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甲午战争爆发110周年(2) |
送交者: 铁十字骑士 2004年08月08日15:46:52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
【战术策略篇】 自秦始皇一统中国以来,各封建帝国不断东征西讨,得来的藩属、疆土被末代王朝清政府在数十年外交动荡中几乎丢失殆尽,惟有朝鲜尚在手中。作为大陆扩张的战略支撑点,倭寇对此垂涎已久。沙俄大修西伯利亚铁路,意欲染指中国东北进而接近朝鲜。英国担心远东利益受损,对朝鲜也分外关注。 各方的经济、政治利益不能通过外交手段平衡,必然会爆发战争。倭寇判断,欧洲正处于均势,短期内并无战乱,若待西伯利亚铁路通车,东方的争夺战必将爆发。所以,举国上下厉兵秣马,加紧备战。对此中国并非一无所知,但以为沙俄意在朝鲜,英、日不忍其独吞,而沙俄又不愿英日、结盟,故有矛盾可加以利用,遂一相情愿“以夷制夷”,幻想英、俄调停制止战争,因而未作开战准备。 1894年,朝鲜“东学党”农民起义爆发,倭寇终于觅得“千载良机”,大肆出兵并竭力引诱中国。7月25日,倭联合舰队在朝鲜西海岸中部的丰岛海域不宣而战(倭国特色),突袭中国运兵舰队。此战倭寇完全是早有预谋,参战的“吉野”、“浪速”、“秋津洲”三舰均为倭寇主力舰,在性能上处于绝对优势。当时北洋水师派遣巡洋舰“济远”率“广乙”、炮舰“操江”,护航运载900清兵的轮船“高升”号。该轮是英国籍,清军租用。“济远”立刻还击,但是敌强我弱,只能且战且走。“浪速”号舰长东乡平八郎(倭寇猛将,十年后在对马海峡大败沙俄)命令“高升”号投降但遭拒绝,遂将其击沉,尔后放下小艇,下令艇上士兵携带枪枝,屠杀浮在海上的清兵。“广乙”重创后搁浅焚毁,“操江”被俘。事后,由于英国商船被击沉而引起国际关注,中国企望英国介入。但倭、英间早已达成默契(再次失算),8月7日英国等宣布中立。 倭寇处心积虑要“聚歼清国舰队于黄海”,终于在9月17日的鸭绿江口大东沟洋面上捕获战机。联合舰队的第一游击队一马当先,由坪井航三少将指挥,以17节高速向北洋水师冲刺,联合舰队总司令伊东佑亨坐镇本队,航速13节紧跟在后。上午10时30分,北洋水师发现了来意不善的联合舰队,立刻起锚迎敌,先排成双纵阵,然后再往两翼展开变成横阵。中午12时50分,两军相距5000米时,北洋水师旗舰“定远”先敌开火,但震塌了舰桥,正在指挥战斗的丁汝昌跌落甲板,身负重伤。不久,信号装置又被第一游击队快速而密集的炮火摧毁,北洋水师陷入群龙无首的窘境。“济远”在此时加速脱队,成为后人争论的另一话题。此外,第一游击队还击沉了“超勇”、“扬威”两艘旧舰。 第一游击队向北洋水师右方机动,北洋水师各舰连忙转向。由于失去了旗舰的号令,船舰机动力又不足,再加上排成横阵的舰队要做转向实在为难,队形转了个弯就开始分崩离析。下午2时30分,当第一游击队绕到北洋水师右翼时,联合舰队本对也跟上,形成夹击之势。殿后的旧舰“扶桑”、“比叡”,速度较慢而遭重创。在本队旁边,还有搭载督战的军令部长华山资纪中将(日后的首任台湾总督)的“西京丸”以及小炮舰“赤城”。该两舰险些遇难,但是吸引了北洋水师的火力。“致远”舰奋战不懈,弹药耗尽且遭受重创,管带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冲撞主力舰“吉野”,在距离约100m时被鱼雷命中,锅炉爆炸迅速沉没(有文献称是发射管内鱼雷被引爆所致),全舰官兵246人壮烈殉国。因“济远”、“广甲”退出战斗,第一游击队盯住“经远”,环攻不已。,“经远”舰在管带林永升指挥下以一敌四、奋勇作战,不幸被鱼雷击中要害逐渐下沉,官兵拒不弃舰仍发炮不止,直至完全沉没,全舰官兵231人为国捐躯。 至此,北洋水师只剩下“定远”、“镇远”、“靖远”、“来远”,而倭寇除“比叡”、“赤城”、“西京丸”3艘弱舰撤退外,9艘主力俱在。在黄海大战后期北洋水师失去统一指挥时,“靖远”舰管带叶祖珪毅然下令升起指挥旗指挥全舰队继续作战,承受了日舰炮火的集中打击(共中弹110处)。