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白夫长
万维读者网 > 军事天地 > 帖子
拉姆斯菲尔德部长与刘亚洲的战略水平大比拼
送交者: hotdog99 2004年06月23日16:56:21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拉姆斯菲尔德部长与刘亚洲的战略水平大比拼

   1   刘亚洲将军因他的大国策战略而在强坛威名显赫。当然,他现在还没有坐到国防部长的位置上,所以,按我们成王败寇的传统观念,现阶段他的战略水平还是不及拉姆斯菲尔德先生高的。至少拉先生当上了部长大人。但刘将军的战略水平与拉部长相比,低在那里呢?总不能说是低在年龄上吧?   让我们先看看刘将军对美国军事力量的理解。

  焦圆在《关注刘亚洲的军事学术风格》一文中介绍说,刘将军认为:“为了保持强国地位,美国要维持相当规模的常备军,军队需要尖端武器,武器需要科研,科研需要生产,生产了就要使用,这就是近百年来美国每隔几年就要对外用兵一次的症结所在,也是世界不会安宁的根本原因。”

  也就是说,刘将军认为美国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的军事力量把军事产品生产出来以后,不能总是积压在仓库里,需要开发消费市场。所以,这一开发消费市场的需要促使美国不得不发动战争。战争是因为军事力量产业化的需要。

  这确实是一种新的战争观。把美国军队看作是一支把产品生产出来,然后再去开拓消费市场的力量而不是杀人工具。有点象359旅开发南泥湾,搞大生产时的模样。

  2   最近,拉部长提出了美军“10―30―30”的新军事战略,10天部署军队,用30天的时间进行战斗,然后再用30天重组部队。这样打一场战争只需要70天,一年就可以发动五场战争了。   拉部长的新战略似乎印证了刘将军的战争观。一年可以打五场战争,战争频率加大,扩大了军事物资需求,刺激了军事物资生产。于是,经济效益出来了。

  但拉部长在美国是出了名的不知所云部长,也许是因为他年纪大了,可以装扮一下老年痴呆症。2003年时他荣获英国语言学家颁发“不知所云奖”。据说在美国,针对他“我总是对有关找不到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报道很感兴趣。”的经典性发言流传了这样一首小诗: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   有些事大家早知道   有些事我们知道自己知道   我们也知道   有些事早已知道是不可知道   也就是说   我们知道有些事我们并不知道   不过也有些不可知道的我们并不知道   那些我们不知道的   我们也就不知道

  我们不知道美国军队是这样一支生产力量而不是一支破坏力量,正如我们也不知道拉部长是否知道美国军队早已是不可不知道地成为这样一支力量。所以,刘将军对美国军事力量的理解,不一定就是拉部长对美国军事力量的理解。

照理说,一年打五场战争的物资消耗,不见得会多于用五年时间打一场战争的物资消耗。如果拉部长的战争观与刘将军的理解一样,认为发动战争的需要是因为军事物品生产力太强了,需要开拓消耗市场。那拉部长似乎更应该不知所云地提出:美国的新军事战略是用五年时间打赢一场战争。或者说,是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这样,消耗的物资就更多了。

  反正不知所云,说说也无妨的。

  3   根据资产阶级学者的定义,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也就是说,发动战争是政治的需要,而不是军事物资过剩产生的危机。这是普鲁士军事理论家,西方近代军事理论奠基者克劳塞维茨在他的《战争论》中提出来的。这部在与拿破仑对抗战争中产生出来的经典论著,至今仍然是西方军事院校战略思想教育的基本教材。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也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表现,而不仅仅是军事物资生产能力的表现。美国阿富汗战争消耗了多少军事物资,获得多少经济利益,中国人不一定清楚。但美军因阿富汗战争而进入亚洲腹地,却是中国人和俄罗斯人都看得很清楚的事情。尽管刘将军认为,“可以大胆地说,美国不准备同中国打仗。”当然,别人把屠刀架在脖子上的时候,还是可以继续以为那只是别人的一种沟通的方式。毕竟,这也是一种思想自由。

