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五十年代台灣和大陸流行愛情歌曲
萬戶小舟
上次表妹演唱的陝北民歌"滿天的花喲滿天的雲"分享給了在台灣長大,現居美國的我的堂姐堂兄們。堂兄來信給我說: 陝北民歌對台灣長大的堂姊堂哥們,感受不太深刻。願意分享兩首堂姊堂哥們小時候(50年代)所習慣聽的歌曲"。50年代"桃花江"電影的主題曲是"桃花江",在台灣非常賣座,他/她們都看過。"桃花江"電影有許多插曲,最有名又流傳最久的是"月下對口"。
由此我去搜尋了一下台灣50年代的一些愛情流行歌曲,和大陸50年代愛情流行的歌曲作了一個膚淺地對比,結果十分有趣。
五十年代初由於朝鮮戰爭以及大陸在金門戰役的失利等,台灣社會逐漸從風雨飄搖中趨於穩定。蔣痛定思痛,在台灣開始了各項社會改革和建設。台灣由農業社會漸漸往輕、重工業發展。中產階級興起,影視娛樂工業也隨之而生,使流行歌曲的需求增加。加上國民政府在台強力提倡國語政策,致使日據時代的日語歌曲、台語歌曲漸漸衰微,形成國語歌曲獨尊。這些都是國語流行歌曲得以在台灣成長發揚的主要原因。
(參見: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421000010KK02511)
我覺得50年代台灣的國語愛情流行歌曲以小資情調為主。農家女(醜小鴨)遇上了白馬王子(富家子弟)。由此展現愛情的曲折和忠貞。比如以下分享的"桃花江"電影裡的插曲"月下對口"和"一個蓮蓬"。
反觀大陸50年代的愛情流行歌曲以歌頌勞動人民為主。如"趕牲靈","蝴蝶泉邊",電影劉三姐里的插曲等等。強調文藝為工農兵服務。這在當時生動地反映了勞動人民當家作主的喜悅和極大地調動了勞動者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當然以後大陸逐漸受左的思潮影響,文革時期只有了八個樣板戲,百花齊放的局面凋零了,十分可惜。但大陸50年代的歌曲現在聽來仍然讓人心動。
個人認為一個社會歌頌勞苦大眾是十分必要的,但小資情調,風花雪月也是需要的。兩者缺一不可,相輔相成。我們大陸人對大陸50年代的歌曲已經比較熟悉了,讓我來分享兩首台灣50年代的賣座歌曲"月下對口"和"一個蓮蓬"。由著名歌手姚莉和潘正義演唱。
關於歌手姚莉的簡介可參閱 https://baike.baidu.com/item/姚莉/57290
點擊"Watch on YouTube"可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