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英豪big-apple
萬維讀者網 > 高山流水 > 帖子
周小燕:終身教授干終身
送交者: 震山雷 2012年01月17日12:29:29 於 [高山流水] 發送悄悄話

周小燕:終身教授干終身


  2010年8月28日,是我國著名聲樂教育家周小燕教授94歲的生日。一個在30年前已該退休的老人,如今依然活躍在音樂教學講台上,真是個奇蹟。她 不僅帶着本科學生,還帶有研究生。周六的一天上午,我來到周老師的府上。如不是親眼所見,怎能相信眼前這位精神矍鑠、才思敏捷、體態輕盈的老人已過鮐背之 年。

  我:“周老師,你要干到什麼時候才退休?”

  周小燕:“我沒有退休,我是死而後已,終身教授干終身嘛!”

  我:“這是不是你常說的‘收支不平衡’的緣由?”

  周小燕:“是啊,黨和人民給了我很多很多,但我做的很不夠,我還愧對他們。”

  我:“你怎麼看上去一點不老,你的心態,你的精神,至少與你實際年齡相差20歲。”

  周小燕:“是嗎?這大概是我喜歡和年輕人在一起的原因,所以我不覺得自己老。有人說我堅決不把自己‘培養’老!這說對了。我不能過沒有學生的生活,很奇怪,一離開他們我就生病,他們是我的生命……”

  老藝術家燦爛的笑容,融化在她特有的坦誠和可愛里,這無疑是一種博大、一種升華。看着自己哺育的“小小燕們”一個個長大,展翅高飛,“太祖母”級的教授周小燕感到渾身舒坦、內心溢滿快樂。回首自己的教學生涯,放眼桃李滿天下,怎麼不讓她心花怒放。

  “中國之鶯”選擇的是歸國的旅途

  1917年,周小燕出生在湖北武漢的一個工商世家。周小燕的父親周蒼柏是一位具有進步思想的銀行家。由於受父親的影響,周小燕從小就對音樂產生了濃厚 的興趣。1935年9月,周小燕考入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當時她的志願就是成為一名優秀的歌唱家。然而不到兩年,夢想就被日本侵略者的鐵蹄所打碎。抗戰 爆發,中斷學業的周小燕回到武漢就投入了抗日救亡運動,她首唱的《長城謠》《歌八百壯士》等抗日名曲後來響遍全國。

  1938年年底,周小燕輾轉來到巴黎,在那裡她結識了法國著名作曲家齊爾品,並進入巴黎俄羅斯音樂學院學聲樂。7年後——1945年10月,周小燕登 上了巴黎國家大劇院的舞台。次年,她在盧森堡舉辦首場獨唱音樂會。報紙紛紛評論:她“嗓音純淨,像水晶般堅實,像鑽石般光彩”,她成功了。自此,被稱為 “中國之鶯”的她,在意大利、德國、英國、瑞士等國家的舞台上空翱翔。1947年6月,她參加世界樂壇盛會——首屆“布拉格之春”,接着開始5大城市巡 演。隨後,她又應波蘭、瑞士、丹麥、挪威等國邀請,前去舉辦獨唱音樂會……正值事業最為輝煌的時刻,她卻踏上了歸國的旅途。

  很多人不理解,唱紅歐洲的周小燕回國後竟去上海陶行知育才學校擔任聲樂教師。當父親問她準備什麼時候訪美時,她回答道:“爸爸,我不去了,這裡需要我 留下。”原來,她沒忘出國時父親對自己的囑咐:“第一不要忘了自己是中國人;第二學成後回來報效祖國。”周小燕覺得自己學業已完成,也演出了,並且獲得了 肯定和好評,應該回來了。直到今天,周小燕仍對我說:“一個人對祖國母親要永遠充滿真摯情感和義無反顧的愛。”對當時的歸國,至今無悔。

