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英豪big-apple
万维读者网 > 高山流水 > 帖子
【激情飞羊】楼兰云 草坪吉他: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送交者: 楼兰云 2015年02月27日20:23:47 于 [高山流水] 发送悄悄话
中国人对老外的感情很复杂,从崇洋媚外挟洋自重这些个不自信的成语到讽刺某些缺水但是跑步比较快的地方的人不一而足. 但真正从心里爱戴的外国人也有. 第一是"一个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救死扶伤的白求恩. 如此的爱戴以至于老白的故乡每天要接待数批"不远万里来到加拿大"的中国人在老白故居前留影,估计也有老人久久不愿离去喃喃自语"多好的人啊, 到咱中国献血把命都搭上了, 自己还是个医生..."

要说老白的名气和毛主席为人民服务老三篇有点关系的话, 另一个人就完全是来自民间文化艺术了. 他叫瓦尔特, 是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主角. 电影描述二战其间, 瓦尔特和德国党卫军上校冯·迪特里施斗智斗勇破坏"劳费尔行动"的惊心动魄的故事. 老白没办法到中国感受中国人对他的特殊感情, 但老瓦(演员)来过中国不止一次. 2010年上海世博会其间南斯拉夫馆没什么好展的, 就叫老瓦搬了把椅子坐在那, 结果就是你在外面排队三小时后, 看到一块类似"回心石"的牌子, 上书"从此处到见到里面老瓦还有六小时" (注, 此处三六表示多, 不表示具体时间) 这大概可以告诉你, 70年代这部影片的影响力.

当年看到这电影当然是在电视上, 几十个人围着看一个和IPAD屏幕差不多大的电视现在想来不可思议, 居然每个人都说脸能看清楚, 可想而知当年视力好, 看清看不清也和什么RETINA分辨率没啥关系. 少年时期最激动的就是看到"八一"闪着金光的徽章和三个工农兵前推后弓旋转着出来的片头(注:前者是八一电影制片厂, 后者大概是长春电影制片厂), 但这种激动在看完<<瓦尔特>>后彻底消失了. 因为<<瓦>>具有领先当时中国战争电影二十年的水平, 它除了没有现代电影中的床戏元素, 其余应有尽有. 它让我知道好人牺牲前不一定要颤微微地拿出一张血淋淋的"入党申请书"(还没入党的)或者拿出两块银圆交最后的党费(入了党的). 它也让我知道描述敌人也可以是儒雅充满智慧的, 谍中谍也可以是敌人派地下党打入游击队内部. 这部电影和它的姊妹篇<<桥>>让我这当时的少年彻底迷恋上了南斯拉夫电影. 一群和我差不多大的孩子同样迷恋, 我们还迷德国兵的钢盔卡宾枪 学"HEIL,HITLER"甚至学德国兵中弹倒地. 有段时间就看谁学得像, 谁倒地倒得有"气质", 结果是每天回家都一身土. 这群孩子长大了用各种方式怀念"瓦尔特", 有瓦尔特啤酒, 瓦尔特防盗门, 还有瓦尔特洗脚城(这我看不是个好的商业模式, 谁愿意进去让瓦尔特洗洗脚呢?)

俺跟他们比不了, 只能回忆了几句片中对白, 耙了几下和弦给大家听听, 也向老瓦和那个成为了历史的南斯拉夫致敬.

场景一: 1944年,德军败退前, 秘密部署"劳费尔行动", 目的是为德军装甲部队运送战略燃料.

场景二: 党卫军上校冯·迪特里施从挪威被派遣到萨拉热窝, 他派党卫军上尉康德尔在游击队叛徒肖特的帮助下,以瓦尔特的身份打入抵抗运动组织内部,多次造成游击队和抵抗运动的重大损失,并几乎抓捕到了瓦尔特. 德军一次成功的伏击打死了包括"钟表匠"女儿在内的二十多名游击队员. 德军阴谋在广场上再次大开杀戒消灭来认领尸体的游击队员. 但没想到的是来的不是几个人, 而是坚定的走来的成片的萨拉热窝人. 德国人在音乐声中撤退了... (从这点看, 我怎么觉得他们是仁义之师呢?)

场景三: 瓦尔特和吉斯等成功地炸毁了运送燃料的火车, "劳费尔行动"失败, 冯·迪特里施受到处分, 临行前感慨万端. 影片结束时, 德军装甲师在炸毁他们失去燃料的坦克, 乘员列队徒步走出巴尔干...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4: 《那江烟花》
2014: 金水桥:男中音岳彩伦先生演唱实录一首
2013: 末班车:糊涂的爱
2013: 大红花啦:马来亚反殖独立史诗(十五)
2012: 碗叮当:【再见,我的爱人】
2012: ZT:卡尔·贝姆指挥的《贝多芬第四钢琴
2011: 觅乡音/Liv4lov ---【小河淌水】
2011: 【女歌难唱,惨不忍听】《春天的芭蕾》
2010: 洛歌筱南祝大家元宵节快乐献《走进春天
2010: 《卖汤圆》