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喜訊到邊寨》 |
送交者: 劍譜 2006年03月22日17:53:44 於 [高山流水] 發送悄悄話 |
《北京喜訊到邊寨》這首耳熟能詳的樂曲是作曲家鄭路、馬洪業於1976年創作而成的。樂曲吸收了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的民間歌舞音調,表現當地人民慶祝勝利的熱烈場面。作品原為軍旅作曲家鄭路所寫的軍樂合奏曲,後與馬洪業合作改編為管弦樂曲。 近年來,在國內各樂團的演奏中,它也是演奏率較高的樂曲之一。可不知從何時起,這支曲子被改稱為《邊寨》或《喜訊到邊寨》,仔細推敲,總覺不妥。 首先,將這三個名稱本身所表達的內容相比較,就能體會到其中的差異。 未聽此曲,只看其名,當《邊寨》二字映入眼帘時,你會想到什麼,是山青水秀的邊寨風景還是寨子中勤勞樸實的村民?這兩個字能讓我們感受到樂曲中那喜慶歡騰的情景嗎?如果是《喜訊到邊寨》,“喜訊”二字確實能讓我們聯想到邊寨人民滿面笑容、載歌載舞的歡樂場面,可是,我們能從中體會到這是哪裡的喜訊嗎?而《北京喜訊到邊寨》就一目了然,讓人明白這首樂曲所要描述的內容。 其次,我們可以從樂曲創作的時代背景進行分析。 1976年底,正值舉國上下歡慶粉碎“四人幫”的勝利。我國的文藝工作者在經歷了十年政治上和精神上的壓抑後,終於可以吸一口新鮮空氣了,被“四人幫”壓制了多年的創作熱情像火一樣迸發了出來。許多文藝工作者根據時代和人民的要求創作了大批優秀作品。《北京喜訊到邊寨》就是其中之一,樂曲生動地表達出“四人幫”被粉碎這一特大喜訊傳到祖國南方邊寨後,人民群眾歡呼雀躍的慶祝場面和精神面貌。 作曲家用《北京喜訊到邊寨》定義全曲,其包含了那一時代“北京”二字在人們心中,特別是少數民族人民心中的分量。北京的好消息越過高山,跨過原野,傳到祖國的每一個角落。特定的歷史環境賦予這首樂曲如此強烈的時代感,自然其名稱也具有與生俱來的強烈的歷史意義。如果將其改名,那將使這一特定時代造就的產物失去其應有的歷史內涵,這也就意味着我們逐漸開始遺忘。 歷史漸漸遠離我們,而時代的遺留物卻會讓我們永遠地記住它,回憶它。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