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人的爱国 |
送交者: 黄开发 2003年03月06日18:11:14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
2002年韩国对世界冲击最大的当属主办韩日世界杯和"红魔"的表现。 6月4日晚韩国足球队与波兰队比赛的时候,我和一个韩国朋友去了大学路。大学路上人山人海。街道中央扯起了巨大的电视屏幕,屏幕的南面搭设了舞台,有人在欢歌劲舞。二、三百米长的街道上坐满了穿着前印"Be the Reds!"的T恤衫的年轻人,他们手拿国旗或小牌子,不少人脸上画上了太极旗,或涂上了太极旗的色彩,随着鼓点或击掌并做手势的节奏,一遍遍地高喊"大韩民国"。我有些担心,如果韩国队输了该怎么办?好像没有一个韩国人去想这个问题。两旁的便道差不多水泄不通,我和朋友艰难地挤过。我们只好退入街道西边的胡同,这边照样是熙熙攘攘。第一次遭遇"红魔",感受到韩国人的爱国狂热。 另外,每次韩国队的比赛时,光化门前和市政厅广场都聚集数十万人,电视镜头里不断涌动红色的海洋。在那些天中,我的耳鼓里经常充塞着"大韩民国"的口号和那首名为《oh, 必胜Korea》的歌曲。整个歌曲只有如题目的一句歌词,反复咏唱。"必胜"为韩国语,外人可能听不懂,而"Korea"这个英文词则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一天晚上,走在大街上,听到一个低头行走的中年男人自言自语:"大韩民国!"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韩美比赛中的一个细节:在美国队先进一球的情况下,安贞焕利用头球扳平比分。于是,安贞焕领头,韩国队员排成一串,表演了像滑冰一样的庆祝动作。我一时没有明白过来,后来电视一遍遍重播这个镜头,并且与年初美国盐湖城冬奥会上的滑冰镜头相对照。我突然明白这是一次等待已久的报复行为。在那次冬奥会上,韩国人认为,由于裁判不公,本该属于韩国速滑名将金东圣的金牌落入了美国队员的囊中。平心而论,我觉得这是两件事,但爱国的韩国人把它们联系了起来。他们显得胸怀不够宽广。米卢提倡快乐足球,而韩国队在希丁克的麾下,在韩国4,800万同胞的殷切注视下,在为足球、为国家的荣誉而战斗。 韩国队势如破竹,一路凯歌地进入了半决赛。在整个韩国为他们的节节胜利如痴如醉的时候,最让他们感到不快的就是邻居中国对他们的批评和指责。韩国的报刊、网站纷纷指中国人嫉妒。中央日报网站引用网民的言论,称"中国是醋坛子邻居",是"地大物博却胸襟狭隘的小国"。还说"美国是急需我们帮助的不幸邻居", 他们认为韩国队"拯救"了美国队,使美国队借助韩国战胜葡萄牙,侥幸进入了16强。长期以来,美国在韩国扮演的是"拯救者"和"保护者"的角色,可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如今这种关系一下子颠倒了过来。《中央日报》的一篇文章写道,韩国本来要和中国做好邻居,但中国人的态度使他们感到有必要重新审视两国关系。我的一个学生暑假要来中国旅行,她妈妈担心中国人对韩国人不友好,劝她别来。不能说中国球迷对韩国队的胜利没有嫉妒,但他们批评韩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国际足联也公开承认存在裁判不公的现象,但韩国方面一口咬定中国人嫉妒他们。其实中国的媒体还有大量对韩国和韩国队的表扬。韩国人对别人的批评总是格外敏感。暑假我回北京,一个韩国教授也来做研究,一天晚上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和一个地方台都在回顾韩日世界杯,都对韩国赞扬颇多。我还特意给那个教授打电话,请他看一看。其实,在好朋友或好邻居之间,有些嫉妒也属于正常现象。 6月,京畿道的两个初中女生被美军装甲车碾死,打那以后,示威、抗议的活动接连不断。11月份两个肇事的美国大兵被美军事法庭宣布无罪,更引发了全国大规模的抗议浪潮。 12月6日傍晚我去研究室,见主楼前草坪中的道路两旁摆了几十幅照片,都是关于被美军装甲车压死的两个女中学生及相关活动的。两个女孩的遗像前燃着几支香,地上点着用一次性纸杯做罩的白蜡烛。自从到韩国以后,仅在学校里就不断地看到各种悼念活动,感觉韩国历史简直就是一部悲情的历史。两周前两个肇事美国兵被美军事法庭宣布无罪,汉城和其它城市接连发生抗议活动。据网站上的消息,前一天百名出租车司机开车绕美大使馆,鸣笛示威,活动持续了30分钟。"初中女生碾死事件泛国民对策委"访美斗争团雪中在白宫前默哀示威。反美浪潮愈演愈烈,要求修改《驻韩美军地位协定》(SOFA)的呼声越来越高,金大钟强调不可把事件扩大为要求美军撤走、反美之类的行为,警告这可能严重损害国家利益。韩国总统大选在即,大国家党总统候选人李会昌要参加第二天在光化门前举行的大规模的烛光悼念活动。 第二天晚上我去了光化门。光化门是王宫景福宫的正门,在日本殖民地时期曾被移走,它的前面是以领导创立韩国文字的世宗大王命名的世宗路,世宗路的西边是世宗路公园和世宗文化会馆,东边有美国大使馆,南面是李舜臣的铜像,周围还有外交部等国家部门,这里是一个像天安门广场一样具有多重历史、政治象征意义的地方。我6点20分从地铁5号线光化门站出来,就在出口看见拿盾牌、戴头盔的武警分列两边,形成了一个狭窄的通道,街道边停着大量警车,有的路口被封锁。在李舜臣铜像左前方的街道口,聚集了数千人,手持罩着纸杯的白蜡烛,人群上飘扬着一面面书写着标语口号的旗帜。