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英豪big-apple
萬維讀者網 > 高山流水 > 帖子
王福貴:抗戰對聯賞析
送交者: 王福貴 2005年08月14日19:52:21 於 [高山流水] 發送悄悄話

抗戰對聯賞析

2005-8-11 1:48:36

四川新聞網-攀枝花日報訊

  
  ——夜讀漫筆

  丁香

  對聯是漢語特有的一種文學樣式,它不僅是我國文學百花園中的香花,也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奇珍。對聯按用途、內容、聯文長短、創作方法的不同標準,可分成很多類型。它能長能短,能顯能隱,能喜能怒,能賀能挽,能贊能諷,能褒能貶。可貼之於門,可掛之於壁,可銘於廳柱,可懸於會場。既可用於自勵自勉;婚喪慶弔,也可贈友致敵,勸戒明志。是人們表白心態,抒發情感,揭示美醜,評價善惡的一種好形式,好方法,在各個時代都曾起過作用。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在這關繫到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偉大鬥爭中,對聯也充分發揮了宣傳和戰鬥作用,喚醒了民眾,鼓舞了士氣,表彰了忠烈,討伐了奸偽。
  日本侵華,始於19世紀70年代。自1931年9月18日開始日軍攻陷東北,至1937年7月7日發起盧溝橋事變前,國民政府長期懼敵不戰。與蔣介石的妥協截然不同,中國共產黨堅決主張聯合抗日,並領導自己的武裝在敵後展開了頑強鬥爭。全國廣大人民和不少民國軍隊,也義憤填膺,無令自戰。如1932年1月28日,日軍挑釁,大規模進攻上海駐軍,19路軍堅決抵抗,傷亡慘重。當時,該軍總指揮蔣光鼐(後在新中國任紡織工業部部長)揮淚寫了一副表明自己心志和悼祭陣亡將士的輓聯:“自衛乃天賦人權,三萬眾慷慨登陴,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石爛海枯猶此志;相約以血湔國恥,四十日見危授命,吾率君等出,不率其入,椒漿桂酒有餘哀。”此聯從“天賦人權”起筆,標明抗戰正義凜然。我軍將士慷慨捐軀,不遜於古代名將的“頭可斷,誓不降”的果決英勇。它還借《左傳》蹇叔之哭師典故和《楚辭》名句以表沉痛哀悼之情。因之,此聯在抗戰中廣泛流傳,發揮了很大作用。
  在標誌全面抗戰伊始的盧溝橋事變中,奮起抗日的是第29軍。這個軍早在1932年長城抗戰時,就用鬼頭大刀殺得侵略者膽顫心驚。移駐北平後,在盧溝橋面對敵人的猖狂進攻,全軍喊得最響亮的誓言口號是“寧為戰死鬼;不作亡國奴。”雖然對偶句不一定都是對聯,但這組對偶句卻大體符合對聯要件,應該是一副最能表現民族氣節,含有無窮力量的對聯。這可不是空話。這個軍的副軍長佟麟閣,和所屬第132師師長趙登禹,均戰死於是役,全軍奮勇殺敵而為國捐軀的將士更數以千計。1939年,軍長宋哲元死,其所屬第38師師長張自忠送的輓聯是:“敢繼執干戈衛社稷之志;絕不苟富貴惜生死而存。”張自忠後率部南下抗日,1940年任第33集團軍司令官,在湖北棗宜會戰殉國。佟、趙、張三將軍均體現了“寧為戰死鬼,不作亡國奴”的精神。人民為紀念他們,當時北平(北京)有三條街道以其姓名命名,一直沿用至今。
  抗戰期中,四川先後有350萬人奔赴前線,抗戰軍隊每五六個人中就有一個川人,致有“無川不成兵”之諺流行。第五戰區司令官李宗仁在總結台兒莊大戰之所以能取得殲敵兩個師團二萬餘人的勝利認為,是由於有滕縣的死守。死守滕縣的是川軍第41軍,代軍長王銘章為此英勇犧牲。國民政府主席林森贈聯:“雲暗魯天,魂歸蜀道;忠昭黨國,績著旌旗”。李宗仁亦悼挽立誓:“君真三峽豪,拚血肉作長城,頓使瓮城成鐵壁;我忝五區帥,率健兒驅醜虜,誓將凱奏慰忠魂。”林語較空泛,李聯多切事。要之,此皆傳統聯作之通例。
