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会成为第一个与美国合并的国家吗? |
送交者: 文扬 2003年08月04日19:03:40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
7月23日,美国幸樵号剂私?004年1月生效的《美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一个历经三年、历经9·11事件和巴厘岛爆炸事件冲击而未中断的贸易谈判终告完成,美国与亚洲国家间的一个新型战略关系宣告形成。 新加坡是美国继美国-以色列、美国-约旦、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之后第五个与之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新-美协定也是美国与一个亚洲国家签订的第一个,也是这些自贸协定中最为庞大、涉及方面最多的一个。 新加坡的年GPD是美国的1%,人口是美国的2%,面积不足美国的万分之一,两个签约国的经济规模、实力、地位相差悬殊。无论从哪个方面讲,这个协定都不可能是一个对称的商业联姻关系,使这个协定得以脱颖而出的真正背景显然政治和战略色彩大于其经济和贸易色彩。 背景之一:地区贸易安排(RTA)越来越成为当今国际政治舞台上权力运动的一种流行形式。 美国总统布什去年5月1日在白宫会见来访的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右),讨论了地区安全问题。(路透社) 在全球范围内,RTA在最近十几年内从几十个迅速发展到今年的将近200个,反映了这种貌似纯经济的联盟形式已经被国际政治中真正的权力之手所利用。在这个被有意地渲染为“历史终结”、和平与经济成为主题的后冷战时代,任何一个政治-军事同盟都会引起地区甚至全球的紧张,随之而来的军备竞赛加剧、经济发展受损等显然不利于国家之间的综合国力较量。而RTA这种完全经贸内容的地区联盟却有很多好处:其一,的确可以通过贸易自由化促进各签约国的经济发展;其二,可以增加弱国对强国的经济依赖程度,便于强国对弱国的控制;其三,经贸联盟既可以暂时搁置敏感的政治争端加强地区合作关系,又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将已经成熟经贸合作迅速转为政治联盟,形式灵活;其四,与政治-军事同盟明确的敌对含义不同,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同时加入多个RTA,有利于最大化本国的利益。正是基于如此认识,当今世界各大强权中心都开始热衷于各自的RTA设计,新一波借助经贸联盟形式展开的霸权较量已悄然升温。 背景之二:APEC制度化进程缓慢,美国希望借助APEC抗衡欧盟扩张的企图受挫。 仅就地理和文化的巨大隔阂而言,环太平洋联盟这个概念完全没有自然和现实的基础,纯粹是国际政治中的凭空创造。APEC各成员国对这一点也是心知肚明,这个奉行所谓“开放的地区主义”的合作体,十多年来大多在形式和空谈中徘徊,尽管确定了2020年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时间表,但由于成员国各怀鬼胎、面和心不和,至今没有在制度化方面取得进展。 没有制度化,就只能是一个论坛和协商场所,没有促成共同行动的功能,早晚就会名存实亡。这个现实状况与美国欲通过建立跨太平洋联盟拉开美欧争霸的架式这个潜在初衷相去甚远,虽然在表面上美国仍热心于APEC进程的推动,但不可能不同时考虑其他更符合其全球利益的地区合作机制了。特别是在“东盟+3”这个纯粹“封闭地区主义”的东亚国家经贸合作完全排除了美国的参与、甚至显露出抗衡美国影响的意图之后,美国在东亚地区必须有所作为的政治考量迅速提上了日程。 背景之三:东亚地区性强权互动形势日益错综复杂,美国需要调整其安全布局。 近二十年中国在东亚的迅速崛起,给该地区的政治-经济形势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朝鲜半岛问题、中日关系问题、台海问题、南海问题,东亚地区所有涉及地区安全的重大问题无一不与中国的态度和立场紧密相关。而中国多年来坚持决不依从美国、甚至不惜与美国公开对抗的独立自主路线,又迫使美国不得不采取一手遏制一手合作的软硬兼施政策。尽管在美国称霸全球的大战略中,决不能坐视中国成为美国的严重威胁,但在当前大局未定的形势下,美国不会贸然在东亚地区拉开美中对抗的阵势。最近美国对台湾公投举动的压制甚至警告,即从侧面暴露出美国对自己长远战略的深思熟虑。 美国在冷战期间苦心经营了几十年的东亚安全体系,在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美日贸易摩擦不断、97金融危机造成东盟与美国关系疏远、9·11后激进回教在东南亚活动加剧等重大变局的冲击下,已经濒于瓦解。重整旗鼓、调整布局以因应东亚地区强权并立、风云变幻的政经形势已是迫在眉睫之事。 