  但对于一些多次出国的人,或者在外国留学或生活过的人。尽管他表现得很有见识,很了解国外情况的样子。我却总是怀疑。因为,即使在美国生活了几代的华人,也基本上是没有机会进入美国主流社会的。他们对美国社会的认识,并不是美国主流社会对自己的认识。

  所以,就如同美国人不会把核心技术让学理工的外国留学生掌握一样,他们主流社会的核心理念,也是不会让学社会科学的外国留学生掌握的。他们大概只会对中国人推销一下全面直选的制度,并竭力向中国人宣传这一制度无比的先进性、民主性、伟大性、正确性等等,尽管他们自己并不采用这个制度。

  我宁可相信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而不相信战争是军事产品生产过剩的需要这样一种新思维。至少,从简单算术计,一年发动五次战争,可以落实五个政治目标,而五年才打完一场战争,就只能实现一个政治目标。

  拉部长暂时领先第一个回合。

  4   刘将军在《大国策》里说:“世界是一片丛林。西方在处理国际事务时从来就倡导的是充满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丛林法则。在这片丛林中中国是什么?美国无疑是狮子。我认为中国是大象。”

这个狮子和大象的比喻,还是比较恰当地揭示了目前中美两国的特点的。但他此后在文中又说:“你承认也好,不承认也好,美国是当代的成吉思汗。它的意志就是别人的意志。”这就有矛盾了。

  在丛林中,大象虽然不是吃肉猛兽,但不会轻易屈服于狮子的意志,让狮子随意捕食自己的子女的。毕竟,大象还是远不同于娇小的绵羊,有相当强大的抵抗能力,尤其是在大象家庭团结一致的时候,那发怒的公象,足以威逼狮子后退。有时,母象还会鼓励幼象大胆地在狮群面前玩耍,培养它们面对狮子的勇气。当然,而不是躲避,或屈从于狮子。

  因此,如果刘将军真的认为中国是大象,而美国是狮子,那么,按照照从林原则,他是不需要认为中国要屈从于美国的意志,做美国人的仆从。

  其实,美国也不敢收留中国做仆从,除非中国宣布放弃武装,或自动分裂成七、八个小国,否则,美国人是不会放心的。

  5

  曾在央视节目中看到这么一个镜头,嘉宾史玉柱对观众说他最崇拜毛泽东了,因为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战略家。针对这个曾经大名鼎鼎的经济名人的说话,台下有个年青军官向工作人员要了个唛,可能是尉级军官。他反驳史玉柱说:毛泽东的战略水平很低,如果你学习毛泽东思想,就一定会吃亏。大意是这样。尉级官也能对战功显赫的统帅口出大言,我当时心里想这年头军校是不是也给产业化了,这学员学的都是些什么垃圾?尽出白痴战略家。拉部长也不会瞧不起古罗马时代迦太基统帅汉尼拔吧。虽然汉尼拔那支上千年前的军队的攻击力,远不及他手下一个连。毛泽东才过世多少年呢?

  也许,毛泽东的战略思想受蔑视是有一定道理的。都是面对着强大对手,他的战略与新思维的战略有很不同。毛泽东的基本战略就是不屈从于对手意志,这是底线。毛泽东的战略方针就是要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化被动为主动,从而实现自己最优的战略目标。所以,毛泽东的战略表现就是积极、主动、进取。当然,这并不表示他是不加选择地要盲目硬碰,在可以妥协的时候绝不妥协。但如果硬碰能化被动为主动,更符合最优的战略目标,他就敢于硬碰。朝鲜战争就是一个例子。

  不妨比较一下:

