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在春天】柏遼茲的《幻想交響曲》賞析
作者:硅谷愛樂
柏遼茲(Loius-Hector Berlioz,1803 -1869)是法國十九世紀作曲家、指揮家和音樂評論家,也是浪漫主義最傑出的先驅之一。柏遼茲改變了古典音樂中趨於抽象、無現實內容的形式,使標題音樂具有情節,並藉助文字,向聽眾解釋音樂內容的主要變化。他第一個證明了管弦樂可以產生敘事效果,刻畫人物性格,或描繪戲劇情節,因此,雖然標題音樂在他之前就已經出現,但通常人們還是認為,柏遼茲是標題音樂的創立者。柏遼茲的另一主要貢獻是發展了主導動機的手法,擴展了管弦樂隊樂隊編制,使之更加豐滿,為十九世紀浪漫主義宏偉巨作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柏遼茲一生的生活和藝術均以浪漫為主調,他打破傳統音樂模式,創造出獨自全新的音樂世界,他崇尚自由,喜歡憂鬱,他獨特的個性使他在自己的國家和所處的時代都顯得孤立,但他所創造的一系列新穎的音樂感情,在世上卻是獨一無二的。
柏遼茲的作品規模宏大,氣勢昂揚,具有豐富的表現手法和複雜的結構,音樂浪漫而狂放,滿懷激情和奇思妙想,而最能體現他這一風格的,即代表作《幻想交響曲》(Symphonie fantastique / Fantastic Symphony)。
艾特·絲密蓀在《哈姆雷特》中扮演的奧菲利亞畫像
1827年的一個秋夜,柏遼茲在巴黎劇院觀看一個英國劇團演出的莎士比亞名劇《哈姆雷特》,當奧菲利亞(Ophelia)的扮演者、該團女演員享利艾特·絲密蓀(Harriet Smithson)登台時,柏遼茲被她那非凡的風度和美貌迷住了,就此陷入了單相思的苦惱之中,經過長時間的思念和嘆息,他終於壯着膽兒向絲密蓀發出幾封求愛的信,都遭到拒絕。從此,柏遼茲日夜幻想着這位女神的倩影,痛苦的體驗激起了作曲家狂熱的創作熱情,寫下了他平生第一部重要的大型作品 ──《幻想交響曲》,並於1830年在巴黎音樂學院首演。
1832年10月,絲密蓀又隨團來到巴黎,雖然她的聲望已遠不如當年,而且到處負債,但是柏遼茲還是痴情於她。他花了一筆龐大的費用組織了一場音樂會,特意邀請絲密蓀欣賞。海涅曾幽默地記載道:“當他們倆的視線相遇時,柏遼茲就象狂人那樣猛擊定音鼓。”絲密蓀被柏遼茲的誠意感動了,不久兩人結為了夫妻,“幻想”終於成為了現實,遺憾的是,日後兩人的生活並不順利。
《幻想交響曲》是一部構思獨特的標題音樂,顯示出柏遼茲創作中強烈地向文學傾向的審美見解。樂曲不僅有大標題,還有副標題“一位藝術家生活中的一段插曲”,每一樂章還冠以小標題和詳細的文字解說,乍看好似一份戲劇說明書。事實上,我們在欣賞這部作品時,音樂想象力不僅沒有受到文字約束,反而隨着這些標題的指引,想象更加豐富、具體。
最近我有幸現場聆聽了Jansons指揮的阿姆斯特丹音樂廳樂團演奏的《幻想交響曲》,感受極其深刻,不愧是歐洲頂級樂團,將《幻想交響曲》演繹得惟妙惟肖。現場能夠撲捉到聽音響時聽不到的許多細節。Jansons儼然大師風範,指揮棒下的樂隊強弱起伏,色彩多變,風格優美,演繹精準,爆發力十足。這場音樂會可以說是我多年來感受最深,效果最好的一場演出,希望今後每年都能最少聽上一場這樣水平的音樂會。
科林·戴維斯 (Sir Colin Davis)指揮的阿姆斯特丹音樂廳樂團(Royal Concertgebouw Orchestra)演奏的《幻想交響曲》
《幻想交響曲》共有100多個不同的錄音版本,英國指揮家科林·戴維斯 (Sir Colin Davis)一向被認為是指揮柏遼茲作品的權威,這一盛名的確名副其實,他所指揮的阿姆斯特丹音樂廳樂團(Royal Concertgebouw Orchestra)演奏的《幻想交響曲》在充滿了迷人的戲劇性同時,深刻地揭示了作曲家內心深處情感變換,讓人身不由己跟隨他的指揮棒跌入作品所設定的狂亂之境,感受到浪漫主義所渲染的極其個性化的情感世界 (CD編號:Philips 464692-2)。遺憾的是這一版本脫銷,我在網上定購的要好幾個星期才能來,在此跟大家分享另外一個版本,是由法國現代作曲家兼指揮家 Pierre Boulez 指揮克立夫蘭管弦樂團演奏的錄音,克立夫蘭管弦樂團是最具有歐洲特色的美國樂團。不過敬請大家注意,MP3對音樂的細節壓縮得很多,更好的途徑是聽CD,當然最好的是聆聽現場演奏。如果對這個作品不熟悉的話,需要多聽幾次才能領略作品的魅力。
Pierre Boulez 指揮克立夫蘭管弦樂團演奏的《幻想交響曲》
下面是對這部作品的詳細說明。實際上,每人對音樂都應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下面的說明只供參考,可能會對讀者有幫助。
全曲共分為五個樂章,每一個樂章都附有柏遼茲自己加上去的標題:
1. Fantastic Symphony : Dreams; Passions; Largo; Allegro Agitato E Appassionato Ass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