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什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进一步正常化
布什访华前,美国当局的新对华政策就已基本成型,那就是布什出席完上
海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高峰会议后确定的对华实行“坦率的建设性合作”
(三C)。在这三个C中,第一个C当然是所谓“坦率的”,坦率不是为了表达
双方的共识,因为共识用不着“坦率的”言辞,而是用来表达分歧,也就是
说,美国不掩饰自己与中国在一系列问题上的分歧(包括一些根本性的差异与
矛盾)。这次访华,布什在言谈举止中确实做到了“坦率的”:在台湾问题
上,在不扩散问题上,在人权问题上,在宗教自由问题上,在向中国人民兜售
“美国梦”上等等,布什都十分坦率。在这些存在分歧的领域,中美领导人基
本上各说各话,但相互都在倾听,双方由此都对对方的真实立场有所了解。这
一点倒是比较符合美国人的风格,也接近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现实,直来直去,
实事求是。一句话,中美各自坦率表达分歧,如果美国不是在这些分歧的领域
向中国施加压力,而是真正地指出双方在利益与价值上的差异,去除那些不必
要的外交辞令般的空话与废话,对双方今后实际关系的发展不无益处,中美关
系可能由此走向进一步正常化。
君子之交往,彼此应该坦荡荡嘛!所以,中国应该欢迎美国的坦率。
“中美关系需要进一步正常化”,这是笔者在两年前的观点。当时,中美
正在经历着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后的危机,中美两国贸易关系正常
化与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上尚未达成一致,而且还存在着许多不确定
性因素,所以,当时笔者认为,虽然存在着外交关系,存在着愈来愈复杂与多
样的经济与社会关系,但中美关系却很不正常,因为最基础、最起码的双边经
济贸易关系居然得不到保障,美国国会年年要审议与中国的贸易关系,甚至在
一些情况下,两国贸易关系被严重政治化。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美经济关系也终于实现了正常化,这
使得整体的中美关系也大步朝更加正常化的方向迈进。布什入主白宫,一开
始,共和党行政当局似乎要在中美关系上开倒车,使中美关系不是更加正常
化,而是更加不正常化。布什那些对中国不友好甚至挑衅性的言论,如中美
“战略竞争对手”,连同中美之间新的安全危机(海南撞机事件),一时间造
成中美关系乌云密布。
以反恐战争为标志,中美关系开始获得大幅度改善,布什在2001与2002
年交替之间的4个月中两度访问中国,中美两国领导人两度会晤,特别是这次
布什北京之行,使得中美关系重新步上更加正常化的道路。
然而,布什访华后的中美关系形势依然严峻,通过高层互访,两国关系虽
然又一次走向正常化,但前面的挑战依然巨大。美国仍然把分歧置于建设性合
作关系之首(三C中,首先是坦率地谈论分歧),“建设性合作”到底能在多
大程度上抵消差异与分歧,抵消导致两国关系冲突的其它因素,还需要拭目以
待。
中国不是美国的盟国,中国在政治与文化上与美国不同,而且就是在三十
多年前,两国还互为敌人,刚刚在一年前,布什当局还差点把中国定位为“新
冷战”对手。这样的一种国家关系居然发展到“今天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国家
关系”的规模与水平。从这种意义上说,中美之间存在分歧甚至冲突是几乎是
正常的。面对分歧与差异,有关双方坦率直言相对,开诚布公,即使是各说各
话,各自表述,对下一步双方关系的发展仍不一定是坏事,反而可能是好事。
超越“不是朋友就是敌人”的传统思维
美国人坦承自己与中国的分歧,中国更是承认中美之间的差异。分歧也
好,差异也好,它们都是两国关系中需要面对与解决的问题。如果我们克服、
超越了这些分歧与差异,中美关系就能取得发展。过去三十年,中美关系的发
展就是不断克服一系列分歧与差异的结果。钱其琛副总理在2002年2月25日纪
念中美上海公报发表三十周年的大会上指出,中美两国“应当尊重两国之间的
差异,通过对话和交流以达到相互借鉴,和平共处。同样,中美之间尽管有些
纠葛,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分歧,但归根到底,中美关系应当好起来。一时解
决不了的,可以求同存异,而不应故意突出、夸大这些分歧。中美之间的差异
过去没有妨碍两国建立和发展关系,现在和将来更不应当成为保持和发展中美
关系的障碍。”
克服分歧、超越差异的最好办法是扩大两国合作。这次北京会晤,中美两
国领导人再次承诺推动两国在经贸、能源、科技、环保、艾滋病防治、执法等