  毛泽东说:“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

  新思维战略对这一套游击战术是不屑一顾的,认为太落后了。如果敌进,你现在能退到那里去?再上井岗山?一个导弹来个斩首行动,人也就没了。

  历史事件当然是不会重演。但毛泽东这套游击战术背后的战略思想,却是十分英明的。我们有些新思维战略家,只是认得毛泽东所写的这十六个中文字,却不能领会这十六个字里面所蕴含的思想。毛泽东后来在《论持久战》中,对这套战略思想作了更简洁的表达,就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敌进我退”,是为了保存自己。“敌驻我扰”,是为了削弱敌方战斗力。“敌疲我打”,是消灭被削弱之敌。而“敌退我追”,就是为了扩大战果,消灭更多的敌人。不管具体情况怎样变化,但“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战略是不能变的。美国人为自己的士兵配备防弹衣,为自己的飞机装上巨型炸弹。战略思想和毛泽东思想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双方条件不一样,具体的战术表现就有不同,总不能要求毛泽东让他那支红缨枪部队在公路上显摆吧,当然,也不能要求美国人扛着巨型炸弹在山间小路上行军。

  刘将军在《大国策》中说:“敌变我变,不变受其乱”

  这套军事理论,赞美着说,是审时度势。难听点说,就是一塌糊涂战略。战术当然是要千变万化审时度势的,但战略却是相对稳定,以不变应万变的。不说战争,就是在谈判桌上,如果一会儿变这一会儿变那,能变出什么成果?当年蒋介石就是东变变西变变,左变右变的,让毛泽东给牵着鼻子走。不然,毛泽东又怎样过得了赤水河?蒋介石就是因变生乱。

  拉部长就不同了,当然还有布什先生,毕竟是年纪大了些吧,锐气不足了,就只是够固执。一招反恐以不变应万变。管你阿富汗,巴勒斯坦、伊拉克,还有东南亚什么的,统统叫做反恐。   从对自己的战略信心看,即使在今天这种被动状态,拉部长也没有要想到变动自己的战略目标。战略目标是政治目标的体现,战略变动意味着政治失败。因此,从对战略目标的理解上看,第二回合仍然是拉部长胜出。

  6

  当然,新思维战略可以这样认为,美国和中国还没有真正交手,不能称为敌人,最多也只能说美国是潜在的敌人,而不是现实的敌人。中美两国目前的关系最坏也只能说是非敌非友的关系,而不是真正对抗的关系。

  当然,我们确实没必要在现阶段与美国搞对抗。美国并没有公开表示中国就是它的敌人,尽管妖魔化中国的事情它常常做,但也只能说是一个隐藏的敌对行为。

  对这种非敌非友的关系,毛泽东也有非凡的战略。同样是十六字方针: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这是一个很好的战略。建国以后,中国军事力量的发展,就是建立在这样一个战略思想基础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功,绝非一般的新思维所能比拟。

  确保足够的威胁力量,震慑潜在之敌,迫使它不敢来犯。这种震慑战略,毛泽东用得很成功,拉姆斯菲尔德部长大人也用得很精到。当然,拉部长与毛泽东不同,他手下兵强马壮,资源充足。他的震慑是进攻型的,是要震慑敌人的抵抗意志。所以,他把伊拉克战争的第一阶段称为震慑行动。

而毛泽东的震慑战略是防卫型的,是要震慑潜在敌人的进攻意志。中国的原子弹是这一战略的最成功典范。毛泽东说,原子弹是用来吓人的。就是这个意思,原子弹的最大用途是用来震慑,而不是用来攻击的。

  当然,如果仅有吓人的本领,那是不行的,还得要有“犯人”的手段作保障。震慑进攻需要犯人的手段,震慑防卫好需要犯人的手段。进攻一方处于强势地位,他的震慑力量在于武器的威力。防卫一方处于弱势地位,他的震慑力量更在于战士的勇气。别看我武器不那么成,但若你敢于来犯我,我就敢于去犯你。朝鲜之战、珍宝岛之战、西沙之战,都是“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战略的体现,依靠的,还是团结一致的勇气。

