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英豪big-apple
萬維讀者網 > 高山流水 > 帖子
feiyang: Leonard Cohen and 4 songs of him
送交者: feiyang 2005年06月25日09:07:09 於 [高山流水] 發送悄悄話


Leonard Cohen (ZT)
http://lib.verycd.com/2004/10/24/0000024154.html

他,比the Beatles、the Rolling Stones們年長10多歲,比Bob Dylan大7歲,比貓王還要早1年出生。到今年9月21日,這個在上世紀60年代美國民謠浪潮中脫穎而出的傳奇人物,就已經整整68歲了。

和上面幾個名字比起來,他還算不上是搖滾明星(儘管在他最受歡迎的時候,曾有過“任何法國女人如果只有一張唱片,那肯定是他的”的說法),也不是什麼革命者或者領袖,尤其是和同樣被視為“民謠詩人”的Bob Dylan比起來(儘管他的文學造詣和演唱魅力都要遠勝於後者),就會發現後者像是一部高速運轉的機床,40年裡批發出了37張專輯(還不算無窮無盡的精選),而Leonard Cohen超過34年的唱片生涯里只有14張專輯。而且,如果不是電影《天生殺人狂》裡用了他的那首“Waiting For The Miracle”,我可能到現在還不知道這個名字:Leonard Cohen。

但是,和這些超級偶像不同的是,他先是一個詩人(9本詩集),然後是一個作家(2部小說),最後還成了一個歌者。

1934年,Leonard Cohen出生在加拿大蒙特利爾一個猶太中產家庭,在他9歲時父親(一個服裝商)就去世了。13歲時,他第一次拿起吉他,目的是為了給某個女孩留下印象,但在一兩年後,他就開始在當地的咖啡館演唱自己的歌。後來,Cohen就讀於McGill大學,主修英文。17歲那年,他組建了一支叫做the Buckskin Boys的3人西部鄉村樂隊,同時,他開始寫詩。當第一本詩集在1956年出版時,Cohen還是一名大學肄業生。

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經歷過一小段節衣縮食生活之後,Cohen獲得了一筆家族遺產使他可以過得很安逸。而他,也毫不猶豫地過上了這種生活:沉湎女色,服用興奮劑(當時還是合法的)以及週遊世界。Cohen開始在歐洲旅行,最後在希臘的一座島上落腳,和一個女人與她的兒子一起生活。在希臘的7年時間裡,他寫了兩本詩集和兩部小說。如今,每本書都已賣出了超過100萬本。

但是地中海的溫暖陽光並不能平復Cohen躁動不安的心。“在寫書的時候,你不得不呆在一個地方,”1988年他接受《音樂人》雜誌採訪時說,“當你寫一本小說的時候,總是希望一些東西包圍着你。你的生活中需要一個女人,充滿了美酒佳餚,而且最好還有孩子們,以及一個乾淨整潔的地方。而我已經擁有了這些,然後,我決定成為一個唱作人。”離開了舒適的家庭式生活之後,他回到美國,在音樂重鎮納什維爾附近安頓下來,準備開始他的音樂生涯。當時已經開始走紅的民謠女歌手Judy Collins,翻唱了他的“Suzanne”,結果大受歡迎,成為電台熱門歌曲和她最流行的代表曲目之一,於是她說服Cohen一起參加民謠巡演。在1967年夏天的紐約新港民謠節期間,Cohen首次登台亮相,並在CBS電視網節目上演唱自己的歌曲並朗誦了詩作。

Cohen與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簽約,於1968年初出版了他的首張唱片《The Songs of Leonard Cohen》,儘管製作簡單、內容抑鬱(可能也正因為是這樣),它在那個民謠盛行、唱作人風潮剛剛開始興起的時代馬上就大熱起來,成千上萬的大學生都買了這張唱片。像“Suzanne”、“Hey, That's No Way To Say Goodbye”、“So Long, Marianne”和“Sisters of Mercy”這樣的歌曲使已經34歲的Cohen成為了流行樂壇新偶像。

1968年,Cohen出版了詩選集《Selected Poems: 1956-1968》。它為他贏得了加拿大文學界的最高榮譽:總督獎。但他迅速地拒絕了這項榮譽。

1969-1972年期間,Cohen接連出版了第2、3張專輯《Songs from A Room》、《Songs of Love and Hate》,和第一張現場唱片《Live Songs》(其中包括了一段令人驚奇的14分鐘即興創作“Please Don抰 Pass Me By”),但在商業上和評論上都大不如前。1973年專輯《New Skin For the Old Ceremony》依然充滿着陰沉和黯淡的情緒,繼續深入細述了閨房裡的隱秘搏鬥,而封面使用中世紀的宗教情色插畫,當時在美國被禁。

1977年,Cohen推出了他最受爭議的專輯《Death of a Ladies Man》,它是從與著名製作人Phil Spector(以神秘與隱居著稱,監製過包括The Beatles在內的許多著名樂隊唱片)的合作開始的,但到了最後的製作階段Cohen卻被排除在外。“這是個災難,”Cohen回憶說,“那些塗鴉般的歌聲混音工作,是Phil Spector在警衛守護下秘密進行的。我當時想,要麼派一支私人軍隊去攻打位於日落大道的錄音棚,要麼就算了。我就算了。”

1979年專輯《Recent Songs》帶來了少許變化,歌曲延續了Cohen解剖男女關係變遷的主題,也開始反映出他在宗教信仰上的長期探索。而1985年專輯《Various Position》就完全投身到宗教懷裡,歌曲“Hallelujah”、“The Law”、“Heart With No Companion”和“If It Be Your Will”都是當代的宗教讚美詩。

1988年初,Cohen為Jennifer Warnes製作了那張街知巷聞的唱片《Famous Blue Raincoat》(著名的藍雨衣)(它比Cohen的任何一張唱片都要賣得好)。接着,他出版了自己的專輯《I'm Your Man》,再次引起關注。54歲Cohen的聲線變得極富吸引力,低沉而性感,而那融合了黑色幽默、悲觀色彩和詩歌意識的歌曲更是引人入迷,而這張唱片是他這10年來銷量最好的專輯。

1992年,Cohen發表了專輯《The Future》,細述了一個男人面對餘下歲月的恐懼感。在完成專輯巡演之後,Cohen大部分時間都在南加州Baldy修道院裡修煉禪道,法號Jikan(意思是沉默的一個),主要的活動是冥想和給他的導師做飯。

1999年,結束了將近5年的修道生活,Cohen帶着近百首新詩和歌詞下山了。他立刻開始和Sharon Robinson(一個著名的幕後歌手,曾與Cohen共同創作了名曲“Everybody Knows”、“Waiting for the Miracle”)着手新歌的工作。

2001年10月,在隔了8年之後,Cohen終於發表了最新創作專輯。和早期那些唱片一樣,它有一個簡單而又純粹的名字:《Ten New Songs》。這是一張瀰漫着告彆氣息的歌曲集,充滿了個人自白,輓歌式的感嘆,一些輕微的抗議聲,和禪意。它,看上去就像是個句號。

--------------------------------------------------------------------------
Here are some songs of Leonard Cohen:

Sisters of Mercy (1967)


Hallelujah (1984)


Ain't No Cure for Love (1988)


First We Take Manhattan (1988)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