调节机制。是一只既无形又有形的手。 实际上,由于人的本质,在社会阶级利益的垄断和反垄断矛盾的斗争推动力下,始终存在着这样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调控人类社会的发展。使社会各阶级的利益垄断和反垄断矛盾之间,通过利益竞争与合作实现在两极端之间往返摆动(称为司马昭振荡)。这是社会的发展规律,并不以社会转换或革命变化而变化。社会每完成一个相对平稳、均衡的摆动(一个司马昭振荡周期),社会必然会平稳的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表现为总体上个人、社会的综合财富的增加。但是如果违背司马昭振荡的相对平稳、均衡的规律,社会必然提前爆发危机。表现为总体上个人、社会财富的减少甚至变为负资产。当社会处于主要矛盾的极端形态时,就会爆发利益严重冲突的革命,出现利益的拆分、转移和再分配,社会陷入危机。经过危机后,社会进入新的司马昭振荡周期。社会的进化特徵,是主要就业人口中,绝大多数人口(70~80%)就业领域的显著变化。这是人的本质追求利益的结果。也是人类获得财富后,进行财富扩大化的再生产和消费所拉动的生产改进和社会生产出现分工结果。人类经历漫长的农业社会直到近代才转换到工业社会,主要原因是由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沟通效率低下,货物交易和流动缓慢。不能形成资本和知识(主要竞争力)的快速积累和流动。导致即使处在中高度垄断的农业社会,阶级利益之间的竞争也是在低水平下进行(拼体力和人力农业工具) 。而人类体质的增长和靠人力驱动的工具的发展进程,非常缓慢。蒸气机的发明,使人类社会彻底发生变迁。电脑系统和智能人的发明,将是人类社会进入信息社会司马昭振荡周期和智能社会司马昭振荡周期的引路工具。这种社会转换速度的快速度,社会主要矛盾的斗争是动力,人与人沟通方式、货物交换方式便捷是主要条件,新机器的发明和利用是根本原因。司马昭振荡和司马昭周期这个规律的发现,表明社会的发展实际存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可预见的发展模式。人类的发展必将以离开资源耗尽的地球,开发新的星球为目标的星际社会司马昭振荡周期(这听上去有科幻的成份吧,但司马昭确信无疑)。从而进入星际农业社会、工业社会。。。这是司马昭揭示人类社会宏观运动规律的最杰出的贡献(自吹自擂) 。司马昭振荡决定了,社会一切事务的发展,都要按平稳、均衡的规律发展(这里印证了中国儒家思想的正确性) 。中国、美国的经济问题(下面还会谈到) 皆出于此。司马昭振荡原理适用于中国外交、军事战略、政治、文化、科技等等问题。 2) 司马昭主义认识中国经济和美国经济(待续) sigmazao@yahoo.com.cn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