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分之六的一份草稿:《音樂筆記--黃河之聲音樂會》 |
送交者: 八分之六 2005年06月16日11:26:24 於 [高山流水] 發送悄悄話 |
想整篇文,無奈嘴笨說得慢,折騰半天還是草稿一份,但是如果等我把字都碼好了,一個月兩個月就過去了,那時這陣黃河的風吹過了,也就沒了意思,所以草稿就草稿吧,擱這兒誰想瞧就先瞧瞧,我慢慢再寫完。
這是一場為紀念抗戰勝利六十周年特別舉辦的音樂會,由灣曲三個華人合唱團以及幾位旅美藝術家同台演出,他們演唱了愛國歌曲,抗戰歌曲,安魂曲,以及著名的《黃河大合唱》。 聖荷西的表演藝術廳不是一個陌生的地方,我在那裡看過《胡桃夾子》,也聽過聖誕音樂會。然而今天,當大幕徐徐拉開,展現在觀眾面前的,是站立得整整齊齊的華人合唱團,黃皮膚、黑眼睛。 1。
兒時喜歡跟爸爸一起唱《河邊對口唱》,每次每次我都要搶第一句,“張老三,我問你,你的家鄉在哪裡?”,不諳事理的我覺得跟爸爸叫張老三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爸爸總是不厭其煩地接着下一句,“我的家,在山西,過河還有三百里”。我於是指着爸爸的鼻子又唱,“我問你,在家裡,種田還是做生意?”“拿鋤頭,耕田地,種的高粱和小米”。一聲沉穩,一聲童稚,我慢慢地學會了整支歌。 幼年的我當然都不明白歌詞的含義,更不懂得黃河的遭遇和抗爭。但是黃河的歌聲,卻一點一點地溶進了我的血液。 長大了以後喜歡在筒子樓的水房裡唱歌,空空的大房間加上水流的聲音,唱起歌來格外好聽。可想而知,我那時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幫媽媽洗菜洗碗,因為可以唱歌。當然,早已不唱張老三了,因為我又學會了“黃河頌”和“黃水謠”。黃河頌的雄偉,黃水謠的哀怨,在我年少的心裡,種植着情感的波瀾。 三十年過去了,如果當年在水房裡唱的每一支歌都能回放,今天我會讓它們一齊唱響,我想像,那也該是壯觀的百人大合唱。 2。
高曼華一曲《我愛你,中國》唱得情深意濃,最後一句“我的母親,我的祖國”還沒唱完,全場掌聲如黃河的波濤般鋪天蓋地。身在他鄉的高曼華用心唱出了每一個音符,同在天涯的觀眾以心送出掌聲滿堂。 3。除了黃河大合唱以外,音樂會還安排了其他抗戰時期的歌曲,比如《松花江上》《游擊隊歌》《嘉陵江上》《鐵蹄下的歌女》等等。 聽完了音樂會回到家裡,當黃河的咆哮漸漸平靜,抗日的怒吼漸漸走回歷史。心裡卻覺得少了點什麼,《在太行山上》和《延安頌》,那麼好聽的抗戰歌曲,今天的演出中卻沒有,因為那濃重的紅色? 歷史不斷地被後人重新評判,難道這一章,也需要改寫?我不相信,我可以不相信政治家,但是我相信音樂家。 於是我唱了,用我自己的聲音,唱了《延安頌》,唱了《在太行山上》。 4。
這兩天看到住在外洲的朋友不無遺憾的跟貼,為不能看到這樣一台演出而惋惜。或許有一天,網絡科技發達到一個程度,在世界每個角落的中國人,都能拿起自己的麥克風,所有的聲音匯集在一起,唱一支黃河的頌歌。(to be finished)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