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拉張不能拉海菲茲版本的霍拉舞曲?——回mike05; |
送交者: 若迷 2011年07月19日05:19:17 於 [高山流水] 發送悄悄話 |
因爭議李傳韻,結果在樓下把話題越說越大,越說越亂,又議論到薛偉和薩拉張,等等。而現在翻頁也不方便,所以我還是提上來吧,再一次回應一下mike05,就其談論到的幾點再試着說明一下。
一)沒看見就能斷定“薩拉不能拉”? 在樓下mike05說: 【薛偉能拉霍拉舞曲,這是個炫技曲目,所謂大家中沒有幾個能拉】【你看過薩拉張拉這曲子嗎?告訴你俺看過薛偉拉這曲子,看過維尼格拉夫拉,對比海氏視屏,可以非常肯定的說這幾位能拉。說薩拉不能拉自有俺的道理,你如果不拉琴,覺得沒有必要跟你討論技術細節。】 mike05說薛偉能拉的根據是,他看過薛偉拉這曲子,再對比了海菲茲的視頻,於是肯定薛偉能拉,這本身沒錯。但是你沒有看過薩拉張演奏這支曲子,卻說薩拉不能拉,這就奇怪了。 通常,人們在對比兩者的時候都是採用同一(統一)標準,當你以親眼目睹為標準時,那也應該同樣持同一標準。可你為什麼在看到過一個,而沒有看到過另一個的情況下,能夠判斷出後者“薩拉不能拉”呢? 二)海菲茲沒有演奏“兩段長的下跳弓” mike為說明薩拉張拉不了海氏版本的霍拉舞曲,於是強調了其中的難點。但這又一次顯示mike沒有使用同一標準。要難,就對誰都難,而不是只對薩拉。可為什麼你只針對薩拉張強調這一難點,而對薛偉又不這樣做呢?這無非是要顯得這個曲子非常難,薛偉能拉,而薩拉張不能拉,於是在這個曲子上就把後者給比下去了。 除了又一次不用統一標準分別衡量兩者之外,mike在強調這個技術難點的時候其實並沒有搞清楚一個關鍵的技術詞彙——那“兩段長的”不是“下跳弓”。 mike說: 【海氏版本中有兩段長的下跳弓,俺個人相信梅紐因是沒法在那個速度拉出來的,包括許多後來的名家。】【許多人能演奏霍拉舞曲不假,但如海氏譜拉的不多是事實。要拉的話只要把下跳改上跳或者用自由跳弓就成了,不過那難度大不一樣。】 你這裡的“兩段長的下跳弓”的所指不會有其他,哪怕不懂這項技術的人,只要隨便到網上看看,也能輕易看到你所指的那兩段長的是什麼。而且你說了,你對比了海菲茲的視頻。那麼這兩段在視頻上的顯示時間是: 0:26-0:28 ;1:52 -1:54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ag2mc5Vva0 然而這“兩段長的下跳弓”在這裡的說法是不準確的,甚至是錯誤的。海菲茲在這兩段中主要展現的是在下行運弓中的連斷弓,簡稱下斷弓,而不是下“跳弓”。其間,海菲茲的弓子始終都沒有離開琴弦,弓子沒有離開琴弦就不是跳弓。雖然海菲茲在譜子的最後註明,這支曲子可以用跳弓或者斷弓演奏,但是具體到這兩段,所使用的卻是斷弓。再說,用一個下行運弓,奏出起碼十四個以上的跳音根本就沒有可能。 而且,甚至有人將海菲茲改編的這首霍拉舞曲乾脆翻譯成《斷弓霍拉舞曲》,因為‘斷弓’二字就在那曲名的原標題上《Hora Staccato 》,‘Staccato’就是斷奏的意思。 除了海菲茲在視頻裡的實際展現,從維基上對此曲的簡介來看,它所強調的也是斷奏,而不是跳音。 海菲茲版霍拉舞曲: Hora staccato (1906) is a virtuoso violin showpiece by Grigoraş Dinicu. It is a short, fast work in a Romanian dance style, and has become a favorite encore of violinists, especially in the 1932 arrangement by Jascha Heifetz. The piece requires an exceptional command of both upbow and downbow staccato. The character of the piece also demands the notes be articulated in a crisp and clear manner so that the vibrancy of music comes out. 另外可以看看維基上是怎麼區分‘斷奏’和‘跳弓’的: staccato 斷奏: Staccato is a form of musical articulation, signifying an unconnected note, which is separated or detached from its neighbours by a silence. It has been described by theorists and notated since the 18th century. Staccato is the Italian word meaning "detached". Spiccato 跳弓: Spiccato is a bowing technique for string 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bow bounces lightly upon the string. 三)能拉海菲茲版本霍拉舞曲的小提琴家並不少 結合mike05說的這兩段話: 【薛偉能拉霍拉舞曲,這是個炫技曲目,所謂大家中沒有幾個能拉】 【許多人能演奏霍拉舞曲不假,但如海氏譜拉的不多是事實。要拉的話只要把下跳改上跳或者用自由跳弓就成了,不過那難度大不一樣。】 【這個曲子若都能拉,就不會是海菲茲的保留曲目了。許多人慕名而拉,在不能再現的況下COMPROMISE,改變技術構成而只作音符重演。】 