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英豪big-apple
萬維讀者網 > 高山流水 > 帖子
ZT:卡爾·貝姆指揮的《貝多芬第四鋼琴協奏曲》鋼琴演奏:威廉·巴克豪斯
送交者: 一唱 2012年02月27日18:02:01 於 [高山流水] 發送悄悄話

  奧地利指揮家卡爾·伯姆在網友小樓一夜聽春雨帖子《名演奏家排名與名盤選-指揮家篇》里排名第十二。

  卡爾·伯姆以指揮德奧作曲家的作品為主,被認為是德奧作品的權威指揮家。有評論說他指揮的勃拉姆斯第四交響曲“意境之高,令人嘆服”。本想在這裡轉貼卡爾·伯姆指揮的勃拉姆斯第四交響曲,但在網上查找時,卻看到了卡爾·伯姆、威廉·巴克豪斯與維也納交響樂團合作的《貝多芬第四鋼琴協奏曲》。之前聽的都是威廉·巴克豪斯的演奏錄音,這次是第一次看到他的演奏錄像。網上的說明說這是1967年4月的錄音室演奏錄像,如果說明無誤,鏡頭裡的德國鋼琴家威廉·巴克豪斯1967年已年屆83,指揮家卡爾·伯姆為73歲。

謝謝!

===============================
轉貼:卡爾·伯姆簡介:http://baike.baidu.com/view/253244.htm

  卡爾·伯姆(KarlBoehm,1894-1981),奧地利指揮家。指揮家貝姆一八九四出生於奧地利格拉茨,一九八一年在奧地利薩爾茲堡逝世。他在維也納音樂院跟隨曼第澤夫斯基學習,一九一七年在格拉茨擔任彩排助理。一九二一年,指揮家華爾特邀請貝姆到慕尼黑歌劇院工作。一九三三年到一九四六年間,貝姆擔任德勒斯登和維也納歌劇院指揮。理查·史特勞斯歌劇《達孚尼》和《沉默的女人》都是在貝姆的指揮下首演。《達孚尼》是理查·史特勞斯題獻給貝姆的作品。除了理查·史特勞斯,莫札特的作品也是貝姆最拿手的曲目。

生平

   1894年8月28日出生於奧地利的格拉茨,1981年8月14日卒於薩爾茨堡。伯姆的父親是位愛好音樂的律師,是著名指揮家漢斯·李希特的朋友。父親對兒子未來事業的看法是,如果不能成為有出息的音樂家的話,就去當一名有可靠經濟收入的律師。所以,年輕的伯姆在格拉茨大學就讀法律專業,但同時又在格拉茨音樂學院上鋼琴和音樂理論課。

  1919年,25歲的伯姆取得法學博士學位後,在格拉茨歌劇院做工作。不久,伯姆接受漢斯·李希特的勸告,正式從事指揮專業,這之前,他從未正式學習過指揮。

   1920年,伯姆成為格拉茨歌劇院的指揮。有一次,伯姆指揮瓦格納的《羅恩格林》,正好著名指揮卡爾·穆克在座,他非常欣賞年輕的伯姆,主動幫助伯姆學習瓦格納的歌劇。這以後,穆克又推薦伯姆去慕尼黑歌劇院投奔布魯諾·瓦爾特。伯姆被瓦爾特所用,並從瓦爾特那裡學習指揮莫扎特的歌劇。

   1927—1931年,伯姆又投至克納佩茨布什手下,在達姆斯達特當指揮。這期間,伯姆指揮了貝格的《沃采克》在達姆斯達特的首演,貝格前來觀看了最後幾天的排練。此後,伯姆成為《沃采克》與《璐璐》的權威解釋者。

   1932年,他首次指揮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演出《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獲巨大成功,從此而成為權威的德國歌劇指揮大師。

   1932—1933年,伯姆在漢堡當指揮。伯姆在此指揮了理查·斯特勞斯的《阿拉貝拉》,並與前來拜訪他的作曲家本人相識,從此兩人建立了密切的關係。  

   1934—1943年,伯姆擔任德累斯頓國家歌劇院音樂總監。在這一職位上,靠着良好的樂團和演唱者,伯姆的事業獲得了有利的發展。理查·斯特勞斯的《沉默的女人》和《達芙妮》在德累斯頓的首演由伯姆指揮。與作曲家的密切合作,使伯姆對理查·斯特勞斯的作品有了深刻的理解,並成為指揮理查·斯特勞斯作品的權威人物。

