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的惊天怒吼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人不能太老实!
粟裕,是一位举世公认的伟大的军事家,是战神,是少有的常胜将军。
粟裕,还是一位虚怀若谷的儒将。他严于律已,从不与人作无原则的争论。在1955年授衔时,毛主席建议授予他元帅衔,但他认为自己资历浅,职务低,应该授“大将” 衔,多次进书中央,这成了那次授衔工作中的美谈。
其实,粟裕完全符合授元帅衔的条件。他参加过南昌起义,参加过井岗山斗争的全过程,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是率领新四军打鬼子的实际领导人,同时他还在毛泽东的亲自领导下,指挥60万华东和华中野战军,在淮海战场上消灭了80万蒋介石主力部队,创造了一大奇迹!继之,又指挥华野50万大军参加渡江,解放上海及东南沿海诸省及大中城市,能指挥数十万大军进行复杂战斗的,有这种精历的,只有朱德、彭德怀(抗美援朝)、林彪(辽沈平津两大战役) 外,别无他人!授予他元帅衔合情合理,实事求是。他主动不要元帅衔,这表明了他的光辉品质,崇高的人格!
就是这样一位令全党全军全国人民敬佩的老将军,竟在晚年临终前发出了惊天怒吼:“淮海战役是我指挥的!”
淮海战役是粟裕指挥的,这是谁都知道的常识,几十年来大家都这样说,史书上也是这样记载的。怎么到了今天,那个利用自已的权势企图占有别人军功的“最高当局” ,竟不顾事实,敢如此胡作非为?
粟裕的愤怒是出于无奈!
现在看来,粟裕还是太老实、太谦虚了!一腔热血为人民,不知魔鬼后面跟!
【现将有关人与粟裕争功的材料附后,供诸友尝析】
为自己争功,贬低粟裕,实在不该!
淮海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期间,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这次战役的主要指挥员是谁呢?这个问题本来不是个问题,然而现在却成了问题。为什么?因为 x在 1989年11月20日 《对二野历史的回顾》中说:“淮海战役是二野、三野联合作战,用毛主席的话说,二野三野联合作战,不只是增加一倍两倍的力量,数量变,质量变,这是一个质的变化。淮海战役成立了总前委,由五个人组成,其中三个人是常委,我当书记。毛主席对我说:‘我把指挥权交给你’,这是毛主席亲自交给我的。淮海战役的部署决策是我根据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的指示主持决定的。”类似的话,x在1984年之前就讲过许多次。
我认为,粟裕是中共战功最卓著的神将之一。尽管他资格不如他人、官位不如他人、身份不如他人,名气不如他人,但论战功,论仗打得神勇精妙,以及实际的歼敌数量,乃至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他都是第一人。大量关于淮海战役的资料,确信淮海战役其实是粟裕直接指挥的。
倘若不是厌恶某些人贪天之功为己功的反复自我表白,那么,一生不计个人名利,连元帅衔都坚辞不受的粟裕,绝不至于在晚年要针锋相对地说出那句还原历史真相的话:“淮海战役是我指挥的!”请大家看下列资料:
(一)从指挥兵力看。中野下辖7个纵队,总兵力共13. 6万余人,连同军区部队3个旅,合计15万余人。华野下辖16个纵队,总兵力共36. 9万余人,连同军区部队4个旅,总兵力共约42万人。华野总兵力是中野的两倍多,武器装备也远优于中野。
(二)从承担任务看。在淮海战役三个阶段中,第一阶段的重点是消灭黄百韬兵团,由华野独立承担,并阻援邱清泉、李弥两兵团,中野4个纵队参加堵截李延年、刘汝明兵团,牵制黄维、孙元良兵团。显然华野是第一阶段的主角,中野尚未全军参战。第二阶段消灭黄维兵团是中心,以中野为主,但华野北“挟”杜聿明集团3个兵团,并基本消灭了孙元良兵团,南“看”李延年、刘汝明两个兵团,还先后派出近6个纵队增援中野,最终与中野7个纵队一起“吃”掉了黄维兵团。该阶段华野实际歼敌数多于中野。第三阶段消灭杜聿明集团,华野单独作战,中野全军休整(战略预备队)。总之,华野是自始至终,全军、全程参与淮海战役;中野则是一部“迟到”,全军“早退”。