前面停着大型的宣传车,有人在发表演讲,并带头喊口号。几千乃至上万人一起喊口号,或跟着高音喇叭一起歌唱,寒风猎猎,慷慨悲壮。人越聚越多,高峰时约有一万多人。8点钟左右,高潮已经过去。风越来越大,我有点感冒,便乘地铁回转。后来看新闻知道,一直到12月31日晚上,还有5万人冒着严寒,继续到光化门参加烛光示威。从整个事件中,可以看出韩国人刚烈的性格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我觉得"红魔"和针对美国的示威活动正从两个方向上代表了韩国的民族主义情绪,可以说把二者联系起来,更容易理解其中的一个。理解这种民族主义情绪,必须联系韩国的历史。 韩国自古生活在中日两大强国之间,曾受到来自中国的侵略,也惨遭日本的蹂躏。特别是在16世纪末的壬辰倭乱(1592)、丁酉倭乱(1597)中,汉城陷落,国王出逃,生灵涂炭,山河破碎。李舜臣就是在抗击倭寇中成为韩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民族英雄的,现在"李舜臣"和他在海战中使用的"龟甲船"都是韩国最重要的民族主义符号,这两个形象被铸造在韩国的硬币上。朝鲜在很长时间里都是中华帝国的属国。到了19世纪末,朝鲜又受到美、法、俄、日的入侵。从1910年到1945年,韩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韩国人经历了长达36年的亡国奴的生活。好不容易迎来了民族的独立,紧接着又爆发造成南北双方死亡100多万人的朝鲜战争,长期作为东西方冷战的桥头堡而被世人关注。我曾经两次走近停战线,朝鲜半岛被密密麻麻的铁丝网拦腰截断,三八线两边屯兵百万。三八线是一条民族心灵上尚未愈合的伤口,站在这条停站线边,我感到自己对韩国人的褊急性格有了更深的理解。50年代,韩国曾被西方人称为最没有希望的国家,然而,韩国人民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靠自己坚忍不拔的努力,在70年代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创造了世人瞩目的"汉江奇迹"。现在,他们又率先从亚洲的金融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去年国内生产总值比前一年增加了百分之五点多。2002年,韩国的科技竞争力已经位居世界的第十一位(大致是这个名次,准确的位置记不准了),综合国力排在三十名左右。同时,他们又通过了长期的斗争,结束了独裁政权,实行了民主制度。这次总统大选,健康有序,波澜不惊。我随一个韩国朋友去参观了汉城城北区的一个投票站,那个朋友言语之间流露出对韩国已实行成熟的民主制度的自豪感。 韩国人并没有满足,他们还在努力走向世界的前列,从而证明自己是一个优秀的民族。他们在世界杯足球赛这个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单项体育比赛中所取得的骄人成绩正是这样的一个证明,而作为邻居的中国人却没有表现出足够的尊重,这时他们的过度反应就不难理解了。韩国人面对美国的感情很复杂。一方面,他们视韩美关系为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事关最高的国家利益,但长期以来两国关系的不平等,美国人的霸道,又严重地伤害了韩国人的民族自尊心。我清楚地记得一个韩国教授在与我交谈时,对美国的霸道既咬牙切齿,又无可奈何的神态。 中韩做了几千年的邻居,并且还要别无选择地做下去。中国人重视邻里关系,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中国政府采取的也是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我认为,如何面对韩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是处理好两国关系的关键所在。两国建交10年来,关系迅猛发展。我们可以从几个简单的事实可见一斑:中国在过去的一年里首次超过美国成为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韩国的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去年前三个季度,韩国来华旅游达1400多万人次,同期到日本为960万人次,到美国为470万人次,韩国到中国的航班数也首次超过日本,韩国有170多所高校,其中120多所有中文系,中韩互为对方国家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韩流"强劲登陆中国……然而,实事求是地说,两国之间最热乎的是经济,还谈不上有多少友谊。韩国的《中央日报》在中共十六大召开后发表过一篇社论,说中国对韩国来说"既近又远",这"既近又远"倒能反映一般韩国人对中国人的实际态度。很多中国人和韩国人都互相看不起。中韩没有大的利害冲突,在历史上的大多数时间里都友好相处,又有文化上的亲近感,现在经济上的互补性又很强,没有理由不搞好关系。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中国和朝鲜半岛之间可谓唇齿相依。自朝鲜核风波发生后,韩国已经不是言听计从,而是在努力发出自己的声音。