   1943—1945年,伯姆在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擔任指揮。二戰以後,伯姆重登指揮台,繼續在維也納國家歌劇院任職,並指揮了1955年慶祝維也納國家歌劇院重建的《費德里奧》的演出。

   1950—1954年間,伯姆還去布宜諾斯艾里斯的科隆劇院當藝術顧問。

   從1957年起,伯姆在世界各地從事指揮活動,包括芝加哥、大都會、拜魯伊特、薩爾斯堡,還指揮過柏林愛樂樂團、維也納愛樂樂團。1963年,伯姆在拜魯伊特音樂節上指揮了《尼伯龍根的指環》全劇,並錄了唱片。

   1964年,由於伯姆對奧地利音樂所作的突出貢獻,他被奧地利政府授予“奧地利音樂總監”的稱號。1970年,伯姆又獲維也納愛樂樂團終身指揮的榮譽。

   1973年,他還擔任了倫敦交響樂團的總監。

創作生涯

  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指揮生涯中,伯姆共指揮了150部歌劇。他是德奧古典音樂的權威解釋者。早期,他的名字就和莫扎特、瓦格納、理查·斯特勞斯緊密聯繫;後來,又與海頓、貝多芬、舒伯特、布魯克納、勃拉姆斯、貝格的名字密切聯繫起來,尤其是他指揮莫扎特、理查·斯特勞斯的作品,具有更為卓越的名望。伯姆指揮的作品,給人以純正、端莊、沉穩、深厚的感受,而不會給人們帶來不安和浮躁的情緒。伯姆的音樂手法是簡潔、清爽、有力,排斥了浪漫主義的過度傷感,也不沉溺於放縱的技巧表現,實現了平衡巧妙、音響柔和、節奏穩固的音樂效果。這樣,伯姆所處理的作品,既有細緻、精密的局部表現,又有明朗、健碩的整體形狀。在音樂內在意義的表現方面,伯姆的方法是不過份地注入感情,不牽強地藉助理念和邏輯來表達作品,而是從作品固有的形式中去把握其內在的美。從他指揮的莫扎特作品中能較明顯地體會到其風格。年輕的伯姆在慕尼黑曾隨瓦爾特指揮莫扎特的作品,並獲得收益。但伯姆後來在指揮莫扎特音樂作品時,卻不像瓦爾特那樣投入明顯感情,而是處理得更為平衡、和諧、細緻而內在。他說:“你可以體會到莫扎特音樂中的所有感情,但他從不多愁善感。”無論在指揮  卡爾·伯姆風格上,還是對莫扎特音樂的理解上,伯姆都是一種現代風格的莫扎特解釋,具有一種沁人心脾的魅力,既純淨、優雅又有活力,生動感人。在指揮瓦格納歌劇時,伯姆也不是突出、誇張瓦格納的激情和虛華的浪漫情感,而是化泛濫為收斂,將純粹的內在音樂精神凝聚起來,表現出緊張、莊重的美,形成一種“黃金般的嚴肅感”。所以,德奧古典作品在伯姆的手中,從來沒有華美、煽情或刻板的樣子,而總是顯得那麼大氣、純正、優美。伯姆指揮的歌劇作品有:歌劇莫扎特的《女人心》(與愛樂樂團合作)、《魔笛》(與柏林愛樂樂團合作)、《費加羅的婚禮》(與德國歌劇院合作)、瓦格納的《漂泊的荷蘭人》(拜魯伊特音樂節管弦樂團)和《尼伯龍根的指環》(拜魯伊特音樂節管弦樂團)等。

   伯姆繼承了19世紀維也納及歐洲音樂的傳統,着重於作品思想的表現,是享有崇高聲譽的指揮大師。他的文字著作有《與理查·斯特勞斯的會見》、回憶錄《我的一生》等。

指揮風格

  卡爾·貝姆被認為是德奧樂派管弦樂和歌劇的最權威的詮釋者。他主要指揮德奧西作曲家的作品,鮮見有其他國家作曲家的曲目(薩爾斯堡音樂節上曾上演柴科夫斯基的第四交響曲)。總體來說,貝姆的指揮樸實大方,被譽為“精準大師”。雖然有人說他“學究氣”重,可能是針對他忠實原稿而言,但他自然不造作的風格是為絕大多數樂迷所稱道。特別是莫札特的作品,卡爾·貝姆就是年事已高,也不斷對之研究探索。他演奏的莫札特簡潔不浮華,又不失幽默。

