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就是歌----我的理解,單評以夢原創 |
送交者: 田泥鰍 2008年01月10日18:36:49 於 [高山流水] 發送悄悄話 |
I. 詞: 看似,是以夢的一貫風格,輕靈淡雅,不經意的指頭像撫琴撥弦般地用淡淡的線條素描着思念和牽掛。細品才發現這首與以往的有些不同,淡雅里藏着沉重,不管她怎麼輕輕地素描,那份量讓人隨着想支撐的意圖而沉重,象這首譜曲一樣,你可留意或不留意地去聽,都能聽好多遍,但不是想留意就一定是留意了的。 看似定向了的歌詞其實在內核里是有更清晰的指向的。整首圍繞思念的主題,用沉默和淹沒兩個概念去演繹那份不能傾訴的無奈,那哀愁的力量能侵滿空間把星光凍凝住。 三段歌詞的前兩句均始於"這寒冷的冬夜,我想唱一首歌",奇怪嗎?有點,迷底在下一句,關鍵是那個空格,那個在"沉默"與"凍結天上的星"之簡的空格是個逗號!這個逗號有兩個功能, 第一,把"沉默"平行於上一句的"歌",變成上一句的等同賓語,(那一首歌就是沉默,沉默就是歌!); 第二,那個逗號強調做為第二句的主語"沉默"能凍結天上的星光,不言而喻,這身受的主體所承受刻骨銘心般的沉默,以及所帶來的無奈與哀怨有多不可承受之重! 留下的凝問是為什麼要"沉默"?要是能承常人所不能受之重,當然就沒必要說出來,那怕是哼一聲都不會!正如曾國藩大人的兩句名言:"鼎之重,豈能問之!""打脫牙連血往肚裡吞!" 接下來的幾句,在萬物肅靜的背景上輕輕淡淡地描着兩個鮮活的生命,那有生命是燭火和我! 動的燭火以及靜的我具體物化出那首沉默的歌的內涵。不論是那動的,還是那靜的,即使相依相靠,更突顯那份淒涼寒冷的孤獨。 那怕人海喧譁,他(她)的世界和主體的本身淹沒在沉默的時空裡,要它象首歌;成為一首歌;也一定是一首生活的歌! 即然點破了(猜麼:)第一段的內涵,對後面兩段的難理解我就不再多囉嗦。簡要於下: 1。自己很喜歡,"海是落寞的淺酌"和"重複着沒有你的寒冷"兩句最閃亮; 2。第二段中的"給你, 和無邊的沉默"一句,那個逗號不光是為了對稱第一段的對稱句,那個逗點強調唱的這首歌是我和我的沉默,給你;以及我的世界裡充滿的沉默,給你。輕不輕,最輕的是沉默,重不重,最重的還是沉默! 3。第二段中的"。。。星星的眼淚",當然是主體自己的淚眼朦朧看見的星星 : )。 II: 歌者的聲音陽光向上,專業的風範,演示出一種風格,中和了一定程度的傷感,但多聽不膩。要是讓山上的幾位試試,可能會有你要的某些原始寫作時的感覺。不全是華麗,卻有些滄桑的嗓音是另一種候選。 III: 曲的方面,我沒有什麼把握去說什麼,我認為作曲者的理解是值得我們深思和借鑑的! VI: 個人給以夢的兩點建議: 1。第三段的"和大海的潮汐"一句中的"和"字,最好做動詞,讀第四聲,huo(4),像附和的和,這樣畫面更生動。要告訴演唱者,可是你不能去告訴每一個演唱者,是不?按最佳的辦法是改動"和"後面的字,把"大"字改成"着心"兩個字,這樣,這句話變成"和着心海的潮汐",意思你體會一下是否恰當。那個"着"字是告訴別人前面的"和"是動詞,念第四聲。"心"集中強調思念的主體,不再給更多的物化,避免物化的限制。 2。三段中,每一段的倒數第二句的動詞很關鍵(坐,坐,站),是否將第二段中的那個"坐"字,改成"臥"或"睡",這一改動,不僅僅是避免重複用"坐"字,而是將"坐,坐,站"的模式變成"坐,臥,站"的模式,對思念者的描寫以及思念的程度會更貼切,生動。 V. 附:兩處小改動的歌詞 這寒冷的冬夜,我想唱一首歌,
這寒冷的冬夜,我想唱一首歌,
這寒冷的冬夜,海是落寞的淺酌,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