  新中國成立後,周小燕受聘回母校執教成為聲樂系老師。這時的國立音專已改名為上海音樂學院。自此,她在這裡從一名歌唱家變為一名聲樂教育家,她為學生奉獻出自己全部的愛。

  然而,這一切在文革期間卻被剝奪了。

  魏松就是在文革中培養的

  文革讓周小燕陷於黑暗之中:她回家“破四舊”,高跟鞋自己敲掉;唱片放在門檻上踩斷,毀掉;書撕了、燒掉。最最痛苦的是不能教課,又不能唱歌。接着,夫婦倆被關進了“牛棚”。愛人張駿祥養豬,被稱為“豬公”,她養雞,被稱為“雞婆”。直到1975年她才被叫回到學校。

  那天,周小燕忐忑地來到工宣隊辦公室。她見到兩個身穿軍裝的大兵,後來才知道,一個叫魏松,一個叫韓適,來自瀋陽軍區,是學校招收的第一批工農兵學 員。他們來到學校後卻沒有老師,沒法才把周小燕召回到學校上課。工宣隊一邊警告周小燕要為工農兵服務,一邊告訴魏松他們,要好好改造周小燕,千萬別讓她的 資產階級思想染缸染白了。可結果,不幸被言中,周小燕反把魏松等“改造”了。

  魏松曾唱過幾年男中音,周小燕聽後卻發現他是男高音,於是因材施教,以男高音來培養。周小燕還對魏松說,你還是個洋嗓子,很適合唱外國歌劇里的男高 音。說到外國歌劇,魏松懵懂地根本沒有概念。看着非常苦惱的學生,周小燕說,這樣吧,到我家裡去。下課後,周小燕把魏松和另一名學生羅魏帶到自己家, 拉上窗簾,找出幾張沒有被抄走的法國舊唱片,讓他們貼着耳朵聽起了歌劇。多美妙的歌呀,他們陶醉了。就是從這裡,魏松和羅魏獲得了西洋音樂的啟蒙教育。須 知那時“動亂”沒有結束,周小燕完全是冒着風險,一旦被發現,不是批鬥,就是被逐出教師隊伍。

  魏松畢業後回到部隊,因他岳父母都在上海,趁着每年探親,他仍到周小燕那兒上課,這樣堅持了8年。其間,魏松也懷疑過自己是不是搞聲樂這塊料,周小燕 總是鼓勵他,成功在于堅持,在於努力。1986年,上海歌劇院排演一部歌劇,缺一名男高音。周小燕聞訊馬上寫信給當時的院長,推薦魏松。第二年,歌劇院向 社會招聘,周小燕知道後又動員魏松去應聘。這樣,魏松從老家錦州來到上海,在音樂事業上開始又一輪攀登。今天的魏松已是上海歌劇院副院長,曾出訪美國、日 本、德國、意大利、瑞士等國家和地區,擔任過國家級聲樂比賽評委、法國巴黎國際聲樂比賽評委等。

  我的學生:

  工農兵一個不差

  1984年夏,世界247名歌唱好手雲集音樂之都奧地利維也納,爭奪第三屆國際歌唱家聲樂比賽的桂冠。中國派出了4名選手。作為領隊與教練,周小燕與 他們同行。過五關斬六將,中國選手全部站在決賽台上。最終花落誰手?當評委報出中國男高音張建一和中國女中音詹曼華同獲第一名時,全場沸騰了。張建一是周 小燕的學生,眾目睽睽之下,他一下撲在了老師的肩上,他感覺到老師的身體也在顫動,貼着老師的耳朵,他激動地說:“老師,謝謝您,今天是我30歲生日,我 該怎樣報答您啊。”張建一原來是浙江湖州玻璃廠的一名工人,是周小燕,將這位沒有一點樂理知識的青年人,培養成世界一流的歌唱家。

