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白夫长
万维读者网 > 军事天地 > 帖子
中共的軍事戰略(很不错,但不敢完全苟同)转载作品
送交者: wiseguy1 2002年03月07日16:03:59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中共的軍事戰略(很不错,但不敢完全苟同)

火力﹒機動﹒制空
1973年爆發的第四次中東戰爭,給世界軍事理論界帶來一縷新空氣,但卻並非新鮮空氣。最為奇特的是,人們是從失敗者而不是從勝利者身上學習經驗。因為在戰爭初期,阿拉伯國家裝備的“薩姆”曾經成功地阻止了以色列空軍的攻擊,並為地面進攻提供了“制空權”,所以很多國家因此開始大力發展防空飛彈﹔同時,由於反戰車飛彈的出色表現,也贏得了一片贊譽聲,中共也毫不猶豫地加入到對這兩類飛彈的研制行列中,從而忽略了在主戰戰車和主力戰機方面的進一步研究。
然而,人們並非沒有注意到,決定性的戰果還是由戰車和飛機取得的,防禦能力的增強的程度還沒有達到徹底瓦解進攻力量的水準,沒有達到像機關槍出現時對進攻一方呈現的毀滅性的打擊力度。也就是說,步兵不可能抱著一堆反戰車飛彈和防空飛彈就能獲得勝利,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兩軍在裝備方面的差距是明顯的,以色列陸軍的主戰戰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百人隊長”式戰車,而對方裝備的是號稱當時最先進戰車之一的“T-62”,而空軍方面正相反,以色列裝備的F-15和F-16要比對方進口型的“米格-21”要先進。然而首先在反戰車飛彈方面,阿拉伯軍隊至少可以說是不善使用,所取得的戰果也不大,只是在以色列軍隊正面強攻“中共農場”時才遭到一些殺傷﹔其次,對於地空飛彈的哂茫m然取得了一些戰績,可是一旦以色列人重新獲得地面優勢並相繼擊毀了敵人的地空飛彈發射營後,制空權就又屬於他們了。

下一個被人們學習的失敗者是阿根廷空軍。他們在英阿福島之戰中用“超級軍旗”攻擊機發射的“飛魚”飛彈擊沉了英國人的多艘戰艦,使英國遭到了嚴重損失。因此人們議論的話題就是,如果阿根廷空軍的“飛魚”飛彈存貨比較充足的話(據說當時該型飛彈已所剩無已,而法國人又不肯供貨),那麼戰爭的勝負實在很難說。是的,如果戰爭僅限於福島的話,那麼情形確實對英國人不利,因為他們奉命不得攻擊阿根廷本土,如此一來,阿根廷空軍就可以肆無忌憚地從本土機場起飛去攻擊英國艦隊,而英國人的預警時間卻不足以使他們的戰鬥機或防空系統作出反應,而一旦情況相反,則英國人有足夠的打擊力量可以壓制阿根廷空軍,攻擊包括機場在內的空軍設施,可以預料得到的是,戰爭局面肯定會呈現一面倒的情形。

很少有人能夠正確歸納美國民族的特點,實際上美國並不存在一個單一的種族,如果非要找出這些民族的共通之處的話,那就是物質生活的充足。正是由於這樣,美國人幾乎沒有不會開車的,把玩機械對於他們來說有如家常便飯,當他們參加戰爭時,這一特點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這也是為什麼他們非常重視個人生命卻不願意節省彈藥的原因,他們真正是靠“錢”而不是“人”進行戰爭。所以在外界或他們自己承認失敗的時候,多半是他們無法承受某種程度上的損失,而這種程度的損失對於其他國家的軍隊來說,很多時候簡直就不值一提。

美國人損失最嚴重的戰爭是在越南的冒險,而對他們後來軍事理論影響最大的也正是這場戰爭。他們第一次面對捉摸不定的游擊戰對手,雖然裝備了當時非常先進的武器,可是對於看不見的敵人卻空有一身力氣沒處使,然而美國人得出的結論與其說是有趣,不如說是可怕,他們一個最主要的論點就是,美國人沒有在一開始就把後來陸陸續續丟進去的部隊作一次性的投入,火力不是太強了,而是遠遠不夠。可是,很多人忽視了一個重要的事實,那就是,只要是正規戰,美軍在越南幾乎沒有輸過,前蘇聯在阿富汗的經驗也是相同的──火力並非不夠,主要是因為他們都犯了用拳頭打螞蟻的錯誤。

