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中國應斷然回擊日本的軍事挑釁
送交者: 鎮鐸 2003年08月11日20:21:21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一、引言

世界兩極格局的崩潰,使世界失去了原有的力量平衡,二戰形成的對日監控體系也隨之瓦解。日本迅速抓住了世界格局變化所帶來的“機遇”,軍國主義野心不斷膨脹,與美國相互利用並在美國的慫恿下,利用聯合國的維和行動,一方面不斷加緊進行修憲和擴軍,另一方面,則不斷突破界限,大肆向海外派兵。

第一次突破始於1991年的海灣戰爭。當年4月,日本派遣海上自衛隊的掃雷艇赴海灣地區,參加多國部隊的掃雷作業。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首次向國外派兵。此後,日本向柬埔寨派出工兵幫助重建道路和橋梁,派遣維和人員前往莫桑比克、盧旺達、東帝汶甚至中東的戈蘭高地,共20餘批、2000多人次到海外執行各種任務。

這一階段是日本向海外派兵的試探和取得進展的階段。在這一階段,雖然日本向海外派兵相當頻繁而且規模不小,但由於行動比較謹慎,對國際社會的刺激不大,來自亞洲國家的譴責音調不高。日本依據1992年國會通過的《協助聯合國維持和平活動法案》,在這一階段的“維和”行動中堅持在聯合國提出要求、駐在國發出邀請的情況下派兵,而且堅持派出的自衛隊官兵不執行戰鬥任務、不進入交戰區域,以人道主義援助為主。

9•11事件為日本根本性改變向海外派兵政策提供了一個機會,使日本向海外派兵進入了一個更加危險的階段。首先在法律上,日本在9•11事件後,日本國會連續通過了《反恐怖特別措施法案》、《自衛隊法修正案》、《海上保安廳法修正案》3個法案,放寬了自衛隊在海外使用武器的標準、降低了派遣自衛隊的決定權門檻、進一步擴大了派兵範圍。《反恐怖特別措施法案》成為支持自衛隊參加戰爭的法案。其次是在實際行動上,2001年11月25日,日本政府向印度洋派遣了3艘驅逐艦、2艘補給艦以及1200多名自衛隊官兵,幾乎每天都有自衛隊的運輸機自東京橫田基地起飛,運載美軍補給品前往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其活躍程度為二戰後50多年來罕見。在戰爭狀態下自衛隊實施對美軍的後方支援,這是二戰結束以來的第一次,在戰後日本海外派兵史上又開創了一個先例。

美國入侵伊拉克戰爭為日本又一次提供了難得的“機遇”,日本防務政策因此得以更大調整,其自衛隊派向海外完全“自由化”。7月26日,日本國會參議院通過了《支援伊拉克重建特別措施法案》。根據這一法案,日本將於今年11月派出1000人左右的自衛隊官兵赴伊拉克,為美英聯軍提供後勤支持。這是日本自衛隊第一次直接進入戰區。此前,在5月,日本通過了“有事三法案”(《武力攻擊事態因應法案》、《自衛隊法修正案》,《安全保障會議設置法修正案》),“有事三法案”完全使日本不再受“和平憲法”限制,只要“有被攻擊的危險”,就可以出動自衛隊進行“防衛”作戰。

冷戰結束後,世界力量格局進入了調整和轉型時期,這也是世界利益格局的重新調整。日本之所以不惜冒最大的風險向海外派兵,首要的意圖是拋棄“和平憲法”,為日本再一次參與世界資源搶劫創造條件。關於這一點,我已經在《‘平行憲法’與‘和平憲法’》一文中做了詳細分析,在此不再重複。

日本積極配合美國的需要向海外派兵,另一個重要的意圖就是通過和利用美國的霸權平台,在世界資源的主導權進一步集中的過程中積極參與世界資源的搶劫。日本積極向海外派兵的第三個意圖是在顯示自己更為廣泛的軍事存在的同時,使自己逐漸成為處理國際事務的結構性力量,使日本不但在世界資源主導權體系中有一席之地,而且也使日本在世界政治格局的頂層擁有發言權,從而使日本在世界問題的處理中擁有決定性的影響,最終使日本由一個單純的經濟強國發展成為一個世界性的政治大國和軍事大國,重溫其軍國迷夢。

近年來,日本在參加美國主導的“多國維和部隊”的同時,還不斷挑起與周邊國家尤其是與中國的準軍事摩擦。在顯示自己更為廣泛的軍事存在,使自己逐漸成為處理國際事務的結構性力量的同時,以此形成局部和暫時的緊張事態,調動國內民眾的好戰情緒,加快日本軍國主義在民眾心中的復活。