  在周小燕一長串學生名單中,先後獲得法國第41屆圖魯茲國際聲樂大賽、多明戈世界歌劇大賽、挪威宋雅王后國際聲樂大賽第一名的廖昌永,是一位赤着腳走 進上海音樂學院的農家孩子。他記得,第一次在校門口見到周小燕,緊張的心怦怦亂跳,“嚇”得逃到馬路對面,連照面也不敢打。他不僅鋼琴、樂理基礎差,而且 一開口就有濃濃的四川口音,是周小燕把他帶回家,一句一句地糾正。在廖昌永心中,周小燕不僅是自己的老師,更是母親、朋友。因此在功成名就的今天,廖昌永 在眾多演唱場合,最愛唱的一首歌是《老師,我總是想起您》。

  旅美女高音歌唱家李秀英也是周小燕的學生。1994年,她由山東考入上海音樂學院。一年後,她對聲音的感覺仍不清晰,周小燕每天完課後讓她再到自己家 里來“開小灶”。後來,李秀英的父母退休,在經濟上不可能給予她太多的支持。周小燕知道她在外租房經濟拮据,於是就讓她住到自己家裡來。1998年,李秀 英獲得參加“第四屆國際布達佩斯歌劇比賽”的資格,周小燕忙拿出2000元,為學生買件漂亮的演出服。1999年,李秀英考取全額獎學金的美國紐約曼因斯 音樂學院,周小燕又高興地把學生帶到了西餐廳,對她說:“你到美國去,對西方的一些禮儀不懂,人家會看不起你。現在,我就教你一些常識,免得到了國外不知 所措。”李秀英這才明白老師請她吃這頓飯的用心。當然李秀英沒有辜負老師的期望,2004年在“第五十五屆維奧蒂國際歌劇演唱比賽”中她榮獲銀獎,現在已 是紐約大劇院的第一女主角。

  周小燕笑着告訴我:“在我的學生中,張建一來自‘工’,小廖(廖昌永)來自‘農’,魏松是‘兵’,工農兵全了!”

  是啊,她精心培養的學生何止這些,就我知道的還有——鞠秀芳、高曼華、劉捷、顧欣、顧平、雷岩、李彩琴、萬山紅、楊小勇、殷桂蘭、李秀英、朱秋玲、王作欣、王豐、王歌群、張峰、方瓊、郭森……不是著名歌唱家,就是一線教學人才。

  望着周家客廳牆上掛着的“春華秋實”的橫幅,我不由想說,周先生,你桃李滿天下,太偉大了!

  做中國歌唱家,

  先唱好中國歌

  有年,周老師一位門生舉辦音樂會,整場都唱外國歌,只在返唱曲目中加了首《長江之歌》。周小燕厲聲責問:你是中國歌唱家,為什麼不把中國歌曲列入正式曲目?

  當我向周先生證實這件事時,周先生說,是的。自那後,我向聲樂系建議,每位學生每學期攻下的 10首作品中,必須有 4首中國歌曲。

  說到這裡,周小燕有點激動:“其實理由很簡單,因為我們是中國人,什麼時候忘了祖國音樂,那不是數典忘祖?當年,我參加第一屆布拉格之春,唱得差不多 都是中國歌,賀綠汀的《神女》、劉雪庵的《紅豆詞》,還有齊爾品專門替我寫的《春眠不覺曉》,還有民歌改編的《大河》《楊柳》,外國人覺得美得不得了。”

  吳祖光先生曾告訴周小燕一件事,那次他出訪法國,碰到一個法國漢學家,便問,你怎麼會對中文有興趣?漢學家告訴說,是聽了一個中國姑娘唱的中國歌,覺得中國語言美極了,才開始學中文的。老外說的那個中國姑娘就是周小燕,當年她在巴黎唱的《紫竹調》,吸引了他。