***

在二十世紀,軍事學術取得了長足進展,而這一切主要是基於武器裝備的長足發展,不過話又說回來,形形色色的軍事理論歸納起來,還是只有兩個大類,即火力制勝和機動制勝(主要是指裝甲戰),至於航空兵的發展至今仍未能有一個比較確定的說法,所以可以將其另歸一個大類,即空中制勝。

從本世紀的戰爭歷史分析,可以看出,雖然機動制勝學說的優勢顯而易見,不過取得領導地位的還是火力制勝學說,其頂點就是蘇聯人炮制的核突擊戰略,也就是廣泛使用戰術核武器為後續部隊開路的進攻學說,這種學說曾將北約軍隊威懾得老老實實地在柏林牆後面呆了四十多年。

我們經常在歷史書籍中找到這樣的字眼:XXX部隊集中了上千門各式大炮,向敵人盤踞的XX地點進行了長達X小時的火力準備等等,這種炮戰蘇聯人最拿手,他們設法搞來各種大炮,“集中”起來對準進攻地帶猛轟,而美國人因為海空軍比較厲害,常常還加上艦炮和空中“飽和”轟炸來癱瘓敵人。這種火力準備轟炸幾乎可以在他們每次進攻作戰中找到,這樣幹的還可以列出一長串國家,如英國、法國、日本、一戰時的德國等等。

然而,對於機動制勝學說的代表們來說,火炮主要是用來防禦而不是用於進攻──當然這種“防禦”的涵義可能廣泛了一點,因為即使在進攻中,防禦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環,我們所指的不是絕對意義上的防禦──他們進攻時所用的火炮,就是戰車炮或自行火炮,他們也不做火力準備,只是在接近目標時,對準了開一炮就夠了,如果說他們使用了火力準備的話,這種準備也是來自天上的俯衝轟炸而不是地面的火炮。這與那種幾乎是無限制地浪費火力的做法實在是有天壤之別。

早期的中共軍隊稟承了紅軍時代和八路軍時代的機動戰略特點,比如說在入朝作戰初期,由於秘密地穿插,所以部隊幾乎未攜帶重裝備,基本上憑輕武器就將美軍陸戰一師從鴨綠江邊一直趕過了三七線,沒有進行任何形式的火力準備。而到後來成為相持戰後,重武器也出現了,也裝備了飛機和戰車,火力準備也夠了,卻很難在進攻方面奏效,因為中共面對的敵人在火力方面占有更為明顯的優勢,結果進攻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這也是放棄機動作戰原理的一個教訓。

不過在中印邊境戰爭時,中共軍隊又重拾機動作戰法寶,在火力並不占越的情形下非常迅速地打垮了喜馬拉雅山一線的印度軍隊,而對手中有很多部隊是參加過北非戰役的老兵,他們從英國人蒙哥馬利等人那裡學來了火力制勝學說,可是一到高原地區就傻了眼,碰上了擅長機動作戰的中共軍隊,頓時覺得施展不開,一下子就被擊潰了。

阿拉伯人在第四次中東戰爭初期的表現很讓人心儀,特別是他們用各種防禦型飛彈給敵人造成的殺傷,使中共軍界萌生了大搞飛彈的念頭,前不久很多飛彈專家聲稱他們能夠搞出世界上任何一種類型的飛彈,估計絕不是吹牛。不過,光是有飛彈是不夠的,伊拉克和南斯拉夫的教訓是深刻而慘痛的,就是說,面對一個火力上占有絕對優勢的敵人,如果靠單純防禦和拚火力的方法,其結果往往是以失敗而告終。其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象這樣的例子就多得很,比如日本人在太平洋列島上不斷“玉碎”,希特勒在戰爭後期的頑固防守等,都帶來了非常沉重的後果,其原因都是與火力占優的敵人死拚的結果。

如果注意到以色列軍隊在蘇伊士吆雍透晏m高地進行的戰鬥,可以理解一下什麼是現代的機動作戰。實際上以色列人並不是在一開始就轉入進攻的,他們在初期的靜態防禦戰中由於遭到突然襲擊而付出了嚴重的傷亡,不過在回過神來以後,以色列軍隊的傳統才表露出來,他們首先是轉入機動防禦,看一下中東地區的地圖就可以知道以色列的國土面積有多麼小,然而他們除了堅守可以讓敵人長驅直入的赫爾蒙尼特山等少數幾個高地以外,在北部戰線上的戰車部隊都開始進行機動防禦,他們用一個第七旅在山谷中擋住了敘利亞人驚濤駭浪般的衝擊,其它部隊在四周機動殲敵,在將敵人的攻擊力量消耗得差不多以後,全線轉入反攻,一下子就打進了敘利亞境內,直逼首都大馬士革﹔在南線,他們並不與優勢敵軍纏戰,而是適時將預備部隊轉入外線進攻,渡過了蘇伊士吆樱税<暗谌瘓F軍的後路,將這支敵軍圍住,使得戰局朝有利於自己一方傾斜過來。