二、日本的挑釁

《信息時報》8月3日報道,日前,解放軍兩架殲-7戰機在東海上空攔截了一架日本自衛隊的P-3C反潛偵察機——兩架殲-7戰機同日本P-3C反潛偵察機保持約900米的距離,在左右“平行伴飛”近20分鐘後轉向290度回航,日機隨後也右轉110度返回沖繩第5航空群基地。這是近7年來中國戰機首次以左右“伴飛”方式監控日本偵察機。據報道,前不久曾有3架日本航空自衛隊的同型飛機輪流追蹤一艘中國偵測艦,由東海追到黃海,最後幾乎接近中國領海80海里範圍才離開。

近年來,日本不但建立了針對中國的軍事偵察和攻擊體系,而且不斷挑釁,直接挑起與我的準軍事摩擦。日本的狼子野心也在這些不斷發生的軍事摩擦中逐漸暴露:一是進行軍事和政治偵察,試探中國的政治決心和軍事實力,摸清中國的政治和軍事底線;二是圍繞釣魚島主權問題,和中國爭奪海洋資源;三是通過摩擦形成局部和暫時的緊張事態,一方面以提升自己在美國主子那裡的分量,另一方面則是調動國內民眾的好戰情緒,加快日本軍國主義在民眾心中的復活;四是拿中國祭刀,彰顯日本在西太平洋的軍事存在和影響,擴張自己在亞洲的影響,和中國爭奪亞洲的地緣政治利益。下面我着重分析日本在上述第二和第四兩個方面的意圖:

(一) 圍繞釣魚島主權問題,和中國爭奪海洋資源

最近,日本首相在訪問美國時,發表強硬措詞,稱中國不放棄釣魚島日本將讓中國後悔。小泉在德州農場表示,釣魚島問題將是對中國的一個重大考驗,如果中國執意不在此問題上向日本妥協,日本將讓中國後悔。

另有傳言,近日,日本已向釣魚島增派了兩個艦隊,並於8月2日與中國海軍在釣魚島以西二十海裏海域發生衝突。據傳,當時,中國兩艘漁船在釣魚島海域作業時遭到日本海上自衛隊攔截,中國漁船在強行撤離時日艦開火,一艘漁船被擊沉,另一艘中國漁船隨即向正在附近巡邏的中國海軍發出求救信號。一艘江衛級護衛艦趕到現場,此時載有中國漁民的日本巡邏艇正要離開,中國海軍立即進行攔截,並與日本海軍發生大約3分鐘的交火。

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亦稱釣魚島列島)由釣魚島、北小島、南小島、黃尾嶼、赤尾嶼及三個無名岩礁組成。這些島嶼位於我國東海大陸架上,均處於水深200米以內的中國大陸架邊緣,是中國大陸的自然延伸。它的東南方為沖繩舟狀海槽,它將釣魚島列島與久米島及琉球群島在海上截然分開。釣魚島列島總面積不足6.4平方公里,其中釣魚島面積最大,約4.319平方公里,島上有九個山峰,主峰海拔363米。釣魚島距我台灣省基隆市約190公里;距我國福州和日本沖繩各約420公里。無論是從國際法角度,還是從歷史沿革來看,都有充分的證據表明釣魚島列島是中國的領土。

日本不斷在釣魚島問題上製造事端,不僅是妄圖霸占釣魚島列島,而且更是立足於與中國爭奪西太平洋廣闊海域的經濟和軍事利益。

據我國有關科學家1982年估計,釣魚島周圍海域的石油儲量約30~70億噸。聯合國亞洲及遠東經濟委員會認為:東海大陸架可能是世界上最豐富的油田之一,釣魚島附近水域可能成為“第二個中東”。釣魚島周圍海域的漁業資源也十分豐富,盛產飛花魚等多種魚類。長期以來,我國台灣等地漁民經常到這裡從事捕撈活動,年可捕量高達15萬噸。釣魚島群島在海洋劃界中將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眾所周知,按《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兩國如按中間線劃分,那麼釣魚島主權歸屬哪一方將極大地影響大陸架的劃分。如果日本占有釣魚島,並以此為基礎劃分東海的專屬經濟區範圍,那麼日本將多占7~20萬平方公里海域。自然,我們也就丟失7~20萬平方公里海域。

而且釣魚島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價值。對中國是防禦性價值,對日本則是進攻性價值。日本是一個地形狹窄的島國。其內陸的任何一個地方距海岸都不超過120公里。這種不利的自然地形和相對短淺的防禦縱深,使日本在戰時極易受到來自各個方向的空中與海上襲擊。日本如果控制了釣魚島,就可以將其防衛範圍從沖繩向西推出400餘公里。一些日本軍事專家認為:釣魚島適合建立雷達陣地,也有條件建立導彈基地和潛艇基地。由此一來,日本軍事力量就將據此向西擴展,擴大它的軍事控制範圍,從而將對亞太地區國家構成現實的威脅。對我方而言,釣魚島前沿位置不僅對台灣島的軍事防禦意義重大,而且對我國東南沿海方向的安全也有重要影響。從國土防衛的角度上講,島嶼是大陸的前沿,在戰爭中具有重要的屏障作用。琉球群島距離我東部沿海一般僅300-500海里。如果釣魚島再被日本永久霸占,日本依託距台灣島僅120海里的釣魚島對海峽進行監視,甚至對我利用海峽進行軍事行動實施干擾,將嚴重削弱海峽軍事功能的發揮,也將大大不利於我國東南沿海的安全,同時也會對我跨出第一島鏈的未來海上發展受到更大的制約,這裡就成為美國戰爭期間進攻遠東地區的“橋頭堡”,對我東部沿海地區的安全構成巨大威脅。(見拙作《炸沉釣魚島,留住資源》,強國論壇深入討論區,2003-01-05)