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当合作领域顺利扩大后,两国更加突出共同利益,就将出
现战胜分歧与差异的强大动力。三十多年前,中美之间不存在基本的经济与社
会关系,美国对中国是敌视的,美国人民对中国是不了解的,中国是与世相对
隔绝的,经济发展程度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而如今,中国经济继续在高速道
上前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之一,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中
美两国人民交往越来越频繁,两国已经是经济上密不可分的伙伴。中国的现代
化离不开美国的市场、投资、技术、教育、信息,而美国也离不开中国这个巨
大的市场。在政治与安全方面,中国对外政策的一个基本国家目标是维护世界
和平,这次反恐战争中,美国人感到了中国对世界和平的重要性,所以,布什
在北京就称赞中国是“朝鲜半岛、东南亚和南亚邻国之间的和平力量”,而他
的国家安全顾问赖斯女士更进一步说:“两位国家元首谈到了由双方建立建设
性关系的愿望,以美国和中国在国际体系的重要性而言,的确有责任建立彼此
的建设性关系。”这应该不仅是外交辞令或者应付记者舆论之说,而是表达了
一个基本事实。
用“朋友”或“敌人”、“伙伴”或“对手”这样的言辞概括中美关系,
不仅都是不准确的,而且不可避免地要落入传统政治现实主义的“安全困境”
中,这对中美关系并不有利。在全球化条件下,世界上两个最大国家中美之间
的复杂相互依存已经远远超越了传统现实主义的国际政治思维。事在人为,人
们可以在中美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与分歧上不怀好意做文章,建构一种不那么
乐观的甚至是敌对的中美关系,但对抗的中美关系与一个全球化的、相互依存
的世界是背道而驰的,不仅不符合中国的利益,也不符合美国的利益;相反,
人们可以主动去建构一个良性互动的、双向互利的、超越简单的敌友“二分
法”,通过合作与共识克服分歧、战胜困难的中美关系。
让中美关系成为当今世界的一种平常而最重要的一组国家关系吧!发展中
美关系“行胜于言”
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行胜于言”。正好这次布什在清华发表演讲,所以用
“行胜于言”来表达一种看待中美关系的方法也许非常有用。
以中国认为的两国关系中最为重要的台湾问题为例,可以看出是实际的行
动而不是言辞对两国关系更加重要。
此次布什在多处提到美国的所谓《与台湾关系法》(布什这趟东亚之行
中,从出发前表示台湾为美国的朋友、在日本国会强调不忘对台湾承诺,到了
北京后一再重提支持《与台湾关系法》),台湾执政当局方面似乎很满意,其
实,这是一种典型的自我解释后的自我陶醉。人们知道,美国所谓《与台湾关
系法》是美国与台湾断交、与中国建交后才有的一种所谓维护美国在台湾利益
的立法行为。尽管中国强烈反对美国这个干涉中国内政的行经,但是,《与台
湾关系法》并没有给台湾当局以任何政治上的外交承认;尽管《与台湾关系
法》是美国国内法律,但它不高于中美外交关系。因此, 布什这次提到所谓
《与台湾关系法》,并没有意味着美国在台湾岛内政治变化的情况下改变其
“一个中国”政策。出于对美国在中国大陆重大战略利益的考虑,只要中国坚
持“一个中国”的解决台湾问题的既定原则,美国不可能提升台湾问题的政治
高度。
这次东亚之行,布什要求台湾海峡两岸都不要有挑衅行为,当然,这是对
中国的所谓“坦率”言辞的一部分,但从更深的意义上,这是美国对台湾当局
的一个新警告,因为布什深知,在台湾海峡,未来的挑衅肯定来自台湾的独立
趋势而非中国一贯的“和平统一”政策。美国当然无意促进中国的统一,只是
要求海峡两岸双方去解决台湾问题,而非促进中国统一。美国人的意思有多种
可能,一种相对比较积极的解读是,美国人乐于见到中国大陆与台湾“各让一
步”,达成妥协方案,既非大陆现在坚持的统一,也非台湾当局要求的独立;
另一种相对比较消极的解读是,美国希望中国大陆承认台湾走向独立的现实,
放台湾一马。
中美两国领导人各自说了一些什么,当然对两国关系特别重要,一诺千金
嘛!但是,归根到底,看中美关系的好坏,还不能以这些言论为最终依据,而
要看事实上的两国关系的正常化程度,看两国为发展这种关系所采取的行动。
中国方面,自“9.11”事件以来,已经用实际行动支持了美国发动的国际
反恐战争。出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考虑,中国也在攸关美国利益与世界和平的
其它领域与美国开展建设性合作。如果美国也能以实际行动支持中国的改革与
发展,承认中国的在亚洲以及太平洋地区与在全球的利益,维持中美两国的长
期和平共处,处理好差异、分歧与危机,中美关系的前途将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