考虑到新加坡在文化上与中国的接近、在地理上与回教基地的接近、在历史上与西方的接近,选择新加坡作为美国在东亚地区的一个政治-经济立足点,可以说是再合适不过了。 背景之四:新加坡的特殊位置使其在美国当前全球反恐战略中地位上升。 以9·11事件为契机,代表基督教文明最大强权的美国政府以“全球反恐”的名义,拉开了“彻底解决”基督教原教旨主义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一千多年历史恩怨的大决战的序幕。今年上半年对伊拉克战争的胜利,由于巴格达城的陷落在基督教圣经故事中所具有象徵意义,必将进一步刺激基督教原教旨主义者对“上帝在我们一边”的坚信,和一鼓作气摧毁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决心。除了在中东阿拉伯世界这个“核心地带”进行毁灭性打击外,对伊斯兰运动的“周边地带”--南部非洲和东南亚也将同时采取压制和打击行动。由于这个对抗在最广泛意义上是两大文明的一次决战,基督教原教旨主义势力需要比当年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战略更多的同盟和前进基地。 正是在这样一个战略筹划中,在地理上位于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这两个伊斯兰国家之间的新加坡立即突现出其重大的战略地位。新加坡扼国际重要水道之要冲、踞东亚、南亚、澳州三大区域之枢纽,政府强大、经济发达、社会稳定、设施完备,既无激进回教运动之害,也无共产主义运动之虞,更加之几十年一贯的亲美政策和全民使用英语,美国政府已经不可能找到更为理想的地区战略夥伴了。 背景之五:新加坡正在面临自独立以来最严峻的前途问题,能否作为一个国家继续生存的问题日益突出。 1965年新加坡的“二次独立”是一个从马来西亚分离出来的被迫独立,当年的李光耀曾当型纯蓿孕录悠伦魑桓龆懒⒐业拿送耆挥行判摹? 无论从自然环境,还是文化环境或政治环境上讲,新加坡都不具备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基本条件。新加坡从一个没有任何农业、连饮水都要仰赖外国的小岛,发展至今成为一个人均GDP甚至高于加拿大的发达经济体,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一是靠了非常手段的国家动员,强制性地提高全体国民的经济竞争力;二是靠了非常手段的国际化经营,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经济形势变化,使整个国家搭上世界经济的顺风车。2002年新加坡在“最具竞争力经济体”和“最自由经济体”的世界排行中均列第二位,正好说明了这个情况。 在70-80年代,新加坡抓住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分工体系大调整的机会,与其他几个东亚国家一起补充了工业制造业的空档,成为所谓“东亚四小龙”之一。90年代又抓住了美国“非理性繁荣”(希勒语)泡沫经济的机会,搭了一段“金融-互联网庞氏骗局”的顺风车,终于成就了今天的经济地位。 但在IT经济泡沫破裂、9·11事件之后,新加坡所面临的政治-经济环境完全改变了。尽管新加坡政府大力啓动“重塑录悠隆奔苹⑷婕焯志谜撸匀徊坏貌怀腥闲录悠虏淮罂赡茉俅稳〉镁酶咚僭龀ち恕9叩睦投Τ杀竞蜕桃党杀疽丫录悠孪褚桓龊I系母呓盼菀谎茉诹税肟罩校惫释蹲实某彼胪酚肯虺杀靖汀⑹谐「蟆⒒岣嗟闹泄保录悠抡飧龅蹦甑木门倍缃裰荒芡俺薄毙颂玖恕? 此次美伦悦承ㄕ窃谏鲜鑫宕蟊尘跋麓俪傻摹8菪谌荩录悠鲁隹诿拦跷?2%的关税在4年内免除,8-10年内基本全免;新加坡的服务业和投资商可以在美国本土享受与美国国民完全一样的优惠待遇,新加坡公民可以无须任何工作准证在美国从事90天以内的商业活动。从如此宽厚的待遇上看,该协定实际上已经赋予了新加坡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第51个州的特殊地位。 问题已经是明摆着的了。如果说一个国家的主权无非意味着国民的安全和社会福祉两大方面,那麽新加坡正式与美国这个世界头号强国合并、成为美国的一个“亚洲州”,完全可以使安全和福利两大紧迫问题一举得到彻底解决。新加坡的经济正在成为美国经济的一部分、新加坡的文化已经是美国文化、新加坡的语言已经是英语、新加坡的外交也必须与美国保持一致、新加坡的国防也只有纳入美国的全球战略筹划中才有意义,那麽新加坡真正的独立国家主权还剩下什麽呢?为了一个只剩下空壳的主权名义,甘冒被强邻吞并的安全风险、甘冒被世界经济大潮边缘化的风险,有意义吗? 莫说一个小小的新加坡,随着美国全球化霸权战略的公开化,澳大利亚和英国等这些大国都已经在公开讨论与美国合并的可能性了。全球化与国家主权边界的消失是同义语,全球化如果不可避免,世界政治版图的大规模重组也就是或早或晚的事。只要上述五大背景仍然决定着新加坡与美国的关系,新加坡正式成为美国的第一个“亚洲州”指日可待。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