(三)从战果看。淮海战役,华野第一阶段至少歼敌14. 08万余人,第二阶段至少歼敌10. 8万余人,第三阶段歼敌17. 6万余人,合计华野至少歼敌42. 5万余人,占歼敌总数55万的80%以上。中野第一阶段歼敌约2万人,第二阶段歼敌约7. 9万人(其中歼黄维兵团约7. 8万人,南线歼李延年兵团约0. 1万人,第三阶段休整,合计中野歼敌约10万人,占歼敌总数约18%。从歼敌数量看,华野是中野的4倍多;从自身损耗看,兵员伤亡数和弹药消耗数,华野都是中野的3倍以上。
(四)从战役关系看。成立总前委的时候,华野正在紧张地围歼黄百韬兵团,诱歼邱清泉、李弥兵团一部,无疑是淮海战场上最重要、最关键、最主要的作战方向;而中野此时处于牵制、保障、配合华野作战的地位。按照解放军作战的惯例,“在一次战役中,几支部队联合作战,一般是主要方向上的指挥员指挥次要方向上的指挥员,先打响的部队指挥员指挥后打响的部队指挥员,兵员多的指挥员指挥兵员少的指挥员”。 11月中旬淮海战役的主要方向、先打响的、兵员多的,无疑都是华野。如果总前委真是淮海战役的指挥机关,常委全在中野的安排就显得不太符合常规,也不利于战役的指挥。这不能不使人产生疑问:总前委真是淮海战役的指挥机关吗
因为淮海战役是华野、中野两大野战军合作的成果,x就成了淮海战役的指挥员,那么能不能说聂荣臻是平津战役的指挥员而林彪是跑龙套的?
(五) 毛泽东从来就没有将战役指挥权真正交给x!
毛泽东吸取了百团大战的经验教训,从那时开始,直至他去世,军权一直牢牢地控制在毛主席和中央军委手中。
历史资料显示:淮海战役是在毛主席、中央军委的绝对直接领导下,由华野和中野分别指挥的。即淮海战役的战略指挥和战役决策权在中央军委,战役和战斗指挥权在各野战军,即华野和中野的指挥员分别行使了对各自部队(包括交叉配属的部队)的指挥权。和一般战役不同的是,淮海战役由于开始条件不成熟,变化很多,因此中央军委在行使战略指挥和战役决策权时,较多地听取和吸收了前线将领的合理意见,即由统帅部和战区指挥员协商、共同行使战役决策权,从总体上来看,粟裕指挥了70%左右的战斗,刘伯承指挥了30%的战斗,与x的确关系不大。
(六)、总前委在淮海战役中是协调机构,在整个战役中没起多少作用。毛泽东决定成立总前委的目的是实现华野和中野两大野战军的战役协同,这个目的是完全实现了。这也许可以说是淮海战役总前委的最大功绩。
(七)、在1958年5月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彭德怀以突然袭击的手段,集中全军师以上1500多人,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大会、小会对粟裕进行批斗,给他戴上了“反党、反领导,向国防部争权,有野心、告洋状、资产阶级极端个人主义,将帅不和、里通外国”等等大帽子。结果,总参谋长也被撤了,调到国防科委工作。这一切,都是彭德怀整他的,而x是领导小组组长。在这里, 我明白了为什有些人总是对林彪、粟裕竖挑鼻子横挑眼的!
1959年,彭德怀在庐山会议上被打成反党集团的头子,粟裕在会上没有趁机推波助澜、落井下石,可见粟裕的为人。
1984年2月5日 ,粟裕带着深深的遗憾告别了人世。x不给粟裕平反,致使粟裕蒙冤36年。在粟裕夫人楚青15年的不懈努力下,终于 1994年12月25日 《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发表刘华清、张震著名文章《追忆粟裕同志》,算是给粟裕平反昭雪了。他们给地富反坏右平反昭雪是那样的积极、高调,而为什么对人民群众如此爱戴、战功如此卓著的大将军却是那样的消极和低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