個人家庭

  卡爾·伯姆的兒子是著名的演員慈善家卡爾海茲·伯姆(KarlheinzB?hm)。

個人榮譽

  卡爾·伯姆先後在格拉茨和維也納學音樂,1921年應聘到慕尼黑歌劇院任指揮,此後相繼任達姆斯塔特的總音樂指導,漢堡、德累斯頓和維也納等地歌劇院的音樂指導。1954年後,在倫敦修道院花園歌劇院及紐約大都會歌劇等任指揮。多年來一直活躍於維也納音樂周、薩爾茲堡音樂節和拜羅伊特音樂節上。他指揮維樂樂團達四十年之久。1964年被授予“奧地利音樂總指導”的最高稱號,1970年維也納愛樂樂團授予他終身名譽指揮的稱號。1974年被選為維也納樂友協會的名譽會員。他的指揮氣勢宏偉,語言樸素,結構嚴謹,有深刻的思想性,很能抓住聽眾的感情。他指揮的維也納愛樂樂團,可與卡拉場的柏林愛樂樂團相媲美。

作品評價

  貝姆指揮的勃拉姆斯第四交響曲,意境之高,令人嘆服。其演繹疏朗而寬廣,高潔而瀟灑,那是何等的胸襟,何等的氣魄!比小克萊伯的名版好太多——克氏的演繹,聽來雖有震撼,但乏回味;比富特文格勒二戰時的版本,儘管風格全然不同,卻也未見遜色,或許還更耐聽——茶雖清,但長品不厭,酒再醇,即便不可不飲,卻也不可多飲。貝姆即使不能被公認為20世紀最偉大的指揮家,但若排名也決出不了前十。貝姆的藝術,絕非轟轟烈烈,眩人耳目,但法度精嚴,意境深遠,罕有敗筆。其人寧靜淡泊,心胸開闊,與他同列的頂級大師,鮮少有如他這樣,在藝術的顛峰時期,沒有在一家樂團,一家歌劇院擔任實職的(榮銜倒不少),他與wpo關係雖近,但更多是以德服人,所謂精神領袖是也,決非如卡拉揚,將柏林愛樂視為私產。貝姆大師代表了一種境界,他的作品,也許不如別家來的聲勢浩大,光彩照人,但隨便拿起一張來聽,卻都無比貼心,這裡沒有一絲的惟我獨尊,只有純粹的音樂在向你娓娓講述自己的故事。。。不知怎的,聽他的唱片,總以為自己是在一片維也納森林中徜徉,嗅着那樹木的清香。貝姆和旺德在精神境界上有相近之處,他的勃拉姆斯、貝多芬、莫扎特,甚至布魯克納都有獨到之處。

********************

轉貼:威廉·巴克豪斯簡介:http://baike.baidu.com/view/664243.htm

  威廉·巴克豪斯(Wilhelm Backhaus,1884-1969),德國鋼琴家,尤以  威廉·巴克豪斯演奏貝多芬、勃拉姆斯和蘇曼的作品著稱。曾在自己的家鄉萊比錫學習,師從歐根·D'Albert。在英國曼切斯特皇家音樂學院執教兩年後,畢生從事音樂演奏。巴克豪斯1912年首次到美國演出,得到廣泛認可,此時他已享譽歐洲。1930年巴克豪斯定居瑞士。

生平

1、自幼學音樂

  巴克豪斯(Wilhelm Backhaus 1884.03.16-1969.07.05)出生在德國的萊比錫。他的媽媽是業餘鋼琴家。巴克豪斯小時候就是跟他的媽媽學琴。1891年他開始跟隨萊比錫音樂學院的鋼琴教授Aloys Leckendorf,一學就是九年。1898年開始,巴克豪斯開始到法蘭克福和美茵學習,在那遇到了對他事業影響最大的老師--歐根·德爾貝。歐根·德爾貝是李斯特的學生,他演繹的貝多芬至今影響很大。

2、精彩演出生涯

  1900年,巴克豪斯開始登台演出。最早的時候是跟隨由阿瑟·尼基什帶領的萊比錫格萬豪斯音樂廳樂團演出。他在全世界開始出名是1905年8月,巴克豪斯贏得了魯賓斯坦鋼琴比賽的冠軍。當時作曲家巴托克也是參賽選手之一,他在聽完巴克豪斯的演奏後感慨地說:“巴克豪斯的演奏確實漂亮。” 巴克豪斯紐約的首演是在1912年1月5日,當時他彈的是貝多芬的《皇帝協奏曲》,贏得了鋼琴技巧名家的聲譽。之後,他到南美、亞洲、歐洲巡迴演出。