  周小燕常問學生,學美聲為了什麼?很多人答不上來。她說,是要追求西方那種純粹技術性上的先進嗎?錯了!我們要學的是西方人如何用科學的發聲方法和技巧,學別人的唱法,是為本民族音樂文化服務,最終是能向世界傳遞中國的歌聲,讓世界感受到中國文化的美。

  正因為如此,她對廖昌永說,你唱外國歌,要唱到他們服你。但光會唱他們的東西,不會唱自己本國的東西,人家依然看不起你。他們不光覺得你是個瘸子,還 認為你們國家沒有文化,或覺得沒有悠久的文化。所以這種民族自尊心一定要有,而且越在國外越要有這種自尊心,人家才會尊重你,信任你。

  “做中國歌唱家,先唱好中國歌。”漸行漸近中,學生們才理解了老師這話的真正苦心。

  前年,楊學進在法國香榭麗舍劇院開個人獨唱會,周小燕指導的《繡荷包》一曲唱罷,國外觀眾驚呼好極了。

  世界大師多明戈等,聽到張建一、廖昌永傳唱的中國歌曲後,大喜過望,主動要求學唱、翻版……

  謀劃一部完全

  “中國製造”的歌劇

  上世紀80年代,中國歌唱演員屢屢在國際聲樂比賽中獲獎。正當人們沉浸在喜悅之中,周小燕卻清醒地看到其中的問題:中國演員可以將一部歌劇中的某一段 唱得十分精緻,因而在比賽中拿獎沒什麼大問題。但是,如果要演一部歌劇就不行。因為,演歌劇不僅需要演唱技巧,更需要綜合文化素養。況且,中國演員儲存的 節目不多,底子不厚實。而當時,國內歌劇並不景氣,沒有更多的舞台讓演員得到實踐和提高。由此,辦一個歌劇中心的念頭油然而生。

  1988年,幾經周折,周小燕歌劇中心成立了,這時她已經72歲了。不久,歌劇中心北上南京,與江蘇省歌舞劇團合演威爾弟的《弄臣》,《弄臣》這時還 沒有在亞洲演出過。周小燕趕赴南京指導排演,一天,她正與演員說戲,不留神,一腳踩空摔了下去,送到醫院,她被診斷為股骨粉碎性骨折。她抱怨自己怎麼惹出 這樣的麻煩,擔心《弄臣》要弄不成了,為了繼續給大家說戲,不耽誤排演,她留在南京治療。醫生在她的體內打進一根9寸長的鋼針,手術後,高燒剛退,她就讓 演員到病房一一給予指導。演出那天,她坐着輪椅到現場觀看,觀眾和演員發現了她,歡呼中她被抬上了舞台。

  《茶花女》《唐伯斯夸勒》《鄉村騎士》《原野》……周小燕歌劇中心一部接一部排演中外歌劇。1991年,中心赴香港舉辦歌劇專場音樂會。他們演唱了 《納布柯》《弄臣》《茶花女》《蝴蝶夫人》《魔笛》《圖蘭多》《波希米亞人》《拉克美》《原野》等10多部中外歌劇名段,轟動香港。緊接着,中心又與美國 舊金山歌劇中心聯合舉辦3場歌劇專場音樂會,並且簽訂了10年交流計劃。這個計劃開創了中國歌劇史上長期與國外交往的先例。2000年,中心成功舉辦上海 國際歌劇大師班,一發不可收,以後年年舉辦一期,學員遍布全國。

  然而,周小燕對此並沒有滿足。她至今還想謀劃一部在世界藝術舞台中站得住腳的原創的中國歌劇,從題材、內容、劇本、導演和演員全部“中國製造”。那天 我在她家,周小燕描繪着可根據中國一部經典電影改編的設想,並說,現在演員沒有問題,關鍵是劇本。看到她老人家滿懷信心的樣子,真為她94歲還有此雄心而 激動和高興。

