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年裡,我聽到過的最美的一首歌曲,也是我很多年來最喜歡的一首歌曲,就是沖繩女歌手夏川里美唱的NADASOSO(淚光閃閃)。 這裡放的這個音樂幻燈片是我自己製作的,裡面的照片都是我這幾年在南北加州以及拉斯維加斯照的。 很多人都會認為這是一首日本歌曲。的確,歌詞是日文寫的,但是這首歌曲的作曲者和演唱者其實都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日本人。實際上,他們來自沖繩,我們早先稱為琉球,他們其實是絕對意義上的琉球人,或者說鬆散意義上的我們大陸離島上的福建人。這首歌的整體風格自始至終都有着濃郁的,與其他日本歌曲窘然不同的地方風格,從配器到節奏都非常的“不日本”。即便是歌曲的名字NADASOSO,也不是地道的日本語,而是已經沖繩當地化了的方言。 去過夏威夷的朋友都知道,那裡到處都是日本人。即便不算長年從日本到夏威夷旅遊的日本人,當地的日本裔美國人的數目也很龐大。然而,就在這樣一個非常日本的地方,當地沖繩裔人的節慶活動卻幾乎從來不和日本裔人混在一起。日本本土的人中間很多人潛意識裡也沒有把沖繩人當做日本人。1995年曾經發生了在沖繩米軍軍士性侵犯小學女生的事件,當時就有日本人強調沖繩人並非日本人,而來減低日本人自己心裡的恥辱感。 琉球一直是中國的屬國,後來被日本於1870年代侵占。當時琉球的官員跑到中國求救。但是中國自己也被滿清占領着,那些滿大人哪裡會管區區琉球,他們後來乾脆連台灣也丟了。所以這首其實本來會成為中國琉球歌曲的淚光閃閃今天對我們來說就是完完全全的東洋和風裡的日本歌了。 不過我更多的時候對自己的這個判斷也很懷疑,因為我們的文化從整體上講,從乾嚎刺耳的民歌,到庸俗的趙本山小品,我還真難找到類似這首歌表現出來的那種優美極致的審美境界。中國的文化經過了遼,金,蒙古的血洗屠殺,又被滿清無情地閹割了。康熙當年編了本康熙字典,目的就是重修所有古籍歷史,把中國文化裡面獨立,個性,思考,創造這樣的文化全刪去,滿清占領者希望中國的國民們最好都十足的愚昧和麻木,連起碼的想象力和創造性都不許有。曾經有個中國文人因為詩句裡面出現了個“明”字,而被滿門抄斬,挫骨成灰。所以滿清三百年下來,就連稍微好聽的歌曲也沒人寫得出來了,即使到1980年代的香港,幾乎所有的歌星的所謂成名曲90%以上都是翻唱日本的。 比如我很喜歡的另外一首歌曲,中島美雪演唱的歸省,就被各個歌星翻唱出了國語粵語閩南話的五花八門各種版本。說到歸省這首歌,還有一段小故事。剛剛看到這個名字時,才疏學淺的我居然不明白是什麼意思,雖然也大概能猜出個五六,但是十分的理解全然沒有。問過幾個朋友,也都和我一樣,還有朋友說,日本話小鬼子的玩藝你瞎琢磨什麼啊? 後來還是一個熟讀紅樓的同事說,你讀過紅樓夢嗎,元春歸省你都不知道嗎? 我沒讀過紅樓夢,虛心求救之餘,也感慨很多中國的古語,在中國需要大師指點,確成了日本語裡面的家常話,甚至成了歌名。 這首歸省歌曲的歌詞裡面提到了盂蘭盆節回家省親的事情。估計大家對這個盂蘭盆節就更加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了。在北美的朋友們剛剛過完萬聖節,就是西方的鬼節,其實我們中國也有自己的鬼節,那就是盂蘭盆節。農曆七月十五,也稱中元,相傳是陰間的先人回家來訪的日子,所以民間的習慣是回家團聚,祭奠祖宗。不同於清明節的是,在盂蘭盆節的時候,先人的亡魂是要下凡重來人間的,也因為這個原因,滿清統治當局占領中國後,就禁止了這個風俗,因為他們屠殺了太多中國人而怕那些亡魂下凡來復仇。 於是三百年來中國人漸漸不敢再過盂蘭盆節,而這個從中國傳入的節日,在日本卻是每年中最重要的節日之一,放假三天。曾經因為南韓將端午節申請為自己的文化遺產,國內很氣憤,而如果日本把盂蘭盆節也申請文化遺產的話,不知我們中國人又該說什麼。 日本的菜刀通常是尖尖的細長的,被稱為”庖丁“,那也是中國的古語。我們中學都學過庖丁解牛這篇古文,知道庖丁是去除骨頭的尖刀,於是庖丁這個詞也被借喻為對屠夫或者廚子的稱呼。可是為什麼我們現在不但不再把菜刀稱呼為庖丁,甚至中餐里不論剁什麼東西,都是一把鈍鈍的大鐵片做成的菜刀呢?你看西方或者日本的廚藝比賽裡面,每個大廚子的傢伙可齊全了,換中餐大師傅出場,耍來耍去只是一把鐵片菜刀,為什麼呢?因為在蒙古元朝的時候,中國人家裡藏有”庖丁“是死罪,只能有隨便一片鐵片打出來的鈍刀,而且還是幾家才能有一把,被各家的蒙古人保長掌管着。從那以後,中國人傳統的餐刀庖丁消失了,而大菜刀就發揚光大至今,庖丁卻成為了日本語。 而我們的文化里剩下的,除了菜刀,就是滿眼的依舊麻木不仁的大辮子清宮太監戲。 怎能不讓人一聲嘆息。
