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算寫一些字, 描繪一下新加坡七十年代文藝活動的面貌與精神, 該如何開工呢? 先找一首歌來激勵一下自己, 這首"海石吟"是幾年前敲的歌, 詞曲作者是"王永鴻", 可後來發現歌詞與音樂已經配搭不了, 幾經改詞終於放棄了, 那麼敲好的音樂該怎麼辦? 就退而求其次, 用來當朗誦配樂, 這回終於用上了.
開始的朗誦詞太容易了, 靠印象隨便寫都有, 但要押點韻可不簡單, 就亂翻歌紙找句子, 也不容易, 因為來來去去都是那幾句口號式的句子, 幾經努力, 也湊成了一段.
來到第二段, 音樂已經低沉緩慢, 就不能再寫那些激昂的句子了, 還好, 一次出門, 忽然想起那些不幸早逝的夥伴, 和那些走上不歸路的勇士, 就自然而然寫出一些句子來, 這說明, 寫東西不能光呆在房間湊句子, 必須有真實的感情, 才有靈感. 當音樂再度高亢時, 又可以寫些很陽光的句子了.
到了最後一段, 怎麼辦呢? 這是一次失敗的歷史, 最後是團體領導被抓去關, 團員作鳥獸散, 總不能直白地說"都倒了", "都走了", 這太不"文藝"了, 剛好這時聽到卡卡唱的那首什麼"深秋"的, 很有感覺, "啊! 這裡已是深秋, 你來做什麼呢?" 就抄幾句來用, 嘿! 還很合用, 這又說明聽歌不能只聽自己熟悉的, 得聽點其他的, 不然就無法湊足朗誦詞, 終於, 可以朗誦了.
在我們這裡, 詩人都不寫詩了, 反而是技術人員偶爾需要時會寫幾句, 也還好現在是網絡年代, 有網友可以幫忙先看看, 不至於朗誦後被笑掉牙, 就這樣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