  全民抗戰,各階層同仇敵愾,表現在各種聯語中。如毛澤東同志在挽冀東抗日聯軍第三路軍政治部主任楊裕民教授的聯中說:“國家在風雨飄搖之中,對我輩特贈擔荷;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於先生猶見典型。”老舍有格言聯:“報國文章尊李杜;攘夷大義著春秋。”有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馮玉祥在主持抗戰募捐時的題聯:“要想着收咱失地;別忘了還我河山。”甚至重慶一理髮店門上也寫着:“倭寇不除,有何顏面;國讎未報,負此頭顱。”對聯。1940年,《大眾日報》所登春聯是:“保衛家鄉,方得太平耕綠野;驅逐日寇,才能安樂過新年。”
  日本侵略者長驅直入,大肆燒殺擄掠,占領和禍及我市、縣一千二百多個,我們在五千公里的正面戰場和幅員一百三十餘萬平方公里的敵後戰場上與敵拚殺和周旋,八年中付出了3500萬軍民傷亡,直接經濟損失6000億美元的慘重代價。天怒人怨,血淚控訴,亦載對聯中。如1941年長沙追悼殉難軍民大會就懸有如下一副白話長聯:“揮淚敘從頭:抗戰三四年,吾伯有死,吾叔有死,吾兄有死,吾弟有死,吾師有死,吾友有死,吾徒有死,吾侄有死,到如今五親離散,六眷飄零,總算為國家盡忠,替民族盡孝;傷心話遺裔:悲愁千萬種,飢者無依,病者無依,老者無依,幼者無依,鰥者無依,寡者無依,孤者無依,獨者無依,徒令我兩鬢枯蕭,百憂叢集,真不知何處報怨,到幾時報仇。”此聯將悲慘遭遇,刻骨仇恨,通過若干排比分句充分表達出來,催人淚下,激勵民心,鼓舞鬥志,大大超過了古代長聯只敘歷史講景物的老套,其主旨情趣要高尚得多。
  抗戰終於勝利了。1945年8月21日,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遵照天皇《終戰詔書》和國軍總司令何應欽的受降電令,派員至湖南芷江洽談投降事宜。筆者在十年前曾遊覽這座受降城,在七里橋受降紀念坊上,見到有蔣介石題聯:“克敵受降,威加萬里;名城攬勝,地重千秋。”李宗仁的“得道勝強權,百萬敵軍齊解甲;受降行大典,千秋戰史記名城”,則按對聯傳統手法,巧妙地運用了《孟子》名言和五代後蜀花蕊夫人的佳句。日寇投降,舉國騰歡,慶祝形式多樣,尤不忘征聯趣事。成都有報刊以“中國捷克日本”三國名為出句而徵求下聯者,有人以“南京重慶成都”三地名對之獲選,上下聯均極巧妙。上句以“中國”為主語,“捷克”為動謂,意為打敗,“日本”為賓語。下句以“南京”為主語,“重慶”轉意再慶,為謂語,“成都”由專用名詞變為動賓結構的賓語。全意為:中國打敗日本,南京再慶成首都。此聯雖有“捷克”同“重慶”的平仄聲調、“南京”與“中國”的概念大小失對,但仍受到當時人們的偏愛,因重內容而不拘形式也。
  傳統對聯有雙關、諧音、嵌字等創作方法,抗戰中亦有人以此為匕首,刺投漢奸。1940年,汪精衛就任南京偽政府主席,傳說有人贈聯曰:“昔具蓋世之德;今有罕見之才。”汪初見以為賀己而喜,繼之再三誦讀,始知“蓋世”與“該死”同音,“罕見”乃“漢奸”之諧讀,乃大羞而知挨罵。抗戰勝利後,大漢奸梁鴻志、吳用威投靠蔣介石,逍遙法外。社會上盛傳一聯曰:“孟光軋姘頭,梁鴻志短;宋江吃敗仗,吳用威消。”漢代人孟光是梁鴻的妻子;故事中的吳用是宋江的軍師。此聯鑲嵌巧妙,利用句讀雙關,自然天成,使賣國賊聞之膽寒而受懲辦伏法。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