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遊蕩B站,看了幾個廖院訪談,越發覺得廖院很了不起,出身就不說了,喜歡聲樂的都知道。他說藝考時考了川音和中央,直接就被據了,考上音之前突擊了3個月的樂理,終於考上了。大一時,是班上最後一名,因為以前家裡條件不好,沒有訓練過視唱練耳,樂理也很差,鋼琴從零開始學....沒有老師願意教他,被分給了一位姓魏的(我忘了名字)剛留學回來的老師(真的很驚訝他到底怎樣考上上音的)。第一學期末,他竟然躍居了全班第一,簡直就是天才,我真的很很很懷疑他在考上音之前真的沒受過一點點聲樂訓練?全憑自己每天對着岷江喊嗓子?:)...估計他這例子是後無來者了,現在多少藝考生甚至專業音樂學院畢業生從小學習訓練,在和廖院相仿的年紀也沒他那份成績。。我覺得他自己勤奮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悟性高和天生祖師爺賞飯吃。多少人,包括專業院團的所謂歌唱家唱了一輩子,也唱不出個啥名堂。
我又重新觀摩了一遍廖院年輕時那段給大忙人讓路的得獎視頻,特別關注了他的面部,雖然他臉上表情很豐富,嘴也動的飛快,但聲音真的死死抓住面罩的位置,一點也不動搖。帕瓦羅蒂唱歌
時也是這種狀態,就是讓人感覺嘴只是在機械被動地開合,聲音全部都框在面罩那裡。他們聲音還有個共同點就是聽起來都很鬆弛,舒服,感覺聲音沒有受到任何擠壓和阻礙,很通暢地送出來。最近還聽了國內一位男高音張喜秋的歌,他的聲音也有這種很自然的效果,不象很多男高音那樣唱到高音時讓人感覺很撐,很不自然。
上周末國內金鐘獎開幕了,上午聽了一會兒民族組的複賽,有些選手破音了,有些選手唱啞了,有些位置腔體在亂竄。這些頂級音樂賽事,其實和競技體育差不多,太殘酷了!!到達頂級的程度,真的是勤奮和天賦缺一不可。
這個鏈接是金鐘昨天比賽的匯總:
https://mp.weixin.qq.com/s/a7IUjFUWTZFvabISS1-N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