下午3时20分以后,第一游击队缠住“靖远”、“来远”,本队5舰全力围攻“定远”、“镇远”,想要一举击沉长久以来的心腹大患。两舰不愧为德国货,坚固耐用,虽然弹痕累累而且不时发生火灾,但是装甲没有被贯穿,炮械也都没有损毁。倭寇旗舰“松岛”被“镇远”的305mm巨炮引爆了副炮弹药,伤亡超过百人,船身倾斜五度,完全丧失战斗力。5时45分,联合舰队司令伊东佑亨下令“停止战斗”,历时近5小时的黄海海战结束。 黄海海战是迄今为止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海战,也是人类历史上首次近代化蒸汽装甲舰队的大会战。参战双方投入了火炮、鱼雷等近代海战武器,战列舰、巡洋舰等各司其职,运用大编队、分散、协同等机动战术。关于纵阵、横阵的对决,结果证明还是纵阵比较可靠,横阵不仅容易混乱,而且舰身的横截面不足,能配置的火力有限。在当时的海战模式中,舰队队形一定不能出错,否则不仅很难机动以抢占有利位置,射击时也会因为距离远近不同,或者各舰射击范围互相干扰而无法整齐地下达开火指令,不能集中火力打击敌方;面对整齐的倭寇舰队,北洋水师诸舰后来各自为战,难免一面倒。当然,这其中也有失去旗舰的影响。此外,联合舰队的装备较北洋水师的先进。在黄海海战中,倭舰航速与火炮射速的优势显露无遗。北洋水师各舰多半中弹上百枚,有的甚至超过二百枚,而倭舰最多也不过三十余枚。 黄海海战后,“定远”、“镇远”还在,加上其他5艘巡洋舰,仍有一定的机动作战能力。但倭寇无须再战已获得制海权,登陆辽东,占领旅顺,进而合围刘公岛军港。北洋水师消极避战,最终“镇远”等10艘舰被俘,编入联合舰队,只有康济舰被允许悬龙旗,载着丁汝昌、刘步蟾等六具灵柩和水师官兵凄然远去...... 甲午战争对中、倭而言都是个转折点,也是两国截然不同命运的分水岭。原本清朝致力于洋务运动,一时间似乎颇有作为,国家、民族的前途似乎也有了希望;倭国虽然也拼命西化,但是总觉得狭小贫瘠的荒岛难有前途,面对一海之隔、曾经强盛的庞大王朝,不免有些畏惧。待战胜之后,倭国正式取代中国成为亚洲第一强国。自此,中国人在倭人眼中,沦为愚弱不振的废物,轻蔑地戏称为“????”。可以说,甲午战争是中国民族自尊心崩溃的起点。另外,在战役中没有付出多大代价的倭国,竟然开价2亿两白银(还辽再加3千两)。清政府被迫债台高筑,无法翻身,其影响足以延至今日。相反,倭国在获得与“投资”不成比例的巨额回报后,从此迈向世界一流工业国。 贯古通今,不难发现: (1)政治腐败: 满清末年可谓内忧外患,对内:权贵当道,尸位素餐,反对变法,镇压起义,无以团结人心共赴国难;对外:自大无知,闭目塞听,虚存幻想,不思进取,岂能拨云见日争取主动? (2)战略短视: 自购入“定远”、“镇远”后不再新添大舰,妄图仅凭每年军演“有效吓阻”。明知中倭间早晚一战,也不大力发展军械工业,以致不但无力自造战舰,连维修保障极其勉强,弹药储备更是不足,如此怎能应对长期战争。 (3)作战消极: 海战时不争制海权,一味“避战保船”,仅将战舰用于运兵护航;防御时坐以待毙,屡屡痛失良机,将士主动请战却坚决不从。 (4)内部纷争: 军阀作风,为派系斗争保存实力,李鸿章将舰队视为一己之私,龟缩港内、无所作为。丁汝昌未受过正规海军训练,只因为是李的爱将,被任命为水师提督。纪律废弛,“炮上晒裤”已成中外笑柄。 尝闻洋人吃饭惯使刀叉,竭力撕扯牛排之状,形同山野猛兽。倭人自谓东洋,显然深得其实,所以每每遇人鞠躬、微笑,不过掩饰狼子野心罢了。对牛弹琴固然是错,与倭论理更是错上之错。征夷抗倭古来有,中日友好世间无!在“自卫队”铁蹄踏遍全球的今天,我等切不可心存侥幸,当须严阵以待方能立永世而不倒! ----------------------------------------------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03: | 隐瞒50年的中国军队伤亡内幕 | |
2003: | 究竟谁是韩战越战的最后胜者? | |
2002: | 台海局势 | |
2002: | 中国陆、海军地面压制火力发展跨海作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