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我略知一些,但僅限於京劇音樂方面,不是一個真正全面的京劇行家.譬如說京劇的唱念做打四個方面,我只對唱這個方面有點兒認識,還主要是對其音樂方面來講,介因唱這個方面屬於音樂的緣故吧.這四大名旦的聲音也只是從唱機里聽到過.不過梨園的故事過去到是不老少聽.
我喜歡程派唱腔還是從這樣一個經歷開始.記得在京劇樣板戲的年代,我認識的一位琴師經常給演員說唱腔.別的演員進他的屋裡,我聽到的都是樣板戲.但總有一青年演員最後來,進去後來一段很短的樣板戲便門窗緊閉,然後不時小聲傳出一些不曾耳聞的柔軟好聽的段子.那時只能唱樣板戲,這四大名旦的東西官方是絕對不讓沾的.我知道他們在偷着學傳統戲,就象我們偷着學莫扎特貝多芬的古典音樂一樣.但我特想知道他們在擺弄誰的唱腔,那麼委婉動聽,那麼牽腸掛肚.幾次問那琴師都被搪塞過去.只好使足了勁地與那青年演員套近乎,而且還得告訴她我們偷偷摸摸擺弄的那些古典音樂是誰的東西,最後才從她嘴裡聽到這三個字,程硯秋!
對程派藝術,我記得那些梨園藝人有一個較一致的說法: 一唱二做三水袖.我對程派的唱腔從音樂創新的角度上有些自己的體會.程硯秋在那些萬變不離其宗的傳統唱腔中尋找適合他嗓音的,與眾不同的唱法.譬如說,他經常運用似斷非斷似連非連的行腔,有京劇前輩把它俗稱為游絲腔.用西方的術語講,其實就是在某些樂句,某些樂匯及某些音上程硯秋做出了有他自己規律的與眾不同的變化,這些變化常見於口勁,氣息,腔頭腔尾及行腔過程中的收與放,可以稱為程硯秋式的音樂語氣.用散文來打個比方,好比程硯秋在朗誦文章時加入了很多獨到新穎的語氣,使得那些文章聽起來有一種獨特的抑揚頓措而特別打動人.
謝謝你給我這樣一個機會想起怎麼開始知道程硯秋的,以及樣板戲年代的那些有關趣事.
祝你節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