  中国今天的军事战略,仍然需要以毛泽东的战略基础,毛泽东思想远远没有过时。去毛化运动,主事者可能洋洋得意,其实却是中国国难的开端。这一点在教育、医疗等方面,已经看出些到后果了。教育事业去毛化了,教育就成了产业,即教育事业已经失败。医疗卫生事业去毛化了,让人民老有所养,病有药治的伟大人权,也随之失败。农业去毛化,就出了“三农”大难题,农村建设失败。工业去毛化,就出了个国企大包袱,自有生产力发展失败。希望我们年轻一辈的战略家们,初出茅庐的,别那么自以为是,军事去毛化的开始,也就是军事失败的开始。

  7

  毛泽东没有到过西方,一生只去过苏联两次。真可谓见识少了,与我们的精英们对外国的见识,就跟他的土布衣服与精英们的西装革履一样,相差太远。但毛泽东却还是比他们更深得西方精神的精髓,这跟他倡导的人民民主,比精英们高唱的西方民主更接近于卢梭的平等观念一样。所以,尽管毛泽东显得很土,却比那些洋里洋气的精英更了解美国主流社会的思想本质。

  建立根据地是毛泽东的战略主线。从土地革命开始,一直到解放战争,他都谈根据地问题。解放后点评黄巢和李自成的失败原因,也指出这两们农民领袖不重视根据地建设,流寇思想。没有自己的根据地,就无法立稳脚跟。

  建立自己的根据地,营造自己的根据地,毛泽东确实是党内第一人。在这个问题上,他一直是唠叨过不停。比如,一九二八年十月五日写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就谈“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围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而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写的《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隔了将近二十年,他还在唠叨着说:“建立这种根据地,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必须经过艰苦奋斗。”但“我党现时在东北有一项主观上的困难。这就是大批干部和军队初到东北,地理民情不熟。干部对于不能占领大城市表示不满,对于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的艰苦工作表示不耐心。”

现在的新思维也认为这是毛泽东的小农意识,离不开土地。但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这种建立根据地的思想,一直都没有成为全党的统一意志。下面的干部有许多不满,都心急着要进大城市享福。官治的问题,从共和国诞生的过程开始,就一直困扰着人民共和国的发展。这就跟开放改革后,一些官员不是扎扎实实搞建设,而是心急着搞政绩工程,损公肥私享清福一样。这些官员的所作所为还是有着些历史传统,他们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阻力,拖着民族进步的后腿。

  8

  毛泽东这条根据地战略是土一点,小农意识,没有什么时髦包装。但可惜的是,毛泽东这条土战略,却不是世界唯一,甚至也不是世界第一。无法拿到专利权,它不过是揭穿了美国成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战略秘密。

  每当人们说起美国的成功,总有许多溢美说法。比如什么民主制度、人权、自由、牛仔精神、战争横财、以及二战后大量的欧洲移民等等。当然,这些都可以认为是美国成功的众多原因之一,但却不是根本原因。美国获得今天的成功,在战略上就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也许有人认为我这样说太夸张,吹牛也不照本念,把牛皮都给捅破了。这就象陈毅当年说我们是用竹竿子把U-2飞机捅下来一样,可吹得牛气了。不过,这位元帅倒是很懂得毛泽东的精神,深得要领。难怪毛泽东即使在自己身体欠佳的时候,也非得要出席陈毅的葬礼。显然,陈了周恩来之外,陈毅是最能理解毛泽东的。而我说毛泽东的土战略是美国成功的核心秘密,不可否认也是略微夸张了一些的。毕竟,美国人在取得他们战略成功的时候,毛泽东的母亲还没有在韶山冲里把他生下来呢。

  门罗是美国第5届总统,1823年12月2日在他的国情咨文中说:美国将不干涉欧洲列强的内部事务或它们之间的战争;美国承认并且不干涉欧洲列强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和保护国;欧洲列强不得再在南、北美洲开拓殖民地;欧洲任何列强控制或压迫南北美洲国家的任何企图都将被视为对美国的敌对行为。

