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英豪big-apple
萬維讀者網 > 高山流水 > 帖子
老鷹號-- 寫在中秋
送交者: 老鷹號 2005年09月17日00:51:08 於 [高山流水] 發送悄悄話






這篇文章是去年我在中秋節來臨之時貼在星願壇的。文章一般,說句實話,現在讓我再寫一篇這樣的文章,是無論如何也完不成了,也許我唱歌水準有些提高,但大腦卻生鏽了。現在我就把這篇舊文稍加修改貼在高山,和朋友們分享中秋佳節的快樂。

文章的背景歌曲是王菲唱的“但願人長久”,由高山的偶像來演繹的,她用與生俱來的幽幽情懷和獨具的天韻唱出了典雅、莊重,溫柔、多情,頗具唐宋風範。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是一首具有她演唱特色的歌曲之一。

月亮可是中秋一個永恆的主題。無論我們身在何處,頭頂上都擁有一個月亮。每當我在中秋抬頭仰視天空,看到那圓圓的月亮,就懷念着故鄉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難以忘卻故鄉有月亮的夜晚。“月是故鄉明,露從今夜白”。

我一直想用最美的語言去讚美月亮,用最酷的聲音去唱響月亮,但不能達到一個完美的意境和效果,雖然我情感豐富,但學識淺博,不能察覺和體驗那種意境和其精髓。數千年來,中國人吟詠明月的詩文如銀河繁星,數不勝數。自古到今,月亮作為一種自然景物,常常被中國古代詩人當作鍾情之物描寫。那些大詩人寫月亮的詩歌是各呈異彩,令人愛不釋手,一切諸如清麗雋永,簡捷深邃,獨具風采,因為他們的確是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和出神入化的境界,意境非常美,有情趣,讓後人回味無窮。

今天我就借花獻佛,用中國古代大詩人的作品奉獻於大家,在這片金燦燦累累碩果之中,有無數個中秋月歌,我只是在這些秋歌里摘取幾個音符。

最早的詠月詩,是在《詩經》中的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蘇軾的《水調歌頭》非常有名。他描繪了明月的緩行緩移,用月亮的陰晴圓缺來喻人生的悲歡離合,來說世事的滄桑變化。從而表達了對離別的親人們真摯美好的祝願。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孟浩然在《宿建德江》用於襯託孤寂之情: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看暮色蒼茫,江水浩蕩。詩人停船江上,放眼望去,原野如此的空曠,彷佛天比樹還低。低頭看去,唯有一輪明月在清澈的水中不時晃蕩,好像要為詩人作伴。這襯托出詩人孤獨寂寞之情。

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反映回鄉之情: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京口和瓜洲僅一水之隔,離詩人故居鐘山很近了。春風又一次吹綠了長江南岸,明亮的月亮啊,什麼時候照着我回家呢?詩人對月發問,充分反映出他急切的回鄉之情。

白居易在《暮江吟》抒發喜愛之情: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一道夕陽斜照在江面上,江水一半綠,一半紅。深秋的夜晚,露水像珍珠一樣晶瑩光亮,彎彎的月兒像弓一樣。詩人喜從中來,不禁讚嘆道:如此美妙的天空!

白居易的另一首《琵琶行》寫出了江月的姣潔和清冷: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東舟西舫悄無聲,唯見江心秋月白。

唐朝的盧綸在《塞下曲》揮灑情緒激昂之情: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在沒有月光的漆黑的夜晚,大雁卻被驚起,直飛上高空,原來是敵人的首領帶着兵士想要趁夜逃跑。將軍正要集合輕騎兵趕去追擊,天上突然降下大雪,很快地,將士們的大刀和弓箭上就落滿了雪花。描繪出一幅將軍雪夜率兵出擊逃敵的雄壯場面,用漫天大雪襯托出將士們的昂揚鬥志,並收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

李賀,唐代傑出詩人,作詩態度嚴肅,想象奇特,新穎浪漫。他在《馬》中展示出廣闊的胸懷: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鈎。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在遼闊的原野,白沙如雪;雄偉的燕山,新月似鈎。這是一幅多麼雄奇壯闊的圖景!與其說是詩人對大漠、白沙、燕山、新月這些奇景壯物描寫,還不如說是詩人展示了自己想干一番轟轟烈烈大事業的廣闊胸懷。

