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英豪big-apple
萬維讀者網 > 高山流水 > 帖子
再回復Mike05——還是談李傳韻
送交者: 若迷 2011年07月11日20:10:44 於 [高山流水] 發送悄悄話

怪了,跟帖又沒成功。還是跑上來算了。

同意你此貼的主要內容。的確,天才與天才還是有所不同的,但他們畢竟真金不怕火煉,最終被人們認識到了,也許有些的遲到的認可。這些基本是與你相同的認識。

再說點不同的。同意您說的“但這與教育有關。”,但不大同意“和天才不天才關係不大。 ”

之所以難同意前者,不同意後再,是因為這裡的話題是圍繞李傳韻是不是小提琴天才而展開的。而小提琴是藝術,藝術又必須與文化相聯繫,而文化與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兩者有必然的聯繫。所以小提琴天才的出現是與教育有關的,小提琴天才幾乎難以獨立於文化和教育之外。例如,您所提到的每一個小提琴天才,都是與其所處的文化環境或是教育有緊密相關的。無法想象您所提及的帕格尼尼、海菲茲、柴可夫司基、埃爾曼、克萊斯勒、佛朗西斯卡第中的任何一位不是飽受西方文化薰陶的。

但對於李傳韻來講卻不是這樣,也正因為他在西方文化薰陶上的不足,才是造成他今天只有些技巧,而沒有文化底蘊的主要原因。

這從他的簡歷上可以看得出來。據李傳韻在自己的博客里說,他六歲隨父母從大陸移居香港,十六歲才到美國留學,十九歲完成學業。這與同齡人韓裔美國人薩拉張難以相比,薩拉從很小就隨家庭移居美國,之後一直都是受到美國式教育,文化薰陶自然是西方的,而且是比較徹底的。

正因為李傳韻在文化薰陶上趕不上西方文化,而他又不能象李雲迪那樣具有天賦的對西方音樂的領會能力,這才使得他只能在小提琴技巧上也許比同齡人好點,然而在藝術上卻無從表現,以至哪怕他在美國呆過許多年,卻仍然無法在西方音樂界稍微打開一點局面,最後只能回國另尋出路。

我個人認為,是否小提琴天才,與文化和教育關係很大。


=================

re
 
送交者: mike05 2011月07月11日06:16:37 於 [高山流水] 發送悄悄話
 
回  答:回mike05——再談李傳韻 由 若迷 於2011-07-10 23:18:09 
 
謝謝若迷花時間就音樂話題作些討論。俺舉了些例子來說明一個觀點,就是天才是不能用商業指標來衡量的。過去的路子,跟如今的路子不同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帕格尼尼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天才一個。他既沒有龐大的演出經歷,也沒有輝煌的商業合同。但名垂千古。巴赫也是天才,他的無伴奏奏鳴曲至今是小提琴演奏者仰望的星辰。

海菲茲的老師培養了許多非常優秀的演奏家,但他們中沒有幾個跟海菲茲相似,雖然都非常棒。柴可夫司基D大調協奏曲些成時,埃爾曼認為是不可能拉的。但海菲茲卻完美的演繹了。埃與海都是天才,前者擅長抒情,緩慢風格。後者大氣,輝煌,擅長技巧。介乎二者間還有克萊斯勒,一生以演奏自己作品為樂。他們都是事業上非常成功的。但與今天的提琴家比,有似乎都會有怯可露。但沒有人說他們不是天才。

精靈之舞原來由佛朗西斯卡第演奏,那個速度不會比任和一個你所提及的人快,俺看的錄像是他大約60多歲是的。但同樣驚人。

同意你所說不同文化背景對音樂內涵的闡述的差異。但這與教育有關。和天才不天才關係不大。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0: 胭脂淚 / 林花春去匆匆 BY: 夢江南 攝
2010: 【高山笛樂】《沂蒙山歌》
2009: 《唱支山歌給黨聽》- 伴奏:大紅花啦
2009: 【桃花謠】- BY 灶長
2008: 朦朦雨:土家族民歌-山路十八彎 制貼:
2008: 越英:《我愛你中國》
2006: 【相約九八】by 白色小卵石/印第安的夏
2006: 86:一支歌就象春日窗外一道美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