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老照片:毛泽东视察南泥湾上衣口袋有半只烧鸡》
——皆评《陈云解释在延安毛主席为何每天吃一只鸡》
识丁老头
2010年01月18日 09:42 北京青年报
http://www.chinanews.com.cn/cul/news/2010/01-18/2076918.shtml
挂出了《老照片:毛泽东视察南泥湾上衣口袋有半只烧鸡》(以下简称《烧鸡》),文后署(朱玲)。
《烧鸡》第一句话:“一张拍摄于1943年的毛泽东‘老照片’,拍摄者为江青……这些幕后故事,首次在《军中老照片——老照片背后的故事》中披露。”
评:其中省略号前的文字是要让读者相信“这是真的”,因为“拍摄者为江青”,而且还有时间段“1943年”,从而淡化紧接后文的“故事”一词。“首次”与“披露”又使“故事”起到这并非“故事”而是“史实”的作用。
《烧鸡》第二自然段中有双引号的是:“照片并非第一次披露,但幕后故事却是第一次公开披露。这是毛泽东视察南泥湾五天行程中在炮兵团留下的唯一一张照片。毛主席上衣右边的口袋里,竟有半只吃剩下的烧鸡。”
评:这应是《军中老照片——老照片背后的故事》的原文:原文作者用“并非第一次披露”“唯一一张照片”“幕后故事却是第一次公开披露。”强化了“上衣口袋有半只烧鸡”非“故事”而是“史实”。但是无论怎样用文字引诱,从“老照片”上找不“烧鸡”痕迹。此,可以直接从“老照片”中得到结论。
《烧鸡》第三自然段:“据该书责任编辑郭米克该书责任编辑郭米克介绍,1943年10月26日,毛泽东在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彭德怀、邓发、张闻天、彭真等陪同下,到南泥湾视察。10月30日,毛泽东在视察359旅返回延安的途中,又专程来到位于陶宝峪的八路军炮兵团视察,听取汇报并吃了顿午餐。炮兵团拿自己喂的鸡、养的猪、种的菜,招待毛泽东一行。时任炮兵团教导营营长、出生于1917年12月的宋承志,临时被分配负责视察时的保卫工作,陪同领导检阅部队。吃完晚饭,还剩下半只烧鸡,宋承志念及烧鸡是稀罕物,便塞进了毛泽东的衣服口袋。”
评:这段文字原文没有双引号因此可以认为是朱玲写作。
1,1943年10月26日,毛泽东有8人“陪同”;可是到了“10月30日,毛泽东在视察359旅返回延安的途中,……。”就没有了“陪同”8人的名字;只是在“吃了顿午餐。”后的句号的后边有“招待毛泽东一行。”据常理“一行”应是复数,即其中可能还有那8人在“陪同”毛泽东。
2,“宋承志,……,陪同领导检阅部队。”这里用词是“领导”而不是毛泽东,而且“领导”还要“检阅部队”即也可以认为10月26日至10月30日“吃完晚饭”前,毛泽东都“在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彭德怀、邓发、张闻天、彭真等陪同下”
3, 如果10月30日“吃完晚饭”时,毛泽东没有“在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彭德怀、邓发、张闻天、彭真等陪同”,那么朱玲或者郭米克必须证明“领导检阅部队”不是10月30日;还要说明是一个人“检阅部队”还是集体“检阅部队”;如果是一人“检阅部队”,那么其余领导到哪里去了?但是《烧鸡》中没有证明也没有说明。
综上1,2,3所述:
⑴,“毛泽东视察南泥湾上衣口袋有半只烧鸡”这个故事,“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彭德怀、邓发、张闻天、彭真等”应该是现场见证人。
⑵,“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彭德怀、邓发、张闻天、彭真等”也是吃“烧鸡”的参与人。
问题也由此而生:那“烧鸡”有多大?如果让宋承志和江青在侧边站着,不参与吃鸡,那么吃鸡的就有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彭德怀、邓发、张闻天、彭真等,共9人,以此9人当年的年龄和工作繁忙程度居然只吃了半只鸡!此,天方夜谭乎?
《烧鸡》:“吃完晚饭,还剩下半只烧鸡,宋承志念及烧鸡是稀罕物,便塞进了毛泽东的衣服口袋。”
评:这是《烧鸡》的核:“宋承志念及烧鸡是稀罕物”——因为“烧鸡是稀罕物”所以宋承志才塞进了毛泽东的衣服口袋;因为“是稀罕物”所以毛泽东才不放心,必须用烧鸡把自已的口袋凸起;因为“是稀罕物”所以毛泽东才没把它交给警卫人员,警卫人员也没敢在宋承志手中接过这“是稀罕物”。不过《烧鸡》的作者们忽略了,毛泽东在之前交了多少大事给人办!交了多少物资给人管!毛泽东及其家人为革命为国付出了多少!真是欲污其人,何患下流。
《烧鸡》“当时,只有随行的江青手里有照相机,她记录了毛泽东的这一形象。宋老迄今90多岁了,去年我们编撰这本书时,他才第一次对外人讲起这些细节。”
评:请注意“当时”。《烧鸡》第一句话“一张拍摄于1943年的毛泽东‘老照片’”即“老照片”的拍摄时间:
1,可能拍摄于1943年10月26日之前;
2,可能拍摄于1943年10月26日至10月30日“吃完晚饭”之间;
3,可能拍摄于1943年10月30日“吃完晚饭”的时候;
4,可能拍摄于1943年10月30日“吃完晚饭”以后。
然而就是这样一张没有确定拍摄日期的照片被“故事”到了“半只烧鸡”身上,并实图通过“故事”成为史实!
