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白夫长
万维读者网 > 军事天地 > 帖子
江泽民对美不对抗从策略到战略
送交者: sundaily 2002年02月27日17:00:36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SUN时事…社论及专栏

《中国观点》
江泽民对美不对抗从策略到战略
27/02/2002

要评价美国总统布殊的访华成果,恐怕首先要有参照物,其次要看各
方的目的。北京的参照物可以是前任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也可以是
布殊上台之初;北京所要达到的目的,可以主要是台湾问题,也可以
是中美关的大框架。

显然,江泽民要的主要都是後者。经过预先的磋商,他并不企盼布殊
这次的访问带来台湾问题的大突破,只是谋求建立稳定的不对抗的中
美关,因此参照物应是布殊上台之初。那时,布殊履行竞选承诺,改
变克林顿的对华政策,采取强硬路线,加上中美军机相撞,中美关陷
於近年低谷。相对於那阵子,这次布殊紧跟去年到上海,在半年内两
次到中国,仅是踏足中国京城这一点,江泽民就认为北京的目的达到了。

观察这次访问,可以看到北京对美政策的一条支柱不搞对抗,有了微
妙的变化,那就是从一个策略思想变成为一个战略思想。

在中国文化中,策略更多是指短期的权谋,而战略则是长期的带纲领
性的基本行为。北京原来的对美不对抗政策,实质和本质是对抗的,
是以表面的短暂的不对抗,掩饰本质的对抗,而换取未来对抗的本钱。
但是如今,江泽民似乎已不作任何与美国对抗之想。

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三十日,江泽民会见美国众议员时,首次提出:「增
加信任,减少麻烦,发展合作,避免对抗」的十六字方针。这个方针,
是邓小平最先提出,不过,是在此一年前的内部政治局会上讲的,江泽
民最先公开,外界都以为是江泽民提出的。後来,江泽民出席西雅图亚
太经合峰会後,将这个方针中的「避免对抗」改为「不搞对抗」。


弘扬邓十六字对美方针


这一改动是一个重要的改动,表明北京为了和平建设发展,从尽量避免
与美国发生正面突,改为将不对美国搞对抗,直接作为对美政策的支柱。
这时,克林顿还在实行对华经贸与人权挂的政策,邓小平则以「韬光养
晦」应对。「韬光养晦」是最能表明此时北京对美不对抗的策略性。管
「不搞对抗」比起「避免对抗」,更强调了北京在主观愿望上不以美国
为「敌」的目的,但中共从上至下都接受邓小平这个思想,因为这是隐
藏力量的谋略,「等建设发展起来,有实力再说」。

一九九七年江泽民访美,与克林顿共建中美「战略性夥伴关」,中美出
现新蜜月,十六字方针又变为「增加了解,扩大共识,发展合作,共创
未来」。在这时,「不搞对抗」已经不提,大概中美已经是战略夥伴,
江泽民似乎认为对抗的问题已经不存在了。

到了去年九一一後,北京与布殊在反恐战争上采取合作态度,这也是中
共首次在美国对外国的战争行为上采取合作态度。从九一一到这次布殊
北京行,江泽民将不搞对抗由策略变为战略,甚为明显。也因此江泽民
被不少中国学生、一般百姓,以至内部高层人员批评为对布殊软弱。最
突出的表现,是在台湾问题,不但江泽民自己正面陈述观点时调子低,
而且布殊两次在公开场合暗示「保护台湾」,中方也没有作出强烈反应。
其次,在布殊批评中共,只推销美国的价值观,也表现得不在乎。在反
对美国单边主义,推行多元化,也毫无作为,之前还低调处理江泽民专
机窃听器事件。总之,以北京人的话,就是「江泽民不做布殊不高兴的
事」。

事实上,江泽民对美不对抗从策略变为战略,还有内在的根据。在台湾
问题上,中共已作出「可以等」的策略调整,不急於解决。去年九月,
钱其琛公开作此表示,表明台湾问题是放在经济发展之後的问题。而在
国际外交上,则避免过分「出头」,同时,中国在经济上对美信赖性来
强,这些都是决定江泽民在「不搞对抗」上变化的重要因素。


意识形态对立格局消失


需要强调的是,包括布殊在内的西方国家多数还在强调与中共在意识形
态上的对立,但其实共产主义在中共差不多已成为历史名词。江泽民在
中共内部已说这是几万年後的事情,而他上台之初大喊的反和平演变,
其实已经不是问题,问题只是西方似乎还不注意这个变化,或者有意不
提这个变化以加速中共的民主化。

但是,正因为江泽民在意识形态上右转,中共已失去与美国对抗的必要
性,中国实际是要变成另一个美国,双方在意识形态上的对抗逐步消失。
不再会有社会主义的中国对抗帝国主义的美国,毛泽东时代的「反美反
霸」政策将彻底在中共外交政策上消失。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