過去兩年裡,我聽到過的最美的一首歌曲,也是我很多年來最喜歡的一首歌曲,就是沖繩女歌手夏川里美唱的NADASOSO(淚光閃閃)。 這裡放的這個音樂幻燈片是我自己製作的,裡面的照片都是我這幾年在南北加州以及拉斯維加斯照的。
很多人都會認為這是一首日本歌曲。的確,歌詞是日文寫的,但是這首歌曲的作曲者和演唱者其實都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日本人。實際上,他們來自沖繩,我們早先稱為琉球,他們其實是絕對意義上的琉球人,或者說鬆散意義上的我們大陸離島上的福建人。這首歌的整體風格自始至終都有着濃郁的,與其他日本歌曲窘然不同的地方風格,從配器到節奏都非常的“不日本”。即便是歌曲的名字NADASOSO,也不是地道的日本語,而是已經沖繩當地化了的方言。
去過夏威夷的朋友都知道,那裡到處都是日本人。即便不算長年從日本到夏威夷旅遊的日本人,當地的日本裔美國人的數目也很龐大。然而,就在這樣一個非常日本的地方,當地沖繩裔人的節慶活動卻幾乎從來不和日本裔人混在一起。日本本土的人中間很多人潛意識裡也沒有把沖繩人當做日本人。1995年曾經發生了在沖繩米軍軍士性侵犯小學女生的事件,當時就有日本人強調沖繩人並非日本人,而來減低日本人自己心裡的恥辱感。
琉球一直是中國的屬國,後來被日本於1870年代侵占。當時琉球的官員跑到中國求救。但是中國自己也被滿清占領着,那些滿大人哪裡會管區區琉球,他們後來乾脆連台灣也丟了。所以這首其實本來會成為中國琉球歌曲的淚光閃閃今天對我們來說就是完完全全的東洋和風裡的日本歌了。
不過我更多的時候對自己的這個判斷也很懷疑,因為我們的文化從整體上講,從乾嚎刺耳的民歌,到庸俗的趙本山小品,我還真難找到類似這首歌表現出來的那種優美極致的審美境界。中國的文化經過了遼,金,蒙古的血洗屠殺,又被滿清無情地閹割了。康熙當年編了本康熙字典,目的就是重修所有古籍歷史,把中國文化裡面獨立,個性,思考,創造這樣的文化全刪去,滿清占領者希望中國的國民們最好都十足的愚昧和麻木,連起碼的想象力和創造性都不許有。曾經有個中國文人因為詩句裡面出現了個“明”字,而被滿門抄斬,挫骨成灰。所以滿清三百年下來,就連稍微好聽的歌曲也沒人寫得出來了,即使到1980年代的香港,幾乎所有的歌星的所謂成名曲90%以上都是翻唱日本的。
比如我很喜歡的另外一首歌曲,中島美雪演唱的歸省,就被各個歌星翻唱出了國語粵語閩南話的五花八門各種版本。說到歸省這首歌,還有一段小故事。剛剛看到這個名字時,才疏學淺的我居然不明白是什麼意思,雖然也大概能猜出個五六,但是十分的理解全然沒有。問過幾個朋友,也都和我一樣,還有朋友說,日本話小鬼子的玩藝你瞎琢磨什麼啊? 後來還是一個熟讀紅樓的同事說,你讀過紅樓夢嗎,元春歸省你都不知道嗎? 我沒讀過紅樓夢,虛心求救之餘,也感慨很多中國的古語,在中國需要大師指點,確成了日本語裡面的家常話,甚至成了歌名。
這首歸省歌曲的歌詞裡面提到了盂蘭盆節回家省親的事情。估計大家對這個盂蘭盆節就更加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了。在北美的朋友們剛剛過完萬聖節,就是西方的鬼節,其實我們中國也有自己的鬼節,那就是盂蘭盆節。農曆七月十五,也稱中元,相傳是陰間的先人回家來訪的日子,所以民間的習慣是回家團聚,祭奠祖宗。不同於清明節的是,在盂蘭盆節的時候,先人的亡魂是要下凡重來人間的,也因為這個原因,滿清統治當局占領中國後,就禁止了這個風俗,因為他們屠殺了太多中國人而怕那些亡魂下凡來復仇。
於是三百年來中國人漸漸不敢再過盂蘭盆節,而這個從中國傳入的節日,在日本卻是每年中最重要的節日之一,放假三天。曾經因為南韓將端午節申請為自己的文化遺產,國內很氣憤,而如果日本把盂蘭盆節也申請文化遺產的話,不知我們中國人又該說什麼。
日本的菜刀通常是尖尖的細長的,被稱為”庖丁“,那也是中國的古語。我們中學都學過庖丁解牛這篇古文,知道庖丁是去除骨頭的尖刀,於是庖丁這個詞也被借喻為對屠夫或者廚子的稱呼。可是為什麼我們現在不但不再把菜刀稱呼為庖丁,甚至中餐里不論剁什麼東西,都是一把鈍鈍的大鐵片做成的菜刀呢?你看西方或者日本的廚藝比賽裡面,每個大廚子的傢伙可齊全了,換中餐大師傅出場,耍來耍去只是一把鐵片菜刀,為什麼呢?因為在蒙古元朝的時候,中國人家裡藏有”庖丁“是死罪,只能有隨便一片鐵片打出來的鈍刀,而且還是幾家才能有一把,被各家的蒙古人保長掌管着。從那以後,中國人傳統的餐刀庖丁消失了,而大菜刀就發揚光大至今,庖丁卻成為了日本語。
而我們的文化里剩下的,除了菜刀,就是滿眼的依舊麻木不仁的大辮子清宮太監戲。
怎能不讓人一聲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