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英豪big-apple
萬維讀者網 > 高山流水 > 帖子
牢頭推介:面哥早期作品---《演奏的時代》(5)
送交者: 鄒一眠 2005年04月29日11:47:45 於 [高山流水] 發送悄悄話

雖然,帕格尼尼演奏的曲子也都是自己創作的,不過,他的演奏動機,既不是作曲,也不是為了發表自己的作品。在帕格尼尼之前,還沒有一部作品能使演奏家充分發揮自己的演奏技巧,所以,為了淋漓盡致地展現出自己魔鬼私生子般的特技,他不得不自己為自己創作。

這樣,帕格尼尼就開創了“作曲”不以作曲自身為目的(而是作為闡釋演奏技術的工具)的先例。同時,這也是演奏家作曲的最初嘗試。由於演奏技術的驚人飛躍,在把演奏行為從“作曲”的概念下分離出來的同時,“演奏是作曲的最終環節”和“作曲是演奏的表現材料”這種傳統的觀念開始被顛覆了。

弗朗茲-李斯特,是受帕格尼尼啟發和影響的演奏家中最傑出的代表。他在鋼琴演奏上的成就和貢獻與帕格尼尼在小提琴上可謂異器同工(李斯特自視甚高,他認為自己的創作的質,比之老帕要勝過一籌)。李斯特大大豐富和拓展了鋼琴的表現力,如果說,小提琴這個“樂器王后”是經過老帕之手才榮登音樂聖殿的寶座,那麼,李斯特則至少是在相同的意義上實現了“樂器之王”---鋼琴的登基禮。李斯特的牛叉時有道理的,他不但作曲、演奏、評論,而且還企圖改編意釋別人的作品。這是我們想起了巴赫對維瓦爾蒂作品所進行的全部“似是而非”的“改編”。不同的是,巴赫僅僅是在“改編”的名義下將別人的曲子移花接木,李斯特乾脆將其變成了炫示自己演奏技巧的的工具。

老李的這一創舉,在把演奏行為從作曲的卵翼下獨立出來而自立門戶方面,起了功成一簣的作用。因為,人們對於把以往既知的經典作品經過“處理”,使之產生煌煌扈扈、照耀鉅野的效果,多半是歡迎的。演奏的技術水平,經由老帕和老李,證明了其自身在音樂中可以超越“作品”,給與聽眾以更多的感受和聯想,從而達到沉浸濃郁、含英咀華的境界。這就是演奏的特殊作用,也是那個時代所能達到的新高度。與雜技的效果相若,聽眾對於炫奇鬥巧的“演奏”,也常常報以喝彩擊節。從前是希望再“俺闊兒”一遍曲子,現在則是渴望“再來一遍剛才的絕技!”李斯特為了炫示自己的演奏藝術,對於上至管弦樂和交響曲,下到著名歌劇片斷和流行歌曲,無不進行了集大成般的“釋義演奏”,青出於藍,冰源於水,無所不用其極,無處不達其功。

這恰像今天的唱片、網絡,可以使不同國度、不同時代的人能夠依靠他的演奏,再現音樂的體驗。從前那些經由作曲家本人的演奏而曾激起聽眾美感的作品,人亡曲在,現在通過老李的“拷貝”,重新給人們提供了震撼般的音響效果,這與當年效果比,顯然有着本質的區別。還要提出的一個重要區別,就是所謂的“商業化”。隨着演奏技術的飛躍,演奏和演奏會不可避免要沾上“銅臭”。像在其他藝術領域一樣,表演、演奏的勢力越來越大,影響力無所不及,使得在許多場合,比之作品的優劣,人們---特別是粉絲們---更多關心的是演奏(演唱)者的名氣,功力,技術的巧拙。。。更有甚者,在演奏大師迭出的當代,由於輝煌的無與倫比的演奏技術和劇院效果,使得諸多的發燒友、立體聲迷、CD粉絲們動搖了他們對於完美無瑕的高科技的錄音技術的信念,謂然長嘆:科學還是難敵人技啊!。。。這就是題外話了。

待續/嘿嘿---

說明:原帖丟失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