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非常欣賞邇冬的朗誦。這篇《火車六年不到站》,邇東朗誦得抑揚頓錯,字正腔圓,感情細膩拿捏到位,頗具專業水準。因為對文章的真實性存疑,雖然瑞來充分領略了邇東專業的朗誦技巧,但沒有被這個作品感動。這篇文章的虛假之處,一個是弟弟住院時間之長,另一個是哥哥冬泳渡河之不可能。現實生活中,類似的真人真事不少見,遭受了重傷、甚至成了植物人的傷員,親人長期地、數年甚至數十年精心護理,不離不棄。但那些長期護理都是在病人家裡,而不會在醫院裡。這個弟弟,在醫院裡一住就是六年,現實中恐怕不可能。第一從醫療費用來講,因為住院六年,費用肯定是天文數字。哪怕是由車禍的保險公司負責醫藥費也是有額度的,住院數個月恐怕就到頂了。自費恐怕也承受不起的。第二從病情來講,弟弟的病情“能吃能睡,只是記憶力很差,不能走路”,是需要長期做康復理療,現在都是住家裡做康復練習,或到門診理療,而不是住在醫院裡治療期待短期內的迅速好轉。植物人住院幾年的例子,比較聞名的就是巴金先生了,但那些天文數字的醫藥費是國家財政供養的。從這篇文章來看,這位弟弟好象不是國家供養的對象。文章設計的動人高潮是哥哥冬泳渡河趕回醫院。作者設計得很周密,把渡船的艄公安排在下午4時回家吃飯,而且停業一個多小時,使得哥哥除了冬泳渡河,別無他法。“我 看着河面,他把衣服和燒雞頂在頭上,一點一點地向對岸游去。直到他上岸,我才鬆了口氣。他在對岸向我揮揮手,然後一邊穿衣服一邊向醫院跑去 ”。 作者沒有交代河面有多寬,哥哥游了多久。但是哪怕河面很窄,作者所描述的哥哥的動作,也是不可能完成的。本人年輕時曾經嘗試過一段時間的冬泳。充分的準備活動後,下到水中需要奮力地大動作游泳,以產生熱量對抗寒冷,而且在水中的時間,當時我們從不超過三分鐘,因為雖然我們奮力游泳,但所產生的熱量根本就不足以對抗補充被涼水浸泡所迅速丟失的熱量,體溫就迅速下降,隨着時間延長,四肢就逐漸僵硬不聽使喚了。在水中身體皮膚的感覺就象被無數根針扎一樣的麻、痛,當然鍛煉久了,會稍好一些。上岸後,如果有風在吹,會比在水中更難受,我們得立馬用棉大衣包住身體,迅速干身,穿衣。這位哥哥需要一隻手護住頭頂的一大堆冬天穿的衣服鞋帽和一隻燒雞,那麼他在水中的姿勢就只好儘可能保持直立,近乎踩水一樣慢慢游進,動作較小,產生熱量較少,體溫下降會很快,四肢肌肉會迅速僵硬。如果河面不太寬,哥哥有幸還能掙紮上岸,肯定也是渾身哆嗦,四肢僵硬,無論如何也沒有氣力立馬 “一邊穿衣一邊向醫院跑去”。就是訓練有素的冬泳運動員,也不帶這樣玩命的。作者看起來沒有冬泳的經驗,也沒有採訪一下冬泳者,自己臆造了一場冬泳渡河的戲,為了象真的,寫得那麼仔細,反而露怯了。
討論的問題:
1。 作品非得要真實才感人嗎?
2。 如果各位都象瑞來一樣,立馬看出文章在造假,你們還會被感動嗎?
3。 八個樣板戲也很虛假,但其中有很多地方感人(有人不同意,沒關係)這又是為什麼?
今天太晚了,明天來聽歌。好久不見大家了,錯過了很多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