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在春天】門德爾松的 e 小調小提琴協奏曲...
瑞典畫家 Carl Larsson (1853–1919) 的水彩畫《春天》 (Våren,1907)
Minor Martin White (1908 – 1976) 是美國著名攝影家,也是攝影季刊 Aperture 的創始人之一。White曾任麻省理工學院攝影教授,他倡導過一種被人們稱為攝影“冥想”的理念。選擇一張令你感到愉快的攝影或美術作品,畫面內容越豐富越好,用計時器設定好時間,比如10 分鐘,然後在舒適放鬆的狀態中仔細觀察這幅作品,不要浮想聯翩、神遊畫外,專注於作品本身和每一個細微之處。時間一到,嘗試着在心中清晰地勾勒出這個畫面和其中的細節,單憑記憶中的視覺圖像再現這個畫面,而不藉助語言文字描述的力量,並請回味在欣賞過程中那種舒適的感受。 White 把這種理念運用在攝影之中,他依託外界的風景來呈現他冥想中的內心世界,他的攝影作品因此更像是一種內心深處的獨白。
White 的這一“冥想”過程可以被推廣到日常生活,花點時間,用同樣的方式打量一下身邊早已習以為常的環境,在那些常常被漠視的細節中,往往會有驚人的發現,因為“細微”之中,會藏着“上帝的聲音”呢。:-) 這個練習不僅能幫助人學會控制心靈情緒、態度和意識,也是幫助人們生活得更為覺醒、更有創意的方法之一。世界每天千變萬化,請隨時調整關注的目光,刷新經驗和世故帶來的成見,用好奇和熱情迎來每一個清晨,春天的希望就會永駐心間。
在《仲夏夜之夢》中,我們提起過門德爾松(Felix Mendelssohn - Bartholdy,1809-1847)優越的家庭背景,以及他名字中 “Felix” 在德文中所蘊涵的“幸福”之意。門德爾松的音樂常常帶給人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比如他的代表作之一,唯美浪漫的 《e 小調小提琴協奏曲》(Op.64),我們對這部小提琴協奏曲中的“夏娃”耳熟能詳,僅高山文庫中就有 Hilary Hahn 、Anne-Sophie Mutter 和小提琴大師克萊斯勒 (Fritz Kreisler 1875-1962)演奏的多個版本,可是朋友們,從今天的音樂中您聽出“上帝的聲音”了嗎?:-)
細心的朋友可能已經聽出了這是一個不同以往的版本,這是遵循門德爾松創作初稿樂譜演奏的,這首從1838年就開始醞釀的偉大作品,歷經修訂,直至1944年才成為我們通常欣賞到的經典版本,樂曲前後有不少差別,比如原先第一樂章是火熱的快板 (Allegro Con Fuoco),後來被修改成為熱情的快板 (Allegro Molto Appassionato),原先的第一樂章華彩樂段也相對較短等等。由於這些差別,這一帖的標題中才採用了省略號,您注意到了嗎?:-)
Violin Concerto in E minor, Op. 64,Original 1844 version
樂隊伴奏: Nieuw Sinfonietta Amsterdam
小提琴演奏:荷蘭小提琴家 Isabelle van Keulen
指揮: Lev Markiz
1. Allegro Con Fuoc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