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上傳了這位歌手的十四首草原歌曲,有興趣的網友們可以下載試聽收藏。有網友知道這位歌手的名字嗎?
期待大腕們更多的精彩演繹!祝大家節日愉快!!也祝七月份過生日的同學們生日快樂!!
在藏族音樂寶庫中,民歌占有重要地位。藏族民歌可謂是浩如煙海,豐富多彩,東西南北獨具特色,風格各異。藏民族歷史悠久,在他們中間蘊藏着極其豐富的民間音樂和優美動人的民間舞蹈,“歌必舞”、“舞必歌”是藏族人民自娛的一種獨特的民間歌舞藝術形式。無論是在勞動之餘,節日、聚會之上,豐收之後,只要有一小塊空地,或草壩上,或園林中,或打麥場上,到處可見男女老少同歌共舞的場面,以抒發自己對大自然的情感,對美好生活的想往,對愛情的追求,那真是名副其實的“歌的海洋”、“舞的世界”。 由於西藏、青海、四川等藏區地域遼闊,方言各異,民族風格獨具特色,但又相互影響,相互吸收,爭奇鬥豔。單就民歌來講,種類繁多,按藏區可劃分為四大類: ①東部地區以昌都的鍋莊、弦子為主。鍋在也稱“卓”(即舞的意思),它由最古老的一種宗教祈禱形式逐漸發展演變而來,並形成了今天的這種邊歌邊舞的對歌形式。它的特點是:“頓足為節、連臂踏歌”。舞蹈動作粗擴豪邁,英勃剛健,曲調強弱分明,剛勁有力,演唱時要精神飽滿,咬字鏗鏘有力,隨着舞步的節奏加快,聲音要漸強漸快,直達高潮。 弦子亦稱“康諧”,⑥它與鍋莊音樂雖同在一個地區,但一個粗擴,一個俊雅。弦子舞步悠緩抒展,歌曲音樂悠揚婉轉,演唱要求聲音要有一定的控制能力,保持聲音的平穩和連續性,“托腔時二胡經常用一個小三度、大二度或小二度的裝飾音的律動伴奏,歌唱者一般不唱出這種伴奏的裝飾音。弦子要求唱的委婉抒情,故歌者常用一些滑音增強旋律連綿不斷的意境”,它的最大特點是邊歌邊舞。 ②南部地區以山南“果諧”(即圓圈歌舞)為代表,在演唱風格上,以樸實、激情奔放為主。果諧的曲調短小,簡潔明快,旋律上的最大特點是快歌舞為慢歌舞的壓縮,反差很大,映照出熱烈的情緒和鮮明的色彩。音域不寬,大都為五度至八度,也是一種邊跳邊唱的民間自娛歌舞形式。果諧的最大特點是:在慢歌與快歌之間還要加一段口白朗誦,使歌曲更加風趣幽默。聲音要求剛勁有力,突出重音,踏地為節,強音落在右腳上,要顯示出藏南谷地農民豪放的性格。 ③西部日喀則地區以“堆諧”(西藏阿里地區稱“堆”,“諧”為歌的意思)聞名,最早是從阿里地區傳到後藏的。大部分堆諧只有一個慢板和快板以及加上舞蹈動作,就算是一首完整的歌曲了。從旋律上看,它的起伏不大,這就要求演唱者要保持它特有的“平穩而婉轉”的音調。一般是大家手拉手圍成一個圓圈,隨着舒緩的音調,踏着優美的舞步,盡情地抒發自己對家鄉,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歌曲中的襯詞(喇呢)要用喉頭控制,這也就是堆諧歌曲的演唱風格與特點。 ④北部那曲地區以山歌為主。那曲地區地域遼闊,一望無邊的草原鑄就了牧民們的豪爽性格。山歌亦稱“魯”,它分為牧歌和農歌,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那曲山歌了。由於唱山歌多在草原曠野之中,歌唱者能自由地抒發內心的情緒,因此,山歌的特點一般是節奏相當自由,音調高亢悠長,旋律音程往往跳動很大,拖腔很長,演唱者觸景生情,可根據自己的情感加添裝飾音,多用散板,曲調上下大跳音較多,“演唱時常用真假聲交替及爆破音以增添鄉土氣息與草原的意境”,使人在自然中盡情抒發自己的情感,讓人得到最大的滿足和快樂。聲音要求自然、明亮,要靠前唱,儘量使聲音發直,但要有很深的氣息支持,不能抖動,有一瀉千里之感。一般伴奏上就用一隻笛子和演唱者前呼後應,自行銜接,融為一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