(二)和中國爭奪亞洲的地緣政治利益

現在已有跡象表明,日本正通過製造準軍事摩擦,拿中國祭刀,藉以彰顯日本在西太平洋的軍事存在和影響,擴張自己在亞洲的影響,和中國爭奪亞洲的地緣政治利益。這裡值得一提的是2001年日本擊沉可疑船隻事件。

2001年12月,日本海上自衛隊長途奔襲,在東海中國專屬經濟區擊沉了一艘可疑船隻。事後查明這是一艘朝鮮船隻,但日本不斷然在發現朝鮮偵察船的海域或者國際海域將其擊沉,而偏要在中國的專屬經濟區擊沉,這不僅僅是一種明顯的挑釁行為。

日本擊沉朝鮮偵測船是日本開始和中國爭奪亞洲地緣政治利益的揭幕戰。日本之所以選擇在東海中國專屬經濟區擊沉朝鮮的偵測船,其意圖是非常險毒的,首先通過火力偵察,日本實現了實地試探中國的軍事、政治決心和底線,摸清了中國的“斤兩”,為日本更加猖狂地擴張吃了定心丸。二是告訴世界尤其是亞洲各國,中國無法給任何一個國家提供安全保障。中國和朝鮮都一直表白,雙方有着牢固的傳統友誼,而且,由於朝鮮戰爭的原因,世界一直是把中國視為朝鮮的安全保障的,也一直認為中國有能力至少為周邊小國提供它們需要的安全保障。但日本選擇在東海中國專屬經濟區擊沉朝鮮的偵測船後,中國方面的反應讓世界明白了一個事實,那就是中國沒有能力或者說並不願意為誰提供安全保障,中朝之間的友誼看來也並不牢固。日本此舉揭開了一個尷尬的現實:原來中國在亞洲的勢力範圍不過是一個看起來不錯的氣泡,可以輕而易舉地一舉擊破。

三、中國的對策

毋庸諱言,到目前為止,我們在與日本已有的較量中是處於下風的。應該看到,隨着日本野心的不斷膨脹,在美國霸權不斷發展的情況下,我與日本的較量將更加廣泛和激烈。與日本的較量非常重要,中國不能在這一場較量中輸給日本。雖然我們當前的經濟實力還不如日本,但日本仍背負二戰的沉重負擔,這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能夠限制日本經濟能量的充分發揮,這就為中國贏得與日本的較量提供了可能、贏得了時間。中國面對日本的挑釁,應該採取更加積極的政策,具體而言:

1. 我們必須時刻警惕日本的軍國主義企圖,不能借希望於其他亞洲國家比如韓國來承擔阻擊日本軍國主義復活戰役的主要責任和壓力。要主動承擔阻擊日本軍國主義復活的重任。

2. 在與日本較量中,我們不能過多地考慮經濟因素,甚至因此受到牽制。雖然日本對我有較多的投資和貸款,但經濟交流影響的是雙方的利益,而且如果我們因顧慮日本對我有較多的投資和貸款,而在與日本較量中一忍再忍,那麼日本對華投資和貸款的性質也就隨之發生了變化,成為控制中國的一種手段。中國當前的外資格局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多元化的格局已經形成,更不應該受日資制約。

3. 我們與亞洲國家同樣深受日本軍國主義的危害不單單是一個歷史事實,它更是一筆難得的政治財富,我們應當充分發掘這筆財富,和亞洲國家結成廣泛的同盟,牽制和阻擊日本的崛起。

4. 在日本挑起的軍事摩擦中,中國應當斷然予以還擊,對進入中國領海領空的日本軍事系統,應斷然予以摧毀。對侵入中國領海領空的美國軍事系統,或許必須靈活處理,但對日本則完全沒有必要。日本當前還不具備和我全面開戰的動機和條件,而且由於亞洲國家對日本的普遍警惕和反感,中國這樣做在政治上不會帶來難以承受的後果,相反,中國可以通過此舉贏得亞洲其他國家的尊敬和擁戴。而且,一旦中國摧毀日本哪怕是一架入侵飛機,將極大抬高日本染指亞洲事務的決策門檻,對日本起到良好的壓製作用。

總之,對美國“韜光養晦”或許可以,但對日本卻斷然不能“靜以待變”。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解放軍攻台不存在能力問題
2002: “食肉動物”獵食阿富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