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堯帝在位的年代,據說是紀元前2297年,中國面臨歷史上第一次巨大的自然災害。天雨不斷,山洪暴發,河流泛濫,中國內陸成了一片汪洋,幸殘者逃至高山上生存。堯命夏部落(河南禹州)酋長姒鯀治水,修築堤壩,以約水勢,用時9年,敗。
姒鯀的兒子姒文命繼父業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將父親防堵水勢的策略改為以疏導為主,除了築堤外,還同時開山,鑿通龍門峽,使黃河暢通。在姒文命的疏導策略指導下,用了十三年時間,中國治理好了從北到南九條河流,平息了洪水。
與西方的史前洪水的故事不同,我們沒有神奇的諾亞方舟。那神指導的諾亞方舟在絕世的洪水中只救下諾亞一戶人家。。。
我們的祖先靠的是什麼?是肩挑手搬,燒石澆水,開山鑿洞,靠的是與天斗的氣慨和智慧,勤勞與不屈,而得以生存!這勇敢勤勞的品德作為民族精神世代相傳。
追溯到文明的源頭,過客選擇這真切的史詩,中華民族莊嚴的壯舉,進行謳歌頌揚,可見作者的慧眼匠心,膽魄豪情。
今晚有幸第一次聽到第一節和第二節,果然不同凡響,這遠古的事件在過客的筆下,洗鍊如生。難以想象,作為一個非職業作家,完成如此大作,過客先生需要奉獻多少時間和心血。鮑元愷教授的曲,聽上去像刻意陪襯故事的自然訴說,並將她提煉成聖詩般的合聲清唱,對我們民族傳統精神的某些源頭進行宗教般的歌頌!清唱劇這一藝術形式的選擇,其本身就是一種大膽的突破和試嘗。
我們的宗教就是我們的精神,我們的精神就是我們的宗教!
事在人為,勤勞勇敢,自強不息,讓這些素質在我們的文化品行中一代又一代宗教般地遺傳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