候任总统卢武铉一心要推进金大中总统与北朝鲜接触的策略。而在中日之间似乎有着太多的敌意和不信任,日本试图通过与美国的军事同盟关系来掣肘中国,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和韩国搞好关系就变得特别重要。我知道有日本学者在韩国宣传日韩联合,共同对付所谓来自中国的威胁。只是韩国人对日本人的不信任根深蒂固,不会买这个帐。光化门前和釜山龙头山公园里披盔戴甲的李舜臣铜像都在时刻注视着日本的方向。 当然,做好邻居需要与人为善,互谅互让。这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双方都需要克服自己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韩国人动辄批评中国人的大国主义,其实很多时候没有必要上升到这个高度的。他们太在意别人的批评。不过,很多中国人在面对韩国时确实时常表现出大国主义的态度。韩国不大,面积只有山东省的三分之二,她在很多方面都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一个中国人要表现自己的民族优越感并不难。许多旅韩的中国人动辄抱怨韩国没有好吃的,没有好看的,没有好买的,没有好玩的。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对韩国的印象不好。这原因也不是单方面的。就拿去韩国的汉语教师来说,不少人在韩国人的印象中是,一句韩国语不学,舍不得花钱,不出门,只知道闭户读书。人家对你的印象本来就不好;就是想对你表示好感也难有机会。 有一个去韩国讲学的大学教师回国后著书,对韩国进行讥讽和贬损。他说韩国人引以为自豪的韩国文字看起来有一种不祥之气,说韩国人把日用品拿到博物馆里当了艺术品,说韩国的饮食粗陋,在饮食上整个国家像个大监狱……作为对比的自然是中国。一个韩国教授看过此书后,表情沉重地跟我讲:"连西方人对韩国也没有说过这样刻薄的话。"韩国人是有一些缺点和误区,但我们不能只像一面镜子,只照别人,不照自己。这个教师在一篇文章说韩国人不讲诚信,还引用历史故事来说明。可是,中国社会的诚信水平至少不比韩国高。19世纪末美国传教士史密斯在他的《中国人气质》里就批评中国人缺乏信,并引了《论语》阳货篇中的一件小事来说明:一个叫孺悲的人想见孔子,孔子托言有病,拒绝接待。等传命的人刚出房门,孔子便弹瑟唱歌,故意使孺悲听到。 我还听到几个中国人对"大韩民国"这个国号不满:我们中国那么大,还没有称"大中国",韩国这么小还居然敢自称"大"!我曾经告诫过两个说这话的留学生:起国名正如给人起名字,总想起个好听、吉利或提气的名字,本无可厚非。像"中国"就把自己当作世界的中心,"中华"一词里就包含了赞美之意。清朝的人们就喜欢称本朝为"大清",再往前追溯,记录玄奘到印度等国取经旅途见闻的书也被命名为《大唐西域记》。我们理解别人,容忍别人,才能显出自己真正的大国气度,不然倒容易露出自己的"小"来。我们应该多看到别人的优点,虚心向别人学习。韩国的大城市与中国的大城市表面上看不相上下,但韩国的基础设施更先进,社会服务更人性化,人口的素质也比中国高,这些地方都不是我们在短时间能赶上的。我们在历史上吃够了妄自尊大的亏,不能好了疮疤忘了痛,刚吃饱肚子就开始翘尾巴。 这次客居韩国期间,我突出地感到在韩国和日本人的眼里中国已经成为强国。韩国人喜欢把中国大陆与台、港、澳甚至新加坡联系起来,称之为中华经济圈。有的学者在论文中还表现出对文化上的"中华帝国"(指汉语文化圈)的忧虑。显然面对中国他们有一种影响的焦虑。日本东京大学著名的中国文学教授尾崎文昭在于汉城召开的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认为鲁迅已经过失,主要的理由就是中国已经成为强国,鲁迅思想中担心中国可能会被开除地球籍的前提性问题已不付存在。我们也许没有这些国外学者那么乐观,但中国确实在走向民族复兴,正在走向强国,可相比之下,中国国民的意识却与这种变化不相称。我以为《易经》中有一句话可以作为我们民族永远的座右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道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是从日月星辰的运行中得到的启示,"厚德载物"是从大地承载万物的品格中得到的启示。前者可以让我们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后者则教导我们宽厚待人,与别人和睦相处。西方人不懂得"厚德载物",而这正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长处。民族主义是现代民族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历史动力,但我们一定得有世界主义的关怀。 我希望有朝一日中韩两国国民在观看自己的国家队参加重大国际比赛的时候,更多地把它看作体现体育精神的竞技比赛,而不是寄予太多的民族情感。我知道,那一天的到来意味着两个国家真正成为了一流的世界强国。也衷心地希望韩国人在自己的国土上不再面对自己的女孩被外国装甲车碾死的痛楚,这个民族的心灵已经承受了太多的苦难。最后,在这个中韩两国共同的羊年春节里,祝福韩国!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