***

比較一下火力制勝和機動制勝兩種學說的不同,有利於我們研究中共未來軍事理論發展應有的趨勢。歷史上最強盛的民族或國家,往往為蠻族所滅,這令許多歷史學家困惑,他們在經濟和政治的圈子里轉悠,試圖發掘那些偉大民族衰落的軌跡,當時並沒有“火力”這一說法,我們不妨用“殺傷力”來代替,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文明比較發達的一方,也擁有比較強大的殺傷武器,但結果多半是文明比較落後的一方毀滅了對手,如希臘、埃及、印度、巴比倫、迦太基、東西羅馬以及中國覆亡於蠻族的那些各個朝代等,當然經濟和政治方面的衰落和腐朽總歸是伴隨著一個末落帝國的象徵,但是我們還是可以肯定一點,最主要的還是對手的軍事學術更先進一些,換句話說,就是蠻族的軍隊,是以騎兵為主體、以機動作戰為前提指導作戰的。反過來,那些文明古國的軍隊,卻主要是以步兵為主體,以火力或者說是殺傷力制勝學說指導作戰的。

上述現象的發生絕非偶然,事實上,這就是農業民族(大陸民族)和商業民族(海洋民族)面對游牧民族(內陸民族)時所必然出現的情形,游牧民族從小在馬背上長大,這使得騎兵成為這些民族軍事力量的主角,而在火槍發明以前,騎兵的衝擊力和機動性都是步兵所遠遠不能比擬的,最出色的例子當然是蒙古騎兵。所以,當利德爾-哈特和J﹒S﹒富勒等人面對全新的戰車時,他們的第一個念頭就是,騎兵復活了,這也是他們在自己的著述中反復提到各個歷史時期騎兵作戰戰例的原因,他們就是想將騎兵思想灌輸給軍事理論界,不過他們力圖澆灌的鮮花並沒有在自己的國度開放,而是為別人做嫁衣裳,成就了隆美爾等德軍名將。

德國人的失敗與其說是軍事戰略選擇不當,不如說是國家戰略(大戰略)出了差錯造成的,不能因此就說德國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功敗垂成是他們軍事思想落後的結果,恰恰相反,如果德國人一開始就象大多數德軍高級將領所主張的那樣以火力制勝學說指導戰爭的話,可能戰爭剛打響他們就輸了,那樣對於世界來說,也許要算是一件好事。

那麼,中共的國防軍事力量,今後應該以何種軍事學說指導作戰,就成了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我們注意到一個很明顯的現象,現在人們更多地談論軍事科技和武器的日新月異,在很多軍事網站上,羅列了外軍和中共的各種不同類型的武器裝備以及它們的最新動向,而探索軍事理論的內容則廖若晨星,這是因為,人們更容易接受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而軍事理論的研究成果,只有到了下一次武裝衝突時,才能檢驗出其真正的價值。先進的軍事理論可以讓先進的軍事裝備如虎添翼。可以想象,如果二戰時的德軍沒有裝備戰車,那麼他們即使有先進的機動戰略指導,也不可能取得那樣大的成就。

中共軍隊有優良的機動作戰傳統,這是他們不應輕易拋棄的,不應該死抱外軍的軍事理論,大談什麼“空地一體戰”、“多兵種協同作戰”這樣一些不切實際的空洞理論,因為你有什麼樣的裝備,才能談什麼樣的理論,只有大的方向不出差錯,理論才經得起考驗,這才是硬道理。說句不中聽的話,中共現在有什麼空地一體戰的基礎呢?以前說中國可以設計出世界上最先進的飛機,只是沒有相應的原材料製造罷了,這也是很荒謬的,氫彈都搞出來了,衛星也上天了,製造飛機的原材料反倒研制不出來,說出去誰會相信?搞了這麼多年,到頭來還是不得不買SU-27,而原來跟西方國家關係比較好的時候,也想過買鷂式垂直起降戰鬥機,這麼多年過去了,原材料還是沒有研究出來,而俄羅斯已經出了SU-37,美國用上了F-22,法國有陣風,英國有歐洲戰鬥機,連日本也搞出了自己的第四代戰機,卻還在買SU-27,自己設計的殲10,據說跟以色列當年的幼獅差不多,還談什麼“空地一體戰”?殲7改來改去,到今天還在服役,有改造的資金,不如拿去搞研究,說不定一發狠,什麼飛機都搞出來了。

