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俄羅斯核潛艇沉沒事故對中國的啟示
送交者: 北斗 2003年09月01日20:28:26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據新華社消息稱:俄羅斯國防部新聞局局長傑里亞賓30日宣布,俄海軍北方艦隊的一艘退役核潛艇當天凌晨在巴倫支海海域沉沒,艇上人員除一人獲救外,其餘9人全部死亡。這也是世界上沉沒的第19艘核潛艇(其中俄羅斯15艘、美國3艘、英國1艘)。

  前蘇聯的十一月級核潛艇(也稱N級)首批14艘於1958年~1964年服役。十一月級潛艇是前蘇聯海軍從常規潛艇F級發展而來,是前蘇聯海軍第一級攻擊型核潛艇。其重要使命是反 潛,以防止敵潛艇在蘇聯附近海域對本土發起核打擊。同時,還擔負保衛按蘇聯海域,破壞海上交通線的任務。

  該級潛艇是近似於“水滴”型,艇體首端有一個大型導流罩,後部呈細圓形,艇體上開有很多排水孔。首部有一對水平舵,尾部有一個大型垂直舵。指揮台圍殼位於艇中前部,比較矮小,其後端有約15度的斜坡。艇上安裝大型垂直舵,是為了在潛艇在水下高速航行時具有足夠的穩定性和迴旋性,由於艇體上開了很多排水孔,因此該級潛艇噪聲很多。首艇於1957年在北德文斯克船廠建造,1958年下水,1959年竣工。隨後,在西部和遠東的共青城船廠建造了13艘。從60年代開始,該級潛艇有9艘在波羅的海艦隊服役,其餘4艘在太平洋艦隊服役。前蘇聯解體後,一些退役潛艇集中到了靠近核潛艇建造維修基地的北方艦隊。該級潛艇長109.7米,寬9.1米,吃水6.7米,水上排水量4500噸,下水排水量5400噸。水面航速20節,水下航速30,極限下潛深度400米,續航力5萬海里(12~14節),人員86人。推進裝置有一座壓水堆,兩太蒸汽輪機,功率2萬馬力,雙軸。艇艏裝有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艇尾裝有2具402毫米魚;雷發射管,可裝載26枚魚雷。艇上裝有一部“魔盤”對海警戒雷達,1部“停車燈”偵察雷達,1部“大力士”聲吶,1部“費尼克斯”聲吶。

  1967年9月8日,十一月級潛艇“列寧共青團”號在離基地1700海里的挪威海域49米深處潛航時發生火災。火勢從1艙迅速蔓延至2艙。艇上人員迅速關閉1艙、2艙水密門後,火勢才得以控制。滅火後,該艇被拖回基地,但已造成39人死亡,而他們大部分是被迫封閉在1、2艙內的不幸者。事後分析,火災很可能是由於液壓系統的可燃油起火,由此產生的一氧化碳等毒氣通過通風管道使多人吸入而造成死亡。

  1970年4月莫斯科時間8日22時31分,正在西班牙西北約300海里的比斯開灣潛航的十一月級K-8魚雷核潛艇為了與外界聯繫,從160米深處向40米深處向40米深處過渡,這時動力電路突然短路,使得3、7兩艙及聲吶艙發生了火災。特別是第7艙的空調再生裝置也燃燒起來。左舷的核反應堆在事故信號傳感器控制下自動關閉,此後艇員迅速手動關閉了右舷的反應堆。但是大火還是燒壞了7艙的潛艇的密封裝置,海水進入後潛艇向後翻下去沉沒。此次事故死亡56人,有76人被救出。

  除了上述兩次事故外,1970年10月在大西洋費羅群島附近和1979年7月在大西洋英國南部海域,分別有兩艘十一月級核潛艇因事故沉沒。

  十一月級核潛艇由於噪聲太大和技術太落後,1980年開始陸續退役,隨後在1991年全部退役。十一月級做為前蘇聯海軍的第一型核潛艇,雖然存在着很多毛病,比如很多排水孔造成噪聲過大等,但為前蘇聯海軍的核潛艇建造提供了難得的海上航行經驗,隨後蘇聯設計的攻擊型核潛艇均根據這些經驗進行了優化的艇型設計。可以說十一月級核潛艇是俄羅斯核潛艇的“奠基之作”。此次編號為“K-159”的十一月級核潛艇於莫斯科時間凌晨4時在距巴倫支海基利金島3海里的海域沉沒,與前4次的事故完全不同,是由於巴倫支海海域的風暴導致平底拖船與被拖帶的核潛艇脫鈎,核潛艇因此沉沒。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大量核潛艇相繼退役(從1991年的60艘到現在的17艘),退役的核潛艇拆除和處理成本十分高昂,這次沉沒的核潛艇是1989年退役的,時隔14年後,該艇還未完全處理,並且是在俄總統普京最看重的北方艦隊,說明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海軍的軍費仍然窘迫,造成了海軍人員的基本訓練和工作保障漏洞較多。普京總統就任以來雖然強調大力發展海軍,並連年增加了海軍的軍費開支,但是從這次俄海軍核潛艇沉沒事故來看,俄羅斯重振海軍大國雄風的道路還十分漫長。蘇聯解體後,俄海軍多種主要裝備已出現了斷代的現象,再被退役艦艇的事故和拆除經費所拖累,特別是俄羅斯軍工企業真的實行私有化後(僅僅靠幾樣優質裝備的武器出口而沒有國家的投入,根本解決不了俄羅斯目前以致將來大量裝備陳舊、老化和無人管理的狀況),俄海軍的前途更是難以預料。

  這次俄羅斯核潛艇“奠基之作”再次沉沒、“晚節不保”的事故,應該對中國的軍事變革和軍工企業有所啟示。中國經濟目前處在上升和要加大內需的階段,因此現在以國家的力量加大加快對軍事工業的投資,與前蘇聯和如今俄羅斯不一樣的是,反而會對國民經濟有拉動作用。考慮到中國原來的軍事工業的發展基礎是在借鑑前蘇聯技術基礎發展而來的,而俄羅斯又面臨着技術失傳的境地,中國應該在儘量購買俄羅斯軍事技術的基礎上,藉助改革開放20多年來因市場需求進步較快的民用技術(如電子技術、壓力容器技術和儀表技術等),全面統籌,加快自我消化、改型和技術進步,保證自己的海軍裝備技術、特別是具有戰略意義的海上核力量在不斷代的基礎上穩步升級,抓緊培養技術和保障人員,注意積累技術和人員的儲備,靠技術養裝備(很多技術目前實際上是軍民兩用,而不是象前蘇聯那樣只能靠數量養裝備),從而逐漸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獨立的軍工技術和產業基礎。做為國家安全的需求,這是中國在進入以實力求和平、求發展新時代的第一要務。只有這樣,中國才能在國際上處理外交事務、特別是處理涉及到中國安全利益的外交事務上更加靈活和硬氣。(作者:北斗工作室)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zt中國的間諜船
2002: (ZT)熱血.力量.尊嚴——長津湖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