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英豪big-apple
萬維讀者網 > 高山流水 > 帖子
心賞:敬畏自然
送交者: 心賞 2006年08月02日07:20:12 於 [高山流水] 發送悄悄話

現在全球升溫,是否人類對自然的開發過度引起的? (好象大連大連提到過這個問題.)


敬畏自然是好的

“敬畏自然”,並不是說在自然面前人類應該戰戰兢兢地去頂禮膜拜。“敬“
在這裡有謹慎行事之意,比如東漢哲學家王符在其《潛夫論。慎微篇》中說“文王小心翼翼,武王夙夜敬止,思慎微眇,早防未萌,故能太平而傳子孫。”這裡說武王“夙夜敬止”,就是說他每天從清晨到晚上,做事必抱一種謹慎的態度。這和我們通常所說的“敬業”中的“敬”字同義。因此“敬畏自然”就是說在自然面前不能輕舉妄動,要有謹慎之心。正如文王武王由於“思慎微眇,早防未萌”而能將太平傳給後代一樣,“敬畏自然”的觀念也有助於人類能將一個美好的環境與平衡的生態傳給後代。

“敬畏自然”是一種態度,這種態度是可取的。小到我們日常生活中不要亂扔垃圾,不要隨便折花踏草,大到在大型工程的慎重決策中都有積極的作用。這和在自然面前縮手縮腳,無所作為是不一樣的。無疑,經濟需要發展,工程需要挺進,但在工程實踐與經濟發展中,環境保護與生態平衡應作為一個邊界條件,不能動輒就越其雷池,否則,人類就會自取其咎。

廣而言之,工程是受諸如資金、資源、工期等條件限制的一種科學實踐. 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工程實踐不但應在以上諸經濟條件的邊界內進行,還應在環境與生態這些社會條件的邊界內進行,這才能達到工程與社會的最大優化。例如對目前中國電力短缺與能源利用的問題,是否利用水電就是最佳的選擇呢?例如可否用同樣的資金來提高目前的發電效率呢?中國目前發電平均效率約在30%左右,即有2/3的一次能源(例如煤)都浪費掉了。這些浪費掉的能源跑到哪裡去了呢?一部分變成費熱跑掉了,一部分變成廢氣跑掉了,跑到大氣里成了污染源。國際發達國家的發電效率約在45%左右,顯然在我們的發電業里有很大的增效空間。如果用水電的投資來提高發電效率,每提高2個百分點,以同樣的一次能源消耗,其多發出來的電可超過怒江水電的總量(約三峽水電的1。1倍),同時還可降低環境污染。此外,中國目前可經濟開發的風能資源約為 2.5億千瓦,為怒江規劃裝機容量的12倍。目前風電的經濟性可以和氣電相比。開發風能對環境與生態的影響要比水電小得多。我們應該看到,即水電為早期能源利用技術,例如美國的水電大多在羅斯福當政時建設,水電的弊病之一是對生態影響較大。風電在技術與經濟上的成熟正在使其成為大規模商業應用的新型能源之一。

何祚庥先生與方舟子先生本是科學態度嚴謹的人,然而他們現在對“敬畏自然”的反對卻頗使人費解。何先生提出在自然與人的關係上應“以人為本”。不但有棄自然於不顧的不通情之嫌,且於道理上也不甚通達。社會中,人的利益有呈集團化與群體化的傾向。那麼應該以哪個集團哪個群體的利益為本呢?是靠旅遊業為生的人還是水壩的既得利益者?是水壩上游的人還是水壩下游的人?是樂於“敬畏自然”的人還是推行“人本主義”的人?是生活在當今社會上的人還是千秋後代人?顯然,以不同的人為本就會有不同的結論。所以這個概念是模稜兩可的。試想以一個模稜兩可的概念來作為決策的根據能說是科學的嗎?方舟子先生聲稱“敬畏自然”就是反科學,更是讓人一頭霧水。科學規律本身就是來自對自然界的觀察與研究(當然這裡指的是自然科學),大自然是科學規律的主體,怎麼“敬畏自然”反倒成為反科學了呢?有人說汪永晨女士儼然成了大自然的代言人。我倒覺得敢於為大自然代言是一種值得人們肅然起敬的美德。她和不為任何利益而去學術打假的精神就像兄弟與姐妹一樣,都是良心的兒女。

原載<<新京報>>,(期號忘記了, 約2005年初).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5: km:西方最佳歌手、合唱團、輕樂隊排名
2005: feiyang:Spanish Guitar Class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