這話對“許多人”來講,不能說是錯的,但對名家們來講就是錯的,不是公認的說法。例如上引維基上的說法就於此大不相同,它的意思是說起碼有不少小提琴名家都能演奏該曲,而且是海菲茲版本的,它說:“(it)has become a favorite encore of violinists, especially in the 1932 arrangement by Jascha Heifetz. ” 可見,這支曲子並不是mike所說的那樣“都能拉,就不會是海菲茲的保留曲目了”,而是它已經成為了小提琴家們的favorite encore曲了。但也不是人人都有這種演奏機會,因為之所以是“a favorite encore”,那前提必須是這位小提琴家能獲得觀眾的熱烈歡迎,從而才有encore。也就是說,許多海菲茲之後的名家完全有能力演奏這支曲子,而且引以為傲,拿來做encore曲。 另外,從視頻上也能很輕易地找到按照海菲茲版本來演奏的小提琴家,其中還有並非在國際上有什麼名氣的,比如中國的唐韻、加拿大的小提琴教授,等等。僅舉一例,唐韻演奏海菲茲版霍拉舞曲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gU5yaWcgJU&feature=related 兩段長的連續下斷弓時間分別是: 0:34-0:36 ; 0:26- 029 總之,根本就不是這麼回事——“薛偉能拉霍拉舞曲,這是個炫技曲目,所謂大家中沒有幾個能拉” 四)薩拉張絕無可能不能拉海菲茲版霍拉舞曲 嚴肅音樂界有成文和不成文的基本準則,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尊重曲作者,也就是要按照樂譜來演奏。而且海菲茲在那首樂譜上還專門註明——“When playing this composition in public the names of both composers must mentioned in program" http://www.sheetmusicplus.com/title/Hora-Staccato/3554217 那譜子就在上面的鏈接里,上面分明註明了每一處的基本演奏方法,如上下弓等等。 薩拉張從小就受到了嚴格的訓練,而且師從傑出的小提琴家教育家多希爾迪蕾。在維基上多爾斯迪蕾的簡介中提到的前三位學生是帕爾曼、米多瑞、薩拉張。有這樣經歷,就沒有理由相信薩拉不尊重傳統和曲作者。薩拉張不可能做出不按照譜子拉,而另搞一套的事,因為按照譜子來演奏這是任何一個經過嚴格訓練而又能夠在小提琴界贏得聲譽者都必須首先做到的。而薩拉張贏得了聲譽。 假如(注意,是假如)薩拉張不按照原譜演奏了該曲,那完全是不可想象的,她要是敢於這麼做,那她的聲譽立即就會受到極大的影響。但她卻保持了那麼長時間的聲譽,這怎麼解釋?其他的不說,光是在西方最大的報刊之一紐約時報上,從92年起到去年共前後共發表了二十多篇有關薩拉張的報道和評論。僅以此例就可想而知,有多少小提琴家界的專家、指揮家、演奏家、教師學生、以及音樂愛好者在注視着她?薩拉怎麼可能在這支經典的encore曲上違反原作者海菲茲去擅自篡改原作品,搞自己的一套?她要是真那麼做了,哪裡還等得到今天才有人來發現? 再說,海菲茲版本的霍拉舞曲連中國早期因演奏梁祝出了點名的唐韻都能演奏,為什麼反而薩拉張不能? 只是那質量大不相同罷了。 五)對音像製品也要持同一標準 當我出示了EMI為薩拉張出版的CD的照片,其中就有海氏版的霍拉舞曲之後,mike又轉而指責錄音錄像。他說: 【聲軌技術修飾,錄音修正,這在音像市場產品中極其普遍,沒有什麼新鮮。說造假也好,追求完滿也好。你不能否認如今除非聽現場,你不可能聽到真實的狀態了。這沒什麼好討論的。一段曲子一氣拉下跟分幾段錄完全可以不是一個狀況。所以說視屏沒有絕對可比性。】 這裡還是是否持同一標準的問題。比如說,EMI也為薛偉出過一張CD, 其中有海氏霍拉舞曲,那麼你是不是也這樣質疑薛偉呢?既然以懷疑的眼光看音像製品,那也要一致,而不能只是在談論到薩拉張的時候才這麼做。要懷疑造假,那就懷疑同一家錄音公司為不同的人錄音時都造假,而不是只懷疑一個,放掉另一個。要說追求完美,那也一樣,對彼此都持一種態度。 其實,要持同一標準非常容易,比如這麼做比較: 1)EMI已經為薩拉張出過二十一張CD,而為薛偉只出過一張。 2)EMI為薩拉張出版有霍拉舞曲的那張CD的時間是1997年;而為薛偉出版有該曲的CD是2002年。 3)EMI為薩拉張出版第一張CD是1992年,當時薩拉12歲;而為薛偉出版第一張CD時他39歲。 (最後隨帶一說,在網上談論音樂只好借用視頻音頻,這當然不如現場聆聽更全面更真切,但因為在這裡的任何人都不可能只談論親眼目睹親耳聆聽過的演奏演唱,不可能都去看了現場演出之後才能談論。更何況,音頻視頻基本上能夠反映出一個人的水平,否則大家也就不用在這裡貼自己唱的歌了,也用不着跟帖評論了。另外,音樂鑑賞一定要“具備討論這類技術的素質”?這樣空洞的話最好還是不要輕易說)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0: | 《青藏女孩》翻唱 紅卡/後期畫妝 L4L | |
2010: | 再次欣喜重見《尋夢園》 | |
2009: | 【是否愛過我】 by 游鳳老農 | |
2009: | 《黃河怨》 | |
2008: | 學唱《武家坡》:提起藍軍淚不干 | |
2008: | ☆刀劍如夢☆ 學唱 | |
2006: | flyingbird~:聽聽彭的父老鄉親 | |
2006: | 宣傳隊員:在本山高潮即將進入倒記時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