   外界對巴克豪斯的私生活知之甚少,僅僅知道他煙抽得很兇。他的興趣只在演奏上,特別是獨奏。我沒有聽說過他喜歡演奏室內樂,留下的唱片也只有兩首作品。他的教學生涯也很短,記憶中只有1905年在曼徹斯特皇家音樂學院當教授、1925-26年在美國的柯帝斯音樂學院之類的短期教學,還有一戰時期為軍隊的服務,他幾乎是集中在舞台演奏和錄音上。即使是在納粹執政時期也沒有停止演出,後來他還以納粹臨時戰犯的身份為盟軍演出。據說,他音樂會總的數量超過4,000場!

3、一生伴隨音樂演出

  就在巴克豪斯逝世前,Andor Foldes向巴克豪斯辭別:“多干你最喜歡幹的事吧。”他說“最好的問候”是指巴克豪斯為他舉行的歡迎“音樂會”。當時巴克豪斯已經85歲了!在與伯姆錄製布拉姆斯的第二鋼琴協奏曲時,伯姆對其他人說:“這傢伙無論什麼年紀彈布拉姆斯都那麼好。”,結果大家都笑了。實際上,伯姆比巴克豪斯還年輕10歲,當時巴克豪斯是83歲,伯姆是73……

   在二戰之後,巴克豪斯定居瑞士的盧嘉諾(Lugano),外界都知道他是演奏貝多芬和布拉姆斯的超級大師。從那個時候起,“鍵盤上的雄獅”的暱稱就跟隨着他。他最後的獨奏音樂會是1969年6月28日,7天之後因為心臟病在奧地利的Villach去世。之後,他被埋葬在科隆。

影響

  當巴克豪斯在美國巡迴演出時,有一個評論家稱“他的技巧象神一樣。”。他年輕的時候技巧是無與倫比的,雖然因此說他在DECCA留下的所有78轉和單聲道的錄音中技巧是完美的、完全沒有瑕疵的,在立體聲時期的錄音中還是可以聽到有幾處技術問題,象貝多芬第三奏鳴曲、皇帝協奏曲等,但是,他眾多的貝多芬和布拉姆斯的錄音是里程碑。他的演奏幾乎都是完整的技巧、稍快的速度、率直和充滿力量。不過,在抒情的片斷他的演奏是那麼的迷人、聲音是那麼的豐滿、感情是那麼的深入。他的發音無疑是他那個時代最傑出的。我還沒有聽過有比他1966年在DECCA留下的貝多芬第31奏鳴曲的錄音更美、更打動人的旋律線!在貝多芬第32奏鳴曲的第二樂章,那種一張一弛的鮮明對比,沒有其它的錄音可比的。從錄音中除了可以得到想象他是個強而有力的鋼琴家之外,你未必會感受到這些,你可能會對他晚期在DECCA公司的那些錄音失望的。我覺得這對巴克豪斯是很不公平,就像我們評論吉列爾斯,他被譽為有“鋼鐵般的觸鍵”,但是我們不能不看到他晚年的錄音是那麼的抒情和柔和。如果我們對巴克豪斯的評價僅僅源於他晚期在DECCA的那些錄音,那麼將會對他的藝術產生極大的誤解。

   巴克豪斯的演奏對後輩的影響是很大的。年輕的波利尼將他視為最尊敬的鋼琴家之一,科瓦塞維奇稱他是“僅有的理解漢麥克拉維奏鳴曲的鋼琴家”。

成就

1、完成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的錄製

  巴克豪斯先後兩次錄製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全集,這是1950年至1954年較早一次的mono錄音,完成時大師也已年過70。長期以來Decca一直沒有發行這一套全集,由於第二套的立體聲錄音巴克豪斯未來得及錄第29號奏鳴曲,所以借用的是第一套的同樣曲目,而現今我們終於可以聆聽到這套完整的錄音。

2、眾多高質量的名家音樂錄音

  從上世紀50年代起,巴克豪斯是為EMI和DECCA公司錄音。在HMV年代,他在Gaisberg的監製下錄製布拉姆斯的作品,比在後來在DECCA錄得還要多。非常有趣的是,他在1900-20年之間,錄製德奧體系的作品很少。可喜的是,貝多芬、布拉姆斯、舒曼、舒伯特這些代表他風格的作品是在錄音技術成熟後才錄製的。之後,他錄音的範圍幾乎只在德奧的圈子裡面。