  这就是著名的门罗主义。门罗对美国的最大贡献,也就是这一条主义。不过,这对美国人来说已经够了,他们不需要再对门罗总统要求更多。门罗把拉丁美洲划作美国的势力范围,就为美国营造了一个安全的根据地。不许欧洲列强染指,使美国不再受欧洲列强的威胁。从而可以和平安定地发展。

  不过,门罗国情咨文的这段直译过来的文字不太好读,念起来拗口。我还是转用一个中国思想家的简单明了的译文吧。也就十六个字,很简单: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这就是门罗主义的精髓。

  门罗时代的美国相对于欧洲列强,还只是一头大象,而不是狮子。没有门罗主义的大象战略,为美国营造了一个安全的根据地,美国是不可能在100年后成为狮子的。

  9

  毛泽东在建国后,也一直为中国建立安全的根据地而努力。

  但中国人没有美国人这么幸运。美国有海洋保护,省了不少心。中国没有这样好的地理环境,要建立自己的根据地,就比美国艰难多了。但为了生存,这总得是要做的。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其实都是为保卫根据地而进行的反围剿斗争,都是为了确保中国这块民族根据地的安全。

  记得古罗马有个故事,说有个异邦的旅游者来到古罗马,见到罗马人在建城墙,就嘲笑城墙单薄底矮,简直是不堪一击。罗马人却自豪地回答:他们的手臂,才是罗马最可靠的城墙。中国的生存环境,决定了我们只能象古罗马人一样,以自己的血肉构筑可靠的城墙。没有这种敢于牺牲的勇敢精神,中国这块根据地是建不起来的。对那种认为毛泽东思想已经过时的观念,只能骂一句说:白痴。大象的勇气本身就是对狮子的一种震慑力量。

  伊拉克可能连大象也算不上,但他们的勇气,不是已经给了美国不少麻烦了吗?只要他们敢于坚持下来,以一代人,甚至两代人的力量打持久战,谁敢肯定他们就不能实现把狮子赶走的战略目标呢?

  当然,美国人一旦进入伊拉克,是不会那么容易给赶走的。无论现在虐囚丑闻闹得多么大,他们都会想尽一切办法赖在那儿不走的。这也是狮子的策略,猎物到嘴里了,不打倒就不会松口。

  拉部长是狮子,他知道自己是狮子,他也坚持狮子的战略。那怕虐囚事件闹翻了天,只要战略不改变,他就不会下来。刘将军知道自己是大象,但他却不象拉那样敢于坚持自己大象的战略。他表现得倒是象一只羡慕狮子的绵羊。很想加入到狮子的队伍里去,但是,狮子会与绵羊为伍吗?不用问战略家,找个写寓言的文学家问问就可以知道答案。

  刘将军在谈到日本时说:“日本是中国的宿敌,但非强敌。我的目标应锁定大敌,放过小敌。对历史旧账应采取这样的方式:永不忘记,绝不纠缠……日本的强大是不可阻挡的……。既然挡不住,不如顺水推舟。比如,如果多数国家同意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我也未必坚决反对。这样一可以满足日本要求,化解日本朝野对我的敌对情绪。”

  这是典型的绵羊战略而不是大象战略,只想通过不断向别人摇尾乞怜讨好,那怕对方是宿敌,靠敌方的施舍来求发展。大象的战略就不同。如果说狮子的战略是捕食的话,那大象的战略就是震慑。把捕食者的捕食愿望震慑住,从而求得动态的和平共处。

  所以,判断毛泽东思想有没有过时,美国就是最好的参照物。如果美国今天宣布放弃门罗主义,允许欧洲列强进入美洲。那么105年后,毛泽东思想过时。因为,毛泽东写《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时候是1928年,比门罗的国情咨文晚了105年。

  从对自己的狮子战略与对自己的大象战略的理解看,拉部长知道狮子就是捕食,绝不放弃到嘴的猎物。刘将军知道自己是大象,却不知道大象的战略是震慑。刘将军再次败败。

  从刘将军与拉部长三个回合的对垒看,新思维战略已经成为负资产。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3: 新疆叛乱纪实
2003: 中国海军的反航空母舰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