***

目前,中共軍隊的裝備處於更新換代的大轉折時期,正是在這種特殊時期,有無先進的軍事理論導引裝備的更新,也是一個值得重視的話題。古德里安是在先開創了戰車戰的理論性工作之後才指導德國軍火工業製造當時比較適用的馬克IV型戰車的,這種戰車雖然在裝備和火力方面均不及英法等國的戰車,但在速度方面卻是一流,這使它具有了較高的機動性,而且不易在行進中被擊中起火,更適合德軍的機動戰略。

那麼,研制一些什麼樣的武器裝備可以使中共軍隊的裝備更適合於機動作戰呢?陸軍方面,一個起碼的前提是全軍的機械化和摩托化,這一點做不到,首先喪失了機動力,機動作戰就更加無從談起。在此前提下,加大主戰戰車的研究力度。

當今世界各型主戰戰車的一個最難解決的問題是防護性,無論裝甲多麼厚實,也無論加裝了什麼反應裝甲,幾乎所有的戰車都無法逃避這樣一個現實,就是它們都能被已經發明的攻擊手段洞穿,即使是號稱最先進的M1A2戰車也是如此,因為最好的脫鈾穿甲彈可以擊穿T-72,也一樣能擊穿M1A2,不顧一切地追求戰車的防護性能,不是說沒有必要,而是說過於鑽牛角尖了。這方面,來自空中的經驗可以幫助解決問題。以F-22為例,如果與第三代戰鬥機進行空戰,它也沒有必勝的把握,它的優勢實際上來自於超音速巡航能力、隱形性能和高性能追蹤系統,而放到陸地上,戰車同樣可以朝這些方向努力,我們可稱之為數位化戰車,其特點是,火炮不再是單一的戰車武器,應該加裝部分反戰車飛彈和小型數控雷達,可以同時捕捉數個目標進行攻擊,由於反戰車飛彈的射程可以大大提高,在同等距離上擊穿對方裝甲的可能性更高,而且飛彈還有一個特性,就是可以改變方向,從上方向下攻擊戰車最薄弱的頂部裝甲﹔與此同時,提高戰車的靈活性,包括速度、轉向和制動系統等,能夠從容躲避對方的攻擊,這就好比原來的輕騎兵,雖不如重裝騎兵的衝擊力強,卻符合現代的散兵作戰原理,更適應現代化戰爭,這比片面追求提高戰車火炮口徑和裝甲強度更為有效。

***

第二次世界大戰和其後的戰爭,揭示了這樣一個規律,即進行作戰的任何一方如果擁有制空權,則已方部隊至少可以立於不敗之地,如果擁有的是壓倒性的制空權,則戰局也很可能呈現一面倒的態勢。制空權也分為兩種,一種是戰略性的,另一種是戰術性的,或稱之為局部制空。美國在這方面是集大成者,但是它的空軍也有一個重大缺陷,就是飛機越來越先進,而戰術卻越來越呆板,為什麼這麼說呢?原因可能就是很長一段時間裡,美國空軍甚至缺少一個真正的對手讓他們來檢驗自己的飛機倒底有多麼強,更談不上戰術的較量了。可以列舉一長串美國參加的戰爭來說明我們的這個觀點──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的制空權和他們的制海權一樣,幾乎沒有遇到像樣的挑戰,朝鮮戰爭中的中共空軍雖然很善戰,數量卻實在太少,不能構成重大威脅,至於其它戰爭,就更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空中力量參加較量了──擊落他們飛機的武器,絕大多數來自地面而不是空中。所以美國空軍現在的發展,實際上也是一種摸著石頭過河的策略,因為它是領導者,又沒有什麼實戰經驗幫助,最多只能靠電腦模擬模擬,因此搞不出什麼響亮的名堂,它所能炫耀的,主要還是它的飛機性能。

現在,由於第四代戰鬥機和B-2的出現,美國空軍在裝備上又一次領先世界,那麼同樣的話題對於中共空軍而言,恐怕就很難說了。但是,真正的機動戰爭的戰場是在空中,因為沒有任何一種戰爭工具能夠擁有象飛機這樣的機動性能,想象一下這樣的場面:一千架戰鬥機掩護一千架轟炸機和強擊機的攻擊,為一千架咻敊C著陸提供保護,與此同時,一千架直升機負責擔任空中機動部隊,以這樣的力量,攻占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可能都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雖然這種想象的情形非常誇張,但這就是未來的趨勢!

所以,中共軍隊現在必須大力發展的,主要是空軍,空軍強大了,有了制空權,同樣也就有了制海權。作者:YoungGung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