其最钢鞭的证据则是:“当时,只有随行的江青手里有照相机,她记录了毛泽东的这一形象。”殊不知,最大的漏洞也在这里。请特别注意:“当时,只有随行的江青手里有照相机,她记录了毛泽东的这一形象。”这句话是紧贴在“宋承志念及烧鸡是稀罕物,便塞进了毛泽东的衣服口袋。”这句话的后边。
原文式样是“……宋承志念及烧鸡是稀罕物,便塞进了毛泽东的衣服口袋。‘当时,只有随行的江青手里有照相机,她记录了毛泽东的这一形象。……’”
即其意思表达是:宋承志把烧鸡“塞进了毛泽东的衣服口袋”时,被江青拍到了照片。可惜的是这张“老照片”中没有宋承志把烧鸡“塞进了毛泽东的衣服口袋”时的任何细节!——没有吃“烧鸡”地点处所特征,没有宋承志,没有宋承志拿着烧鸡的手,没有烧鸡,也没有烧鸡“塞进了毛泽东的衣服口袋”的瞬间特写。
支撑这种意思的只有34个中文字符——“宋老迄今90多岁了,去年我们编撰这本书时,他才第一次对外人讲起这些细节。”
这里没有没有淡及“我们编撰这本书”为什么他会“对外人讲起这些细节”;没“采访”二字,即便有“采访”也没有“采访的具体时问”,没有“采访的具体地点”,且不说编撰这本书的人对90多岁的被采访者的问话技巧与引导;把这段话作为一只口袋有些凸就可以证明里边有半只烧鸡的证据,其证明力也是不足的;并且是孤证。
任何人都很容易有下面文字:“宋老迄今90多岁了,去年我们编撰这本书时,他才第一次对外人讲起毛泽东那上衣口袋里是一枚原子弹。”当然作为“背后的故事”你愿意往那口袋里装什么都是可以的。比如:“宋老迄今90多岁了,去年我们编撰这本书时,他才第一次对外人讲起毛泽东那上衣口袋里包烧鸡的纸是华盛顿剥笫安人人皮制作长筒皮靴的工艺流程。”
《烧鸡》:“另据介绍,战争年代的日常生活也是本书的一个亮点。很少有人见过中原野战军首长与部队一起站着吃饭的情景,刘伯承、邓小平、张际春、李达等高级将领站立院内,桌上的饭菜简单实惠,会餐馒头管够,气氛融洽和谐,官兵如同父母家人。(朱玲)”
评:这应该是朱玲写作,为了突出毛泽东吃了半只鸡还拿了半只鸡,就有了这段描写。图穷匕见,《烧鸡》的用心也就直白了——丑化毛泽东。不过这段描写也太粗糙,时间,地点,“中原野战军首长与部队一起站着吃饭的情景”的“老照片”统统都不存在于《烧鸡》,全凭“背后的故事”进行讲述,不谓不卑鄙!
前文已述《烧鸡》的核是“宋承志念及烧鸡是稀罕物”,这使人想起网上流传很广的帖
《陈云解释在延安毛主席为何每天吃一只鸡》
作者 司马璐
http://bbs.feirds.cn/thread-35303-1-2.html
http://club.kdnet.net/newbbs/dispbbs.asp?BoardID=64&id=3219643
于是这里了产生逻辑疑问:
如果《…在延安毛主席…每天吃一只鸡》那么“每天吃一只鸡”鸡的作法一定不是一种,一定包括“烧鸡”于是《老照片:毛泽东视察南泥湾上衣口袋有半只烧鸡》中“宋承志念及烧鸡是稀罕物”就是假话,是故事,是出于丑类之口的污秽。
如果《老照片:毛泽东视察南泥湾上衣口袋有半只烧鸡》中“宋承志念及烧鸡是稀罕物”是真的;那么《…在延安毛主席…每天吃一只鸡》就是是假话,是故事,是出于丑类之口的污秽。
如果《陈云解释在延安毛主席为何每天吃一只鸡》是真的那么请所有的反毛丑类出来试你们有哪一个能够“每天吃一只鸡”?!
反毛丑类地下流与卑鄙就是编造自相矛盾的谎言来打自已的脸。
关键字 鸡∣老照片|毛泽东∣陈云
ArticleContent.innerHTML = ArticleContent.innerHTML.replace(/alt=((['""])[^'""]*2|S+)(?=[^>]*>)/ig,""); ArticleContent.innerHTML = ArticleContent.innerHTML.replace(/title=((['""])[^'""]*2|S+)(?=[^>]*>)/ig,""); var hwk="("; var hw=""; var keywords="鸡,老照片,毛泽东,陈云"; var keys=keywords.split(","); var keylength=keys.length; var keywordscode="
关键字: "; if(keys!=""){ for(var ks=0;ks
"+keys[ks]+" "; } var regex = new RegExp(hwk,"gi"); ArticleContent.innerHTML = ArticleContent.innerHTML.replace(regex,hw); document.write(keywordscode); } 关键字: 鸡 老照片 毛泽东 陈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