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德國的“民族復興”工程
送交者: 七人之侍 2003年02月01日20:53:29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德國作為一個人口不足八千萬,面積最大不過70萬平方公里的國家,在1870年之前,還是一個諸侯紛爭一盤散沙的地理概念,半個世紀後卻兩次動搖了世界,至今人們還心有餘悸的回味德國軍人的善戰、頑強。是什麼使其能夠在如此段時間內聚集其如此之大的能量呢?這就不能不提起德國的“民族復興”工程了。
普法戰爭以前的德意志民族,分為許多小邦互相征戰不休,民族精神和我們後來看到的截然不同,人民只有君主和臣民的意識,幾乎毫無民族意識,以至在拿破崙戰爭中幾乎一觸即潰。而強大的法國和俄羅斯在左右虎視耽耽,都不願意看到德意志民族的統一,明里暗裡對統一進程加以阻撓,萊茵河一帶事實上已成為法國的勢力範圍。在這種極端險惡複雜的環境下,德意志民族能夠統一併且走向強大,從普魯士開始的“民族復興”工程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這也是為什麼普魯士能夠統一德國的原因之一)。
這項工程涉及三個方面,第一是政治上的改革,斯泰因(Stein)、哈登堡 (Hardenberg)等人着手對德國的政治進行改革,確立公務員制度,增進行政效能,使過去政治上種種散漫無能的缺點,都得到顯著改善,以至後來很長時間德國的行政工作效率當時公認是最高的.第二是軍事的改革,沙恩霍斯特(Scharnhorst)和格萊森瑙(Gneisnau)對德國的軍事制度進行了改革,特別是確立徵兵制度等等,奠定了建立現代軍隊的基礎,也是形成德國軍隊優秀軍事傳統的開端。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方面就是民族文化的創立.這項工作的影響最普遍而深入,其具體化的表現是Willelm von Hunbaldt創立的柏林大學以及柏林大學哲學教授費希特(Fichte)等人對於德國民族精神再造的工作。用教育來塑造民族精神是德國民族復興的一項傑出工程,或許也是最成功的一項工作,其影響跨越歷史,波及深遠,以至英國歷史家G.P.Gooch認為創立柏林大學的工作不僅是德國歷史上重要事件,也是全歐洲歷史上重要事件。費希特於一八Ο七年至一八Ο八年間在他對德意志民族講演里說:“我今天是以一個德意志人的資格向全德意志民族講話,將這個單一的民族中數百年來因種種不幸的事實所造成的萬般差異,一掃而空。我對於你們在座的人說的話是為全體德意志民族而說的。”。德意志民族的統一,就是由於這種休戚與共的民族精神的形成打下的基礎。自此開始,德國人民族意識開始復甦,形成特有的意志堅定、嚴謹守序、強悍尚武的民族精神。也正是這種精神,使德國的綜合國力取得了難以想象的發展,鋼鐵、化學、煤礦以及軍事工業等等飛躍向前。30年時間內德國走過了英吉利、法蘭西、西班牙等其他歐洲民族自然行進了300年的路程。到20世紀初,德國成為世界的科學技術中心,成為獲得諾貝爾獎最多的國家,工業產值成為英法之和。德國軍隊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之一
統治者如果能夠正確的引導和利用這種民族精神,就會取得巨大的成功,建立豐功偉績,如俾斯麥;而如果濫用或者導向錯誤的方向,則會給世界和德意志民族帶來巨大災難,如希特勒。無論如何,德國的“民族復興”工程把德意志民族從鐵煅成了鋼,無論是鑄劍還是鑄犁,都是絕佳的材料。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平可夫:台灣中距空戰能力勝中國大陸戰
2002: India 到底是什麼樣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