張繼在《楓橋夜泊》中表露愁苦之情: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月亮落下了,烏鴉啼叫,白霜滿天,江岸上朦朦朧朧的楓樹,漁船上閃閃爍爍的燈火,面對此時此情此景此物,詩人愁思綿綿,不能入眠。顯然,“月落”是引起詩人愁苦之情的一個重要原因。

盛唐時期的詩人劉方平的作品: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夜深了,月兒向西落下,院子裡只有一半還映照在月光中;橫斜的北斗星和傾斜的南斗星掛在天際,快要隱落了。就在這更深人靜、夜寒襲人的時候,忽然感到了春天溫暖的氣息;你聽,冬眠後小蟲的叫聲,第一次透過綠色紗窗傳進了屋裡。這首詩寫的是月夜中透露出的春意,構思新穎別致。詩人選取了靜寂的散發着寒意的月夜為背景,從夜寒中顯示出春天的暖意,從靜寂中顯示出生命的萌動,從幾聲蟲叫引起人們對春回大地的美好聯想。

唐朝的王維有一首詩叫竹里館: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在月夜下,獨坐幽靜的竹林子裡,彈彈琴,或吹吹口哨。竹林里僻靜幽深,無人知曉,卻有明月陪伴,殷勤來相照。這種意境在我們當今生活中應該是絕唱了。

在《紅樓夢》中,痴痴學詩的香菱也有三首詠月詩。其中 月掛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團團。寫出了樹影婆娑,月光的清冷皎潔。
非銀非水映窗寒,拭看晴空護玉盤。寫的是在晴明的夜空中一輪月光。

香菱寫月詩中最好的一首在下面,在全詩中找不着一個月字,而詩中卻描繪了月亮從紙背透出,新巧而有意趣:
精華欲掩料應難,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裏白,半輪雞唱五更殘。
綠蓑江上秋聞笛,紅袖樓頭夜倚欄。
博得嫦娥應借問,緣何不使永團圓!

下面這首詩至今不知何人所為,是寫遊子離愁的情景,詩中刻劃了一個久客異鄉、愁思輾轉、夜不能寐的遊子形象。他的鄉愁是由皎皎明月引起的。更深人靜,那千里與共的明月,最易勾引起羈旅人的思緒。當他開始看到明月如此皎潔時,也許是興奮的讚賞的。銀色的清輝透過輕薄透光的羅帳,照着這位擁衾而臥的人。可是,夜已深沉,他輾轉反側,尚未入眠。是過於耀眼的月光打擾他的睡眠嗎?不,是“憂愁不能寐”。他怎麼也睡不着,便索性“攬衣”而“起”,在室內“徘徊”起來。遊子“看月”、“失眠”、“攬衣”、“起床”、“徘徊”這一連串的動作,說明他醒着的時間長,實在無法入睡;同時說明他心中憂愁很深。尤其是那“起徘徊”的情態,深刻地揭示了他內心痛苦的劇烈。

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
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
客行雖雲樂,不如早旋歸。
出戶獨彷徨,愁思當告誰?
引領還入房,淚下沾裳衣。

李白對明月的痴迷和鍾情使得讚美的程度達到了頂峰,他在《靜夜思》中用於表達思鄉之情: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大家都知道,這是一首三歲的孩童都會背的詩。那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詩人還以為是白霜落在地上。當他抬頭遙望天空明月的時候,不禁低頭思念起自己的故鄉來。

我們不妨看看李白是如何用月亮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他喝酒時“舉杯邀明月”的豪情;吃飯時“月光明玉盤”的溫馨;下山時“山月隨人歸”;送客時明月“與人萬里共相隨”;懷舊時“卷帷望月空長嘆”;言志時”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李白不僅寫明月之美,他還抒明月之情,他寫舞月是“手舞石上月,膝舞花間琴” ; 寫歌月是”對此石上月,長醉歌芳菲“;寫待月是”掃石待歸月,開池漲寒流“;寫步月是”醉起步溪月,鳥還人亦稀“;寫飲月是”彈彈松風裡,杯勸天上月“。

如此看來,同是一個月亮(景物),在古代大詩人的筆下,卻各呈意象,表達着詩人們的不同感情。可見,月亮或景物不是無情物,真乃“一切景語皆情語”啊!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