  我想盡力教到 100歲

  周小燕的一對子女都在美國,雖然沒有從事藝術職業,但均有建樹。當父親張駿祥過世後,大女兒與小兒子都勸在美探親的母親留下來安享晚年生活。在美的親 朋好友也說:周老師,你在中國那麼辛苦教學生,沒有車、沒有秘書,孤苦伶仃,歌劇的生存環境也不好,留下來與兒女共享天倫之樂吧。

  周小燕理解他們的好意,卻語重心長地說:“美國不缺我,中國需要我,正在努力實現科教興市的上海需要我,我還有一大批學生等着我去上課呢。”

  周老師告訴我,現在女兒、兒子已完全理解了媽媽:雖然媽媽把愛全給了學生,沒有時間享受天倫之樂,但媽媽已培養出幾代人才,值!現在女兒和兒子有時間就來看望母親,以此來支持媽媽未了的事業。

  幾年前,在上海音樂學院院長室,周小燕跟院長楊立青請纓:“我(身體)情況還行,如果我能活100歲,我想盡力教到 100歲,教到我教不動的那一天。答應我吧!”楊立青面對周小燕先生孩子似的一臉真誠,感動得說不出話來。

  考慮到周小燕的年齡和身體,好在她的家就在音樂學院附近,所以特將課堂搬進了她的家,她家的大廳由此成了聲樂室。3位本科生、5個研究生,周小燕現在 每天都在這裡為他們上課,上午2節、下午2—3節。這對周小燕來說已是超負荷了,但她那獨特的教學方式,對那些研究生、本科生來說,能聽上周小燕的課真是 求之不得。或許不久,這音樂殿堂里又能誕生讓世界矚目的聲樂人才。

  有人曾告訴我,只要說到上課、說到學生,周小燕的眼睛會發亮。這次面對面與周先生交談,果然如此。我們原說好訪談一小時,沒想到一談竟是三小時,還意 猶未盡,急得保姆阿姨出來打“招呼”。阿姨告訴我,其實周老師很累,別看她上課時精神十足,學生一走,她常常癱倒在沙發上。所以學院領導、市里有關領導都 要我管好周老師,特別是她的休息。

  我問:“周老師聽你嗎?”

  阿姨:“當然聽的,因她知道,不休息,怎麼能上好課,所以每天午睡是必須的。但晚上我控制不住她,這兩天世界盃,周老師有時要看到半夜,真讓我擔心。”

  聽到周小燕迷足球,真是新鮮事!一旁的周小燕也笑了。

  原來周小燕喜看足球從四年前的“世界盃”就開始了。她看着看着,悟出了個“團隊”要旨:要讓球“進門”,前鋒、中鋒、邊鋒、後衛、守門,個個須密切配 合。誰要出風頭,耍動作,那永遠甭想贏。周小燕說,這與我們藝術同理,一台歌劇,編、導、演、舞美、燈光,一樣不可缺,且須協作配合。這就是團隊作戰。

  周小燕為此而大聲疾呼,聲樂系和學院領導十分重視她的意見,“團隊”思想由此大大發揚。2005年,周小燕的教學獲得精品獎。去年,她所在的聲樂系被評為“國家級聲樂團隊”。

  說到這裡,周先生哈哈大笑,“你說,這世界盃能不讓我看嗎?”這完全是年輕人的舉動,如今發生在90餘歲的老奶奶身上,對她可貴的“返老還童”,我們真是由衷地高興。我們恭祝周先生健康、長壽、快樂。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1: 《前門情思大碗茶》--夢萍韻
2011: 【今日,藍天 ~ - Today, Blue Sky ~
2010: 【沙 漏】
2010: 四部混聲合唱《掀起你的蓋頭來》by 疊
2009: 你那裡下雪了嗎--哈哈珠子
2009: 青春日記 by 石頭
2008: 春妮兒 相見恨晚
2008: 詩朗誦《鄉愁》寒夜星空
2007: Ω:你的柔情我永遠不懂
2007: liv4lov: 黃河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