   在DECCA年代,巴克豪斯只有很少的非德奧的作品錄音,他的肖邦音樂會又沒發行CD。他在單聲道時期錄製了貝多芬所有的鋼琴奏鳴曲和協奏曲,布拉姆斯的兩首協奏曲。1955年之後,他在錄音室主要的工作是重新錄製這些作品的立體聲版本,其它的作品還包括莫扎特、巴赫、舒曼、舒伯特。DECCA曾經把他的這些立體聲錄音幾乎全部以“巴克豪斯專輯”為名作國際發行,個別的單聲道錄音放在“歷史錄音”系列出版。但是,除了貝多芬的作品和傳奇系列的錄音外,其它的錄音都已經絕版。

3、一些經典音樂錄製

  在巴克豪斯的錄音裡面,最值得推薦的是他和伯姆合作的布拉姆斯第二鋼琴協奏曲和莫扎特第27鋼琴協奏曲。在27鋼協中,他展現的自然的美就像我們在黃昏見到的景象。他的布拉姆斯第二鋼協,儘管技術狀況要遜色於他早年和schuricht的版本,但是那種成熟的美感是難以磨滅的。

   在貝多芬的錄音中,單聲道時期的第三協奏曲(伯姆指揮)、第五協奏曲(克勞斯指揮)、立體聲時期的第1、4協奏曲(Schmidt-Isserstedt指揮)是不錯的,但是單聲道的錄音沒有在國際發行過。在鋼琴奏鳴曲全集裡面,我意屬於那三首最著名的奏鳴曲和最後的三首。特別是最後的三首,非常傑出,可謂傲視同齊。但是在立體聲的版本裡面,出現技術問題,我更期待單聲道的版本作國際發行。

   在布拉姆斯,伯姆指揮的第二協奏曲固然是精華,但同樣是由伯姆指揮的第一和Schuricht指揮的第二同樣是精彩絕倫。後者甚至獲得好評比後來巴克豪斯在立體聲時期技術不太穩定的錄音要好。象Op.118的小品是高貴而堅實的。可惜它們幾乎都絕版了。與Pierre Fournier合作的兩首大提琴奏鳴曲的錄音,是他僅有的兩個室內樂錄音之一,展現出他穩固的技巧和室內樂演奏的高超技藝。另外一個室內樂的錄音是他在78轉時期錄製的舒伯特《鱒魚五重奏》。

   其它的作品也是不可忽視的。巴赫和海頓的獨奏作品是孤清而高雅的。莫扎特的奏鳴曲或許有一點過時,但是強大的構築力是令人難以忘懷的。目錄上還有舒伯特的《音樂的瞬間》孟德爾松的無詞歌。他的現場錄音很少,1954年的卡內基獨奏會是非常精彩的--就像他在錄音室裡面那樣精彩。他最後的獨奏會雖然技術漏洞很多,但是它的藝術價值是超過了他的歷史價值的。

4、成功的秘訣

  我們不是很容易就找到巴克豪斯多年屹立於世界藝術之林頂峰的原因,但是有一些細節可以供我們深思。在他最後的那些日子裡面,他和維也納愛樂樂團演出完一場音樂會,觀眾甚至樂隊的隊員報以雷鳴般的掌聲。他卻滿臉困惑地說:“現在我回到我生命的起點。當我12歲站在舞台上,所有人都告訴我,你正處在大量思考的年紀。現在,你們所有的人也都告訴了我同樣的話。”巴克豪斯重來沒有倚重他的天賦。傳聞,在他家裡,掛着一幅非常憂鬱的礦工的油畫。每當問起為什麼他會掛這樣一幅憂鬱的畫在家時,他回答:“每次我看到這畫,我知道我怎麼辛苦也不如他。”還有,當問起他擁有完美技巧的訣竅時,他說:“只有音階。音階加開始。”

===========================

Wilhelm Backhaus - Beethoven: Piano Concerto No.4 - Wiener Symphoniker - Karl Böhm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1: 覓鄉音/Liv4lov ---【小河淌水】
2011: 【女歌難唱,慘不忍聽】《春天的芭蕾》
2010: 洛歌筱南祝大家元宵節快樂獻《走進春天
2010: 《賣湯圓》
2009: 《我的中國》- 快樂歌手/ 時光無限
2009: 越英翻唱:【蒂翁 & 史翠珊: TELL
2008: wannafanta: [Can't Take My Eyes Off
2008: 愛的代價
2007: 【菊花台】 by 印第安的夏季
2007: 菊